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是有指导性的使用小组教学,使得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提高技能水平。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实施分层教学,能够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方法。本文就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念 分层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55-01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及价值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我国的研究学者把合作学习表述为: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分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是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对学习内容有独创性的思维与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充分地表达自我、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内涵及可行性
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对待学生之间差异的态度,将视角转向了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利用和开发,根据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接受能力差别大,思维能力差距加大。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决定教育办学层次、规格的多元化。
在《机械制图与Cad技术》的教学中,大纲要求学生职中三年毕业时必须达到制图员中级工的标准,同时取得中级资格证书。但在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有些人从事识图读图工作,有些人从事二维平面绘图工作,还有些需要掌握三维立体绘图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就业需求,分层教学,切实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合作学习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诱导产生合作动机,适时合理分层分组。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比较淡薄,竞争心理较强,因而教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注意主动干预、诱导学生产生合作动机,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并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竞争加以引导,采取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提高小组的内聚力。
(二)明确分配合作任务,注意调整分层结构。产生合作欲望后,教师要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为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制图与Cad技术》教学前,通过问卷、测试、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并掌握学生的现状、基础水平、个性差异、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选、学校协调,将学生按层次分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效果随时调整学生的层次,如此既可达到分段提高之目的,又能实现分批推进之效果,使全体学生的CAD绘图水平都能上升。
(三)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索创新的欲望。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学生差异,扬长补短、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技能性人才。
(四)分组评价,分层辅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评价要以小组为单位、以激励为主,强化学生的有效合作学习行为,“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当合作学习小组出现不足时,教师要采用“规劝”“建议”“启发”等方式,让小组乐意接受。分层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后的个别化辅导也要相应分层。培优辅差,激励优等生,转化后进生缺一不可。对于差生主要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进中等生互相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能力;对优等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兴趣小组,组织参加技能大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分层辅导的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上课内容的限制。
参考文献:
[1]周光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文霞,叶琳.分层教学中的目标管理问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125-127.
[3]谢明茹.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3):50-52.
作者简介:
孙艳(1983.04-),女,汉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