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来勇,涂国卿,汤群珍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旴江医家众多,如南宋妇产科专家陈自明,元代骨伤科专家危亦林,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痨瘵专家龚居中、普及医学教育的李梴,清代脉学及药学专家黄宫绣、临床高手谢星焕等[1]。旴江医家尊崇经典著作,博采众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刻意创造发明;精晓临床各科,论治辨证严密[2]。旴江医家独树一帜而又各领风骚,对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经典理论的确定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笔者探骊旴江医家治风先治血思想,以求摸清其内涵,继承和发扬其学术思想。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血虚生风乃为经血亏虚、筋脉失养而生风,病机乃为血病日久、筋脉失养而动风,与血病关系密切。天麻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然肝血虚引起的眩晕不宜服天麻。
旴江医家黄宫绣《本草求真》[3]上编·卷三·散剂·驱风中记载:“天麻(山草)宣散肝经气郁虚风。天麻(专入肝),辛平微温无毒,性升属阳,为肝家气分定风药。盖诸风眩掉,皆属肝木;肝郁不能荣筋,故见头旋眼黑,语言不遂等症。”黄宫绣指出天麻乃辛平之味,能于肝经通脉强筋,疏痰利气,辛而不燥,得气之平,则肝虚风作,自尔克治,故又名为定风草。若久服则遍身发出红斑,是驱风之验也;是以小儿惊痫,亦用此味以治。若使肝虚在血,症见口干便闭及犯类中等症者,切不宜服,以其辛能燥血者故耳。”
天麻为肝家气分定风要药,善宣散肝经气郁虚风,疏通肝经筋脉,疏痰利气,得气之平,治疗肝虚风作,主治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风等。天麻性质虽不太燥,若肝风血燥热者服用则生风动血、血燥妄行,会加重病情。故临床应用要辨证论治,肝风血燥热者不宜使用天麻,须用养血药物,得血则燥自灭,从而达到血行风自灭之目的。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人体需要血液充裕、血行通畅,如血虚则血液运行受阻,抵抗力下降,易为风邪侵袭,风邪致病的治疗中应配伍养血补血药,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旴江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4]卷之二·妇人贼风偏枯方论曰:“贼风偏枯者,是体偏虚受风,风客于半身也。人有劳伤血气,半身偏虚者,风乘虚入客于半体,名为偏风也。其风邪入深,真气去,邪气留,发为偏枯,此由血气衰损,为风所客,令血气不相周荣于肌,故令偏枯也。古人有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治之先宜养血,然后驱风,无不愈者。宜用大八风汤、增损茵芋酒、续断汤。陈自明阐明夫偏枯者,其状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疼痛,神智如常,名曰偏枯。仆原疾之由,皆由阴阳偏亏,脏腑怯弱,经络空虚,血气不足,当风冲坐,风邪乘虚而入,疾从斯作。”
古人有云: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说明陈自明继承了前人的观点。但陈自明详其义理,如树木或有一边津液不荫注而先枯槁,然后被风所害。人之身体,或有一边血气不能荣养而先枯槁,然后被风所苦,其理显然,说明中风的内虚病因,也可看作补阳还五汤的先声,故治疗中风应先治血,临床用药多配伍养血活血之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血虚易使虚风内生乃所谓血虚生风,血虚易遭外风侵袭,故临证要知风邪为害,更知风从何来。
旴江医家谢星焕《得心集医案》[5]卷一·中风门·“四肢抽搐”记载:“何允中,年二十,两腿疮毒,脓水淋漓,医治半载,内服外敷,愈加浮烂。一日忽微热,身体抽掣,两目上瞪,喉中痰响,全似小儿惊风之形。请余视之,方诊脉,其老妪捧药一碗,辛散异常,诊毕,问所捧何药,系大秦艽汤也。余掷之于地,遂疏理阴煎,加黄芪、附子大剂与之。连服两剂,而眼已不戴,身已不强,随服十全大补汤数十剂,疮毒全愈。谢星焕指出彼其阴血先已失守,津液枯涸,筋脉不荣,阳气不藏,是为阴阳两竭之候,此际收摄已晚,尚堪辛散耶?况古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大秦艽汤疏风清热、养血活血,治乃风邪中于经络所致;理阴煎具有滋补脾阴、益肾健脾、活血调经之功效,主治脾肾阴阳两虚;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久病虚损、脾肾气弱以及疮疡不敛等。不但疮家,凡误汗、失血、泄泻、痘疹以及产后老弱小儿诸人此症最多,皆当审察,阴血失守先当治血养阴。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先贤治疗风邪之警言,后世医家遵循之法则。对于其出处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来源于旴江医家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6];另一说出自明·李中梓的《医宗必读卷十·痹》“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7]” 本研究发现,一是从时间上陈自明比李中梓出生早近400年;二是从其历史演变来说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陈自明。正如林贞慧[8]指出,陈自明原文是“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公元1347年朱丹溪为突出治疗学上的观点,把医字改为治字,遂成“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三者从近代专家研究观点,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景春[9]所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一治疗学上的论点,是出自陈自明《妇人良方》贼风偏枯方论中。故笔者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最早应出自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也说明旴江医家对这一学术思想的特殊贡献。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为中医医家所遵循的重要治疗法则。李满意[10]指出,风寒侵袭之行痹,病久阳虚,气血循行不畅,治当祛风散寒、养血活血通络。以络石藤、老鹳草、青风藤、桑枝、羌活祛风通络,淫羊霍温阳散寒,配合四物汤、全虫、香附养血活血,养血则气血充足,活血则气血通畅。同时佐以郁金、川楝子理气疏肝,以达“治风先治血,血行风白灭”之意。陈彤云[11]常用夜交藤、白芍、丹参养血活血,阴虚血热明显的患者加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达到“血行风自灭”的目的,同时使肌肤有所荣养,心神得以安宁。陈宇[12]指出,行痹的病机既以风气胜为主,用药当以疏风为主,辅以散寒祛湿,但不要忘记佐以活血通络……可于方中加入当归、鸡血藤之类。有学者[13]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入手,探讨痒风与血的关系,从理论和临床疗效两方面进一步论述梅花针叩刺放血疗法治疗痒风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发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临床应用。
悠久的中医临床实践中,历代医家总结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内伤脾胃,百病由生”[14]“无痰不作眩”[15]等等。旴江医家黄宫绣《本草求真》曰:血燥须用养血之剂,则风不除而血去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贼风偏枯先宜养血方,谢星焕《得心集医案》阴阳两竭抽搐先治血等理论对于确立和发展“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中医临床准则起到了关键作用。反观现代的临床医家,往往忽略理论上的研究与创新,故深入剖析旴江医家的学术思想,研究旴江医家的临床精髓,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