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为敏
[摘 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融入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然而,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却出于种种原因,其发展明显落后于普通教育学校。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 ;现状;策略探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素养,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
教育部自2004年开始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至今,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推广已有一定成绩。不可否认的是,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起步晚、起点低、发展速度慢,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停摆”状态,致使学生对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国家正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并在加快完善制度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如果不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势必阻碍特校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融入社会大环境的能力。
一、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通过对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调查,笔者发现,目前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技术课程受重视度不够
(1)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当然,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不仅是特殊教育学校,甚至一些普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为数不少的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由英语、数学、美术教师来“兼职”,即使有些学校有信息技术教师,也往往是身兼数职,教学之外还要担当计算机维修员和网络员。“术业有专攻”,这必然会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不仅得不到提高,而且其真正的身份还会被遗忘,信息技术课程当然也就滑向了边缘。
(2)课程被压缩
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常常“因时”“因事”而被随意压缩,笔者了解到,信息技术课程常常为主课“让道”,一些地市级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甚至处于“停摆”状态。
(3)设施不配套
由于经费不足等因素,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硬件设施根本达不到标准,计算机实习室的电脑不够,或者能够使用的并不多。
2.无统一教材,教学内容不规范
以聋校为例,目前使用的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本仍是1994年出版的教材,起步晚的信息技术课程至今更是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学校往往是各自为阵,自行选择教材或编教材,其课程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这也导致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够。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不主动
由于学生存在听障、智障等方面的缺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存在较难理解的现象,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沟通上的难度,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1.加强重视,将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到学生“生存能力”的层面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理论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笔者以为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重视力度。二是特殊教育学校要配备用于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所必需的基本设备,搭建信息技术教育良好的硬件环境。三是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将其作为一项生存技能来掌握。社会的发展让信息技术成为每一个学生必备的技能,因此,要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提高到生存技能的层面来认识。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改变教学方式,激发特殊学生的创造潜力,从而为特殊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一堂好课应当是学生学得好的課。课堂上,学生具有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特殊教育学报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特殊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从学习操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让听障儿童、智障儿童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必须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是创新课程模式。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等。此外,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应更多地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生环境,这有易于学生接受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比如,Word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后,可以将Word的教学与图画结合起来,通过画线、画图等操作,学生可以掌握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进一些益智游戏来复习学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训练。
另一方面,作为特殊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研究新型教学模式,去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学科老师更应不断提升自我,通过参加培训或学习优秀案例等,研究教育方法,改进教学,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好处,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能,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3.加强个性化教材的设计和开发
目前,特殊教育信息技术没有统一教材,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还未建立统一的标准。这虽然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但也提供了空间。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不受限制,根据特殊学生的特殊需要,建设特殊的、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体系。因此,特殊学校的教师应该加强课程、教材的设计和开发。
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存需要开发实用的教材,借鉴普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制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使学生与社会融合。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主要围绕电脑的基本操作、掌握Internet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规的软件如Photoshop等,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中运用这些技术。
参考文献
[1]陶建华.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0).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