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彦民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解决地方高校发展转型过程中复杂问题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就要以创新创业思维改革课程内容体系及逻辑结构,突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活动相融合;发挥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主导作用,促进体系内各要素良好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生态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7-0078-03
创新创业是当前社会的主旋律,更是助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传统高等院校在进行应用型转型过程中,更应该契合社会发展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转型相结合,构建“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1]的创新创业生态教育体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解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矛盾
地方高校在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偏差大,导致地方高校毕业生供给侧与需求不匹配。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进行改革,密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从而解决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矛盾。
(二)有利于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产业园、科技园等的孵化器作用,提高孵化成功率,将会产生一批具有核心企业竞争力的小微创新企业,能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区域经济带来活力和竞争力。
(三)有利于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
地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到课程体系变革、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职业技能,是从深层次利用量变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发生质变。同时人才培养方向更能适合社会发展需求,毕业生就业数量与层次均能得到较大提升,教育入口与出口变得更加通畅,极大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生态缺陷
生态视域下,体系内因素能够在一定机制下共同作用,实现互助共赢,推动体系向前发展。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运转还存在一定缺陷。
(一)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存在割裂
一些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只是开设一门创新创业课程,更有部分高校将此教学内容“踢”出必修课,纳入选修课[2],这是与创新创业的初衷违背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的养成,而不是知识的传递。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走向常态化,伴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各参与方关系割裂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体系内多方共同参与完成,包括高等院校、政府、企业及孵化基地,在生态视域下,各方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任何一方关系的割裂,都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失衡。割裂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校与政府的关系缺乏沟通机制,造成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人才供给不匹配,形成区域性人才结构矛盾;二是高校与企业实践关系割裂,导致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实践是创新创业的主要源泉之一,没有企业参与的专业教育,无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三)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资源及配套措施欠缺
地方高校多从事学科教育,缺乏针对创新创业相关教学资源,依托专业的创业项目案例、课程体系等亟待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非学科性、非定式性、非线性教学思维对师资能力提出了更多综合性要求,教师难以摆脱传统学科式教育的羁绊,缺乏创业、创新经历,对于受教者在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产生的碰撞缺乏足够的掌控与疏导能力,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实际质量不匹配。
三、融合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非独立的系统性工程,“融合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就是要构建一个微观的“创新创业教学”与宏观的“创新创业环境”相融合的良性教育生态。构建融合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设融合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体系
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分解时,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相对接,从而一方面把创新创业内容嵌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中,构建包括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创新创业通识、创新创业技能的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以问题、案例剖析、项目教学等为导向,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体现在对传统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解构重组,形成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逻辑结构体系。
如图1所示,在对软件工程课程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融合,融合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离散式分解,理清基于学科式教学的创业课程、专业课程知识点;二是项目式融合,以与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为主题,建立基于软件工程的创新创业项目,形式上体现为“项目+任务”,内容为基于项目及任务的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知识重组。如项目一“立项”,具体任务中要体现对创业通识中合同、法律相关知识的把握,又要体现对软件工程内容的理解,并最终表现为二者的结合,项目间逻辑关系上体现为软件工程类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体现创新创业的基本过程,一次软件工程教学过程的完成就是以软件工程为主题的创业项目的完成。
(二)建设多层级的融合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受教者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如果用“显性知识”的教育模式来传递“缄默知识”,就难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实践导向”的教育体系[3]。在教学模式上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禁锢,打通一二课堂之间的壁垒,建立多层级创业就业教育平台,通过教、学、练、比、做,实现专业能力与创业就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课堂内外的融合式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四级人才培養平台,层级间具有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一是教育平台注重教与学,由高校自主实施,主要内容为知识普及注重专业基础教育,激发创新创业意识;二是培育平台注重练,由高校主导,在相关产业孵化基地与企业内完成,通过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强化专业知识,提升实践创业能力;三是辅导平台注重比,由学校主导,在政府职能部门支持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就业竞赛、社团活动等,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竞争意识;四是实战平台注重做,学校主导,与产业孵化基地进行合作,通过街边摊、格子铺、创意园等多种形式,企业导师、专业教师、创业基地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并有重点地进行孵化与转化,丰富学生创业就业经历,检验创新创业实战能力。
(三)建设多元参与的融合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1.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
开展依托专业的职业技能与创新竞技平台,组织引导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创新竞赛等;共建教学资源库,针对典型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培训指导部门与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案例库,解决校方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共建创新创业氛围,社会舆论引导、创新创业政策辅助、创新创业资金扶持等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
2.高校与企业共建
共建师资队伍,与企业共建“专业教师+企业导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解决高校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难题,也使得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更加匹配;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提供从认识实习到顶岗实习的多种实习方式,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
3.高校与产业孵化基地共建
共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采取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讲堂、创业案例分享等形式,由创业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进行引导性教育;共建创新创业见习基地,对于选定项目,以创业导师+项目+团队的模式,扶助创业项目转化,对进入孵化项目提供项目诊断、融资指导、实战指导等,推动项目实现平稳落地。
参 考 文 献
[1]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2]高建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本土化构建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6):14-16
[3]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75-78.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Yu Yanmin
Abstract The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solving the complex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nd logical structure with the think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o highlight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highlight the integr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s well as give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integration of the various elements within the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ability to innovate and start a business.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gration; ecosystem
Author Yu Yanmin, professor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