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后姚小学 孙 猛
在新课程改革中,美术教材的定义是在《美术课程标准》指导下,在教学中充当基本教学资源和工具的教科书,而不是唯一的教学范本。虽然各种版本的美术教科书是由美术教育专家精心编写而成的,但是由于受地域特点、人文环境、城乡区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教材内容并不适合所有地区教学。而且,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已无法全面反映一个不断改革变化的教育世界。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地域特色,开发一些教师擅长、学生有兴趣的教学内容。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要认真分析美术教材,结合学校的特色教育优势,联系我们教师自身的特长,充分利用地域性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实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重新整合美术教学内容。
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具有阶段性,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依赖于已知的认知基础,认知发展受年龄、知识、经验以及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教学内容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设计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学内容超越或者不适合学生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度改变,甚至合理替换,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
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欣赏课中,由于我校地处徐州农村,很少有学生参观和了解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而徐州汉兵马俑大多数同学都实地参观过。根据教学目标,我把徐州当地的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和秦兵马俑进行对比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学生非常容易理解雕塑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从汉兵马俑和秦兵马俑雕刻手法的对比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合理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藏书票》时,由于农村学生接触了解藏书票较少,而大部分学生非常熟悉材料方便的吹塑版画,所以我把教学内容修改为《吹塑版画和书签》,利用二者共通之处,整合教材内容,并相应修改了教学目标。虽然整合增添了部分教学内容,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第一,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第二,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第三,指定导向性内容标准,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从以上所述我们发现,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的导向性是给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留下了一定的自主空间。
教师结合自己专长或学校的传统艺术特色项目,在合理整合现有美术课程的前提下,灵活利用、积极开发拓展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目前对“篆刻、版画、剪纸”三项内容重点进行了探索研究,结合美术教材、地方文化、现已开发成熟的篆刻校本教材,构建了在内容上从低年级的人文认识领域的欣赏课程、中年级的技法技能领域的临摹课程,再到高年级的情感表现创作课程等完善的篆刻系列教学内容,形成篆刻教学特色。在课时安排上,实施弹性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科教学,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按低、中、高年级每学期各安排3~5节篆刻课,配合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实施教学内容。
篆刻课堂教学教师示范
学生篆刻作品展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应尽量使用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可操作性。应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易教、好学的教材。应使教材具有多元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恰到好处地补充地域性美术资源是对现有教材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对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认同感,热爱家乡、表现家乡的情感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和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补充富有地域特色的教学内容。
徐州地区是著名的两汉文化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汉文化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我先后设计了《水墨汉画像石》《汉印的临写》《舞动的汉兵马俑》《走进徐州汉画像石馆》等突显汉文化的地域课程。在人教版五年级水墨画单元教学时,深挖徐州作为“彭城画派”发源地的艺术魅力,先后开发了以徐州籍书画先贤名家为主题的欣赏课程《一代宗师——李可染》《东方猴王——徐培晨》《笔墨精神——张立辰》等艺术人文课程,结合人教版三年级《家乡的桥和塔》一课,我适时补充了《徐州四大古桥》等教学内容。用文字与图片的形式为学生介绍,通过学生观察与讨论,尝试实践,成功地把家乡的文化和教材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恰到好处地补充教学内容是对现有教材的有益拓展和提升,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合理适当地结合地域美术资源补充延伸,就会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学得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
《走进徐州汉画像石馆》研学课堂
学生篆刻作品:学而不厌
上海师大的王大根教授在谈到美术教学时提出:教学可以根据各地区、学校条件,学生水平,教师自身特长,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开发和再加工,使之更有效地为学生所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结合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就我们美术课而言,补充添加应该侧重于实践性方面的内容,结合学校特色和地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适当拓展、替换和删减应该在不违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与实际需求,做到勇于“取舍”,“取舍”得当,谨慎为之。合并重组应该在深研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实际,积极主动地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了适当的合并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