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仁新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农村教育面临的巨大工作挑战。因父母不在身旁,以及农村相较落后的教育环境,使得这些孩子没有机会获得较好的课外教育,不利于其素养的提升。基于此问题,本篇文章探讨采取哪种课外教育策略改善此问题,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体育活动;教育策略
限于农村的条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素养提升的课外教育,只能局限在课外阅读和体育活动两方面展开。前者能够开阔儿童的视野,通过书籍认识世界,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后者能够让儿童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在运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尽可能消除父母不在身边对其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从课外阅读和体育活动的角度展开课外教育的研究。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
1.校园图书室使用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农村学校的图书室藏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但由于学校对于图书室的认识不足,没能让其发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针对此问题,学校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主动承担起管理图书室的责任,加大开放力度,鼓励更多的学生阅读。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很难保证这些学生课余时间的阅读。图书室能够为这些孩子提供一定的书籍,教师也能为学生进行一定的阅读指导。
2.图书室部分书籍不适合儿童阅读
农村校园的图书室书籍,主要有两大来源:学校采购、社会捐赠,前者能够保证所采购书籍符合儿童的年龄段及阅读趣味。后者涉及古今中外名著,甚至部分书籍明显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红楼梦》虽是国内经典名著,但并不意味它适合儿童阅读。如:故事中秦可卿与贾珍的“扒灰”情节,贾宝玉与秦钟特殊的“同性情缘”,以及王熙凤与贾瑞暧昧的关系,这些内容涉及情色因素,儿童没有阅读的必要;此外,《红楼梦》中还涉及佛道等宗教思想,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辨性,成人尚不能完全理解,何况儿童。
由此可见,农村学校图书室的部分书籍未能完全贴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图书选取不当还会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二)课外阅读教育策略
1.利用校园图书室为留守儿童提供指导
利用校园图书室,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增加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时间。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及时督促他们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就不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儿童有贪玩的天性,若不加以约束,疏于父母管教,他们可能会到危险的地方玩耍,使得安全风险加剧。
在图书室举办阅读交流会,能够很好地分配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同时避免儿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受伤。学生们能够在活动中交流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彼此推荐、分享最近阅读的书籍。同时,教师能够借用图书室这个场所,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指导。
2.引导留守儿童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记忆,同时还要基于阅读内容发散思考,并从中消化和吸收书籍提供的有益成分。为了加深和强化阅读效果,部分阅读者会用笔记下当时的阅读感受,通过做读书笔记整理阅读理解。
因此,指导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不仅是要为他们解惑图书中的新字词及相关术语概念,还要帮助他们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阅读素养和学习能力。
据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3.8%的留守儿童会在阅读时做读书笔记,具备一定阅读学习能力。大部分儿童只是走马观花,阅读素养较低,需教师从旁引导。同时调查显示,67.1%的留守儿童阅读的书籍大部分是教辅资料,其阅读目的是提高考试分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影响留守儿童阅读的重要因素,缺乏对其的正确指导。
针对此问题,教师可在课内课外进行一定的阅读指导,为学生在读写技巧、图书选择等方面进行训练。此外,学校还可印刷有关阅读技巧的小册子,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指导,鼓励学生从单纯的阅读向“悦读”转变。
二、农村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及教育策略
(一)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积极作用
在农村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丰富留守儿童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强化学校对其的监管,保证他们在课余时间玩耍的安全性。在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有以下几个积极作用。
第一,活动的趣味性能够提高儿童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运动的习惯,轻松、快乐的活动氛围,能够消除留守儿童的负面情绪。同时也可改善留守儿童课外活动单一和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第二,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众所周知,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身边,因缺乏父母的监管,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难题。通过在课外体育互动中设置竞赛性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努力及团队协作,克服困难,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由此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第三,相比于留守儿童自行组织的课外活动,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也更加安全,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质。课外活动,可以是常规的体育活动,也可以是体育游戏。尤其是后者,不需要专业的体育器材、场地,适合在农村地区开展,同时,体育游戏简单易行,推广价值大。常规的体育游戏有踢毽子、跳远、跳绳等,这些项目既能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提升留守儿童的参与积极性。
第四,定期举办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游戏是运动和游戏的结合,在游戏中设置竞赛环节,具有一定的体育性和趣味性。留守儿童能够在活动中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也能激发其对运动的兴趣,发现学生在某项运动中的天赋。
(二)课外体育活动教育策略
1.通过体育运动渗透规则教育
大部分体育运动都有比赛规则,并且这些规则细化到运动的某项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教学渗透规则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纪律观,使其养成遵守运动规则的良好习惯,并以此延伸,使其遵守各项社会规则。
例如:可以采用足球这项运动开展规则教育,相较于其他球类运动,足球对运动场所要求低,只需要一块平整的土地即可。因此,可在农村学校的操场上进行足球运动;同时,足球运动有更加详细的比赛规则,对于犯规情况的判定也比较细致,处罚也比较严厉;此外,足球运动量大,能够有效消耗留守儿童的充沛精力,有效避免其在课余时间做危险的事。基于以上特点,足球运动适合在乡村地区的学校推行。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量,调整足球队的队员人数,若开展运动的场地没有相应的设施,如球门,可利用竹竿架设简易球门。
2.通过体育运动渗透团队协作教育
体育除具有竞技性,还体现了体育的团队协作性,如篮球、足球、游泳等都具有组合竞技的特点。合作型运动能够培养留守儿童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培养同学情谊。
针对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体育环境,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建议采用乒乓球、田径等体育运动。前者对于体育设施要求低,可利用课桌拼接成简单的球台,让学生进行乒乓球双打运动;后者同样对体育设施要求低,开展运动的场所,可以安排在学校的操场,采取4x100米接力赛跑的方式开展。这些运动的特点是个人成绩不能决定比赛结果,只有通过团体合作,才能赢得比赛。基于此特点,要求留守儿童必须互相熟悉队友的优劣势,通过一起努力赢得比赛,在这过程他们能够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感到孤单的心理问题。
结论
综合上述,本文主要从学校开展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的角度,探讨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素养的教育策略。文章所提出的措施,是建立在学校组织活动的基础之上,借课外活动消耗学生的充沛精力,强化对其的安全监管,同时促进留守儿童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祁云.讓教育无缝对接 让课间充满阳光——例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失衡问题研究策略[J].学周刊,2018(12):129-130
[2]邵秋芳,邓崇君.基于学校教育视角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防治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1):37-38
[3]任玉梅.用爱心播撒阳光——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学校应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