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路上 与你同行
——儿童“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11 14:07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长平路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课题儿童活动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长平路小学 胥 玥

“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让儿童一步步走到学习的中央。然而,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观念滞后、学生做思分离、实践方式单一、形式之风盛行等问题。为此,我校创办了深受儿童欢迎的“小课题俱乐部”,希望通过这种有活力、有童趣、有意义、有实效的组织形式,让儿童能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增强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形成合作共进思维,造就综合性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

一、儿童“小课题俱乐部”实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策略

1.立足主体性发展,选择让儿童“心动”的研究主题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但“只有作为某种活动的发出者才是主体”。在活动前,我们一定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水平,已有的活动经验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儿童“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就“蠢蠢欲动”。所以每次儿童小课题俱乐部都会在设计活动时,让学生自主设计,按照“发掘——整理——归纳——提炼”的课题资源开发模式,立足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设立“问题盒子”,广泛征集学生们感兴趣的小话题,通过教师组织、学生投票等形式优化选材,比如感恩月活动、足球文化周活动等,筛选整理出一批具有生活化、系列化、校本化、时代化的小课题研究主题。

2.开展驿站式培训,促进研究技能提高

“小课题”对于学生而言困难较大,想要顺利实施小课题,活动必须就要有梯度。为使学生能在研究性学习的领域自由驰骋,并有所建树,我们开启了小课题互助研究的新模式——在探究过程中设立学生研究驿站,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共同协商拟定小课题的契约,通过学校成立项目组、教师投身互助指导、学生合作研究等形式,共同促进学生研究技能的提高。

3.设立小团队合作,“大小”兼顾共创学习新形式

团队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校开展的儿童小课题研究,儿童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就是混龄班学习,在这样一个“家庭”中,不同年龄的孩子像兄弟姐妹一样地在一起交流研究,能促进儿童社会性、语言、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混龄班的优势在于年级不同,高年级和低年级在一起,“小老师”代替老师,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4.巧用远程式指导,倡导自我问题解决新能力

学校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组织充足的学材(如提供网址、实习场地、安全说明、工具使用说明、技能手册等),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学习条件,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障碍。在校期间,教师有序地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问题解决的具体状态、掌握制作的基本节奏。课外、校外时间,讲求学生的个性化时间和探究团队的自主创新。在家长的帮助下,建立探究小组QQ群、微信群,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习连接通道,方便及时沟通和研讨,累积相关度较高的学习资料,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5.构建多元式反馈,升级传统成果评价新体系

通过学校广播站开通“小课题研究热线”,每周轮流介绍各班开展情况并帮助学生征集资料和发布信息;各班成立“小课题评委会”,主要职责是调整、扩充小课题,指导帮助各个研究小组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定期组织讨论交流和总结,公布各个小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成果展示会,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二、儿童“小课题俱乐部”的实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理性思考

1.善做小课题,优化开放式生活化的任务驱动机制

长期以来,我们只专注于在课堂上学习并积累知识技能,正如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所指出的,我们都被“储蓄概念”的教育意识所束缚,我们在不断积累却没有创造。我们要向主动型学习、反思型学习、共享型学习转型,陪伴孩子开展课题研究,克服“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的学习“虚无主义”,指导和开展小课题研究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在研究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尝试,勇于行动。

2.搭建脚手架,聚焦学生关键能力的快速培养提升

研究之初,我校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现状状况不容乐观,以自主学习为例,现状分析如下:(1)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过于依赖老师。(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3)学生不会为自己制定目标或定期的自我检查及评价。我校通过“研课题,乐分享”的方式,为学生搭建提升关键能力的脚手架。在探究时,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学生,例如:搜索图文资料、科学依据、成功案例、制作视频等,鼓励其互动交流,引导其分解难题,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有构思、有操作、有表达、有互动、有反思的活动,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等活力因子得到了积淀,若干关键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3.开发左右脑,激发学生动手创作与动脑思维融合

大脑两个半球是协同活动的,只有左脑、右脑均衡开发,全脑充分整合,孩子的智力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小课题探究活动”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对孩子左右脑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孩子的智力得以匀速、自然地开发。学生将动手实践创作与动脑思维提升网络检索、微信群讨论、视频交流评价水平等有机融合,既生动有趣又便于站在更高的平台创新。

4.走向综合化,展现小课题研究跨学科共赢新面貌

与学校艺体教育、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少先队活动、德育活动的结合,也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我校“儿童小课题俱乐部”将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美术、语文等各学科有机融合。如:我们充分发挥音、体、美教师的专业能力,利用艺体学科学生的成果,做好互助、嫁接工作,先后开展了春联文化、剪纸艺术、年画研究、泥塑艺术、蛋壳画、中国结制作等多个小课题研究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获取多知识、多能力、多素养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多观察、多动手、多讨论、多合作、多展示、多探索,充分展现出“儿童小课题”带动各学科主题型、综合化“跨科融通”教学,共赢展新面貌,从而达到综合素养共同提升的目的。

儿童“小课题俱乐部”尊重生命有温情,融通情智有方法,不仅让儿童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学会了如何深入思考、如何正直做人,愿所有的孩子的成长之路都铺满阳光。

猜你喜欢
课题儿童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