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佳乐
摘要:《教育百科辞典》:家访——为了教育好学生,教师到学生家庭中与其家长取得联系的活动,包括常规家访和重点家访。家访能够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就家庭情况以及学生性格特征,同时还有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小学教育有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家访;;小学教育;;家校合作
家访对于小学时期的教育有着重大意义,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社会上依旧有部分人对家访的认识有失偏颇,甚至于有一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对家访的认识不清,导致家访对于学校工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微弱。基于此,笔者针对家访的内涵特点以及意义进行阐述,旨在消除社会上部分人对于家访的曲解。
一、家访的内涵
所谓家访,张念宏主编的《教育百科辞典》认为:家访——为了教育好学生,教师到学生家庭中与其家长取得联系的活动,包括常规家访和重点家访。[1]在此张念宏强调了“到学生家庭中”,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家访已经不再局限于学生家庭中。所以张民生将其定义为:班主任与家长加强联系,沟通信息,谋求共同教育孩子,协调教育力量,向家长提供教育咨询的活动。[2]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家访是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加强联系,获取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向家长提供教育咨询,共同教育学生助其成长的活动。
二、家访的特点
一是目的性。家访存在很强的目的性,应是以了解学生家庭以及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为初衷而进行的,家访有且应只有这一个目的。家访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如:学习进步或者后退,患病或者发生某种不幸,思想以及行为情况等。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其家庭环境以及教育理念,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与调整,求同存异,真正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二是普遍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当对班上的每位学生都倾注自己的情和 爱,同时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 各个方面的情况。[3]这首先是一位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平等地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更何况家访如果成了个别家访也势必会造成学生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的隔阂,易产生优越感以及自卑感。
三是持续性。家访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打卡签到,而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自己工作的得失,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措施,是教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落实这项措施,教师不仅要做到全面家访,更要持之以恒,有耐心,有毅力,将这项工作坚持下去。
四是直观性。家访是一个直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其家庭环境的有效方法。通过自己对于其家长说话的语气,教育理念,学生学习环境等等方面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不同于从学生口中以及从他人处了解情况,所得到的情况全是直观的,经过教师自己思考很快就能得出结论,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减少了很多的麻烦。
五是协作性。家访是由教师主导的,对学生家庭进行的访问。这其中离不开三方面的相互合作,一是教師,二是家长,三是学生。家访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从旁倾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得到三方面的共同支持,三方共同讨论,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在这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家长的想法是最贴近家庭实际情况的,而且若是家长不同意或者不理解老师的说法,那么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作为执行者的学生则是最关键的一环,理论与计划再好也要由学生来完成,所以学生的配合与否至关重要。
三、家访的意义
促进家校紧密合作。学校教育工作由很多部分组成:班级课堂教学,一日常规,校务工作安排等等,家访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一个整体,其工作更是系统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与学校事务以及考评相挂钩的,家访不仅仅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意义非凡,更是学校工作的一大重点,完成家访也是对学校工作的一种支持。而且家访的同时教师更能够了解家长们对于学校工作的评价,这是对一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评判。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这些信息并反馈给学校,从而得到学校真实的办学效果,并能够帮助学校发现其不足之处,使得学校教学更上一层楼。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一些不理解之处,教师也可以在家访的时候进行解释,缓解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帮助学校方针、政策与教学落实到位。深入到那些家庭与家长和学生们面对面心与心交流,增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师能够认识到家长对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认识到学生的性格以及所思所想,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方便后来工作的开展与深入,意义重大!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家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首先学生的家庭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给学生留下各种各样的印记。而且没有谁比学生的父母更了解学生,在学校学生只是教师眼中的几十分之一,教师不可能将自己全部的爱与关心倾注到一个学生身上,也就不能充分了解所有的学生,但是在家庭中他们都是唯一的,受到的关心与爱护都是百分百的。所以要想真正深入了解学生,只能去向其家庭了解情况,收集足够的信息,对症下药。
而且人有多面性,每到一个环境中人是会变的,人的想法与行为会发生变化,会主动排外,运用一些手段将自己保护起来。所以家长们在家中看见的学生与老师眼中的那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更何况在家里是一人或者几人相处,一到学校就成了几十个人的大家庭,这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但是当学生回到家或者见到父母之后学生的另一面立马也就显现出来,这时候教师能看到不一样的学生,同时与家长交流之后更能全面的了解学生,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溺爱,是否父母在家,是否有空陪学生学习,是否学生有独立的书房,是否学生有一些怪癖或者特别之处,是否……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就能够针对学生自身情况以及家庭环境对教育方法进行更改,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的职责,作为班主任更是要如此,试想 :如果一个班主任不进行家访,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表现一无所知,他如何能科学地、合理地、正确地管理班集体呢?[4]若是不能成功的开展家访,那所谓的那些为学生考虑的想法与措施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教师的工作也就成了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