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 杨 锦
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在高中数学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是指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的过程。目前,“问题解决”已经逐渐融入学校的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影视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学的模式更加偏向于灌输式的教学,这也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在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加偏向于情境教学,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情境教学主要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在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模式存在差异,所以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思路也都不同,这也就使得“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更加人性化,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这种教学的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散,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生活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学习到知识,进而逐渐培养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比如在学习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中的《集合》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地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讲解完集合的基本概念之后,可以让其自主地对集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其对集合的标识方法进行学习,加强其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为学生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进而使得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氛围压抑,学生活跃度不高,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课堂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课堂实践活动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圆柱以及圆锥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圆柱以及圆锥的组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对圆柱的体积或是表面积进行计算,进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已经逐渐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的讨论中逐渐地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布置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比如习题“若sinα=-,且α在第四象限,则tanα的值为多少”,针对这一习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对答案进行探索,学生首先就要根据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sin2α+cos2α=1,推导出cosα的计算公式,即cosα=-,然后再根据推导出的结果,对题目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的模式进行改变与创新,进而促进“问题解决”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