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世勇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抓起,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004
据调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中盛行“读图”风气,学生对漫画、网络小说很感兴趣,而对课本选文及经典名著不感兴趣,教师只能通过机械操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结果把原本生动活泼的阅读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套路练习,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体验。那么,教师到底需要怎样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授课中要善于巧妙质疑,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阅读提倡学生“静养式阅读”。“静养式阅读”,首先就是不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阅读方式。教师重在引导,推荐,帮助学生制订个人读书计划,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就是说让阅读的过程变得快乐唯美,而去除阅读的功利色彩。“读书要静”,就是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读点自己喜欢的书。只要是内容健康向上的文章,学生可利用每天闲暇的时间,周末,寒暑假来广泛阅读。教师要反复要求,加强管理,促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或其他课余时间,举办“名著鉴赏”“读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成果,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去品味书香,感悟人生。
二、重视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重知识,轻方法,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会读书。下面,笔者介绍两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群文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当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根据实际学习情况,向学生推荐同类的或同作者的作品。顺着学生学习单元课文的兴趣,抓住学生求知的欲望乘胜追击,以期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广泛持久的兴趣,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比如学了《孙权劝学》后,在课堂延伸拓展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习《师旷劝学》《劝学》等文章,让课堂教学向校外延伸,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 “教材创新”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材教法,尽量挖掘教材中鲜活教学内容,用巧妙的课堂设计和课堂组织,调动学生,使语文課堂真正成为师生、文本、编者的对话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而且能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比如在学习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时,笔者引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感知人物,理解文章主题,同时也使课堂更轻松,充满情趣。
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具体方法有: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的。”因此,学生要在读书笔记中注意日积月累,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阅读完对自己影响较大的文章要写读后感,让阅读更有意义。
(2)指导学生会用读书方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法。
三、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好读书
课前三分钟演讲,笔者让班上的学生坚持每天3分钟的口语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或心得体会,或说一段新闻,或讲一个故事。这样,既能鼓励那些好读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可勉励那些后进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1. 开展“名著鉴赏”“读书沙龙”及其他读书竞赛活动。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定期举办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2. 摘抄展览。可让学生摘抄平时在阅读时遇到的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从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书香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