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吴亚玲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数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按照不同的解题思路解答教师布置的习题,而这样的计算过程与教材中所讲解的过程并不一致。面对这样的结果,教师究竟是按照教材的解题思路讲解习题,还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大多数老师会按照教材进行解题过程的授课,并要求学生按照教材解题过程进行解题,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最终按照老师所传授的思路学习,形成惰性。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学生也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计算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重视种子课教学,忽略它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不舍得花时间进行种子课教学,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基础水平,导致学生的计算水平不高。
教学中,计算教学占的比例比较大,这也就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是教学中,数学教师却并未花费较多的时间对小学生进行计算训练,也并未总结经验、归纳方法,讲解更多解答的有效技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玩心重,自我控制能力弱、学习主观愿望低,难以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计算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授课时基本都是按照教材进行讲授,讲授方式传统单一,小学生的专注力都比较低,课程枯燥乏味会使他们失去兴趣,不能够很好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计算技巧方法。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关于9加几的计算法就可以运用“凑十法”进行,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如:9+4=9+1+3=10+3=13,这就是将9和1凑成10,把4分成1和3,最终得出13的结果。但是如果小学生并未掌握这一计算技巧,计算的时候就可能会很费劲,极有可能花费了较多计算时间,还得出错误的计算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小学生计算技巧的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水平。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在面对数学题目时,学生需要经过观察、分析、计算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最终计算出结果。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解题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核心,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在布置数学习题之后,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按照不同的解题思路,做出答案。也就是说数学教师应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灌输计算知识,而是应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答,去发现创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次,教学中,教师应端正教学态度,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在解答一道数学习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是错误的思路也没有关系,而不是一旦学生说错,就对其进行批评和指责,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因为,教师如果采取这种不端正态度进行数学教学,学生出于“面子”考虑,会越来越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畏惧数学学习。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端正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计算思维。最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不要直接就给出答案,而是要提供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完成解答。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先,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教具讲授计算知识。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很多知识难以理解。因此,课堂上,教师可以合理使用一些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讲授苏教版除法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教师就可以应用教具,例如5个苹果,通过除法的计算,最终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都会非常明确地计算出来,加深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印象。其次,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路,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减少错误答案的出现。最后,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计算训练,缩短答题时间,提高答题速度。
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数学题目的答题技巧,并为学生布置一系列训练作业,帮助他们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在学生进行解题时,将计算过程清晰地写在草稿本上,即便结果可以直接计算出来,也要运用好草稿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对于运算律的使用并不熟练,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加强对学生巧算技巧的训练,通过提高学生的巧算能力,提高计算水平,加快计算速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更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