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曙光小学 董继荣
1.生活教育的内涵。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教育理论层出不穷,其中陶行知教育理论最受人们的关注和认可。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他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师依托生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学,才能有效改造和创造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生活教育理论中,陶行知还强调了教与学的关系,以及合二为一的重要性。为了提升教育效果,陶行知规范了教师的教学方向,他认为,教、学、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先有做法,即事情如何去做;后有学法,即学生如何去学;再有教法,即教师如何去教。只有坚持以做法为中心,才能有效转变教法,提升学法,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学会生活。
2.生活教育的目标。生活教育理论由于具有实际性的价值意义,很快就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依据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三大教学目标。第一,教师应教学生求真务实,学会做人。帮助学生认识道德规范与法律,引导学生认真做人,认真做事,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第二,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力。第三,教师应善用各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改良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不断缩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生活教育的作用。生活教育理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方面,生活教育能够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寻找知识源头,带领学生探索和学习知识,帮助学生认知世界和理解生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学生能够依托生活教育理论,找到学习的方向。通过亲身实践生活,增添学习兴致。通过主动探索生活,发现事物发展规律,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平衡发展。
1.应试体制教育影响大。受应试体制教育的影响,成绩是教师衡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唯一标尺。一些教师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也没有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硬性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带来极大的困难。另外,还有一些教师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生活教育理论,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缺少灵活性、规范性,各种教学方案难以得到落实,各种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2.教育实践程度、效果差。为了加强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一些教师开始重视融会贯通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育实践效果仍不理想。首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没有重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致使生活化教育难以取得成效。其次,学校会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严格管控学生的安全,这就使得生活教育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再次,一些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足,不能聘请一些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的知识讲座,再加上学习活动场所中的各种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最后,各种生活教学软件设施匮乏,教师难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教学方法过于表面、形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重视深化“开放式”教学模式,致使教学方法流于表面形式,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首先,一些教师没有选取优质的事例,对学生的启迪不足,致使课堂学习脱离主线,不能有效带动学生实践道德与法治生活。其次,教师没有充分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没有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案,从而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理想。最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从而导致学生不能驾驭一些理论性知识。
1.课前导入生活化元素。在课前导入生活化教育元素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基于此,教师要严格遵循生活教育原则,在最大限度内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首先,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必须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鼓励学生实践生活,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其次,教师应从实际生活中,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化《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生活意识,促进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再次,教师应重视引入时政热点,帮助学生构建道德与法治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最后,教师应坚定生活化教学理念,不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与法治理念。
2.课中保持生活化效果。为了在课中保持生活化情境,教师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教学方案。首先,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一些道德与法治作业,让学生依据作业内容,实践道德与法治生活,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其次,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再次,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道德与法治行为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生活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应精选生活素材,给学生创建优质的学习环境。发掘和研究生活资料,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3.课后教学评价多元化。课后教学评价是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课后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师必须要转变“成绩第一”的评价理念。全方位考量影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因素,不断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心、恒心、决心,从而使学生能够热爱学习。为了实现课后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师还应转变“甄别选拔”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式的个性化教育,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想要生活教育理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更加优质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践道德与法治,从而将学生培养成有素质的高水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