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成就高效数学课堂

2018-11-30 07:14江苏省滨海县振东初级中学张成文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者函数解题

江苏省滨海县振东初级中学 张成文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力的培养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受长期应试的影响,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将数学学习与解题等同起来,认为数学问题源于教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敢于提问,形成科学提问的方法。

一、营造民主氛围,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要通过创设向心力的集体活动,营造和谐的民主氛围,增进成员之间的吸引力,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理解、学会尊重,能和睦相处。教师要通过小组竞赛等激励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形成敢想、敢问、敢干的风气,要不唯师、不唯书,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形成敢于追根求源的思维品质,如在复习函数的内容时,教者呈现题目:如果函数y=(k-2)x2-2x+1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此时有学生回答,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就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k-2)x2-2x+1=0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于是4-4(k-2)≥0,解得k≤3。教者没有立即判断,还是为学生留有片刻的思考时间,此时有一名学生提出疑问:这个函数不一定是二次函数,当k=2时,此函数是一次函数,与x轴也有一个交点。此时大家议论开了,题目说这一定是一个二次函数,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此题应当分类讨论。学生通过质疑,有所发现、有所提问,从而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在质疑、发现中提出问题。

数学问题的产生依托一定的背景,教师要以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要吃透教材、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学习概率内容时,教者让学生角色扮演:甲是街头的生意人,向乙说:“同时掷下三枚硬币,如果同时正面朝上或朝下,可获得10元,否则你给我5元。”其余学生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结果一连投了5次,乙只赢了一次,此时大家纷纷产生疑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有趣的角色扮演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讨论、探究,通过概率知识的学习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

二、挖掘提问资源,丰富提问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教材,针对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可以针对教学重难点、定理的条件、公式的变形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深入思考,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如针对“直径所对的角是圆周角”,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后,提出许多问题:这条定理的题设与结论是什么?证明这条定理要用到哪些知识?如何证明?还有其他的证法吗?逆命题是什么?成立吗?学生在探究,逐一解决问题后,教者拿出一张圆形纸片抛出问题:“如何利用三角板画出它的直径?”有同学指出要找出圆心就可以了,“那如何找呢?”学生在思考、改编中提问,调动了积极参与的意识。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变式,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针对不同时期,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在审题时要对关键词提问,对已知条件、问题求解提问,对教学情境、所需公式提问;在解题时要针对解题思路、由已知条件推导的结论、解题方法提问;在解题后要针对解题的准确度、其他解法提问。教师要以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大胆质疑,经历再发现的过程。教师要深入挖掘终点,拓展学生的思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内容时,教者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通过折、剪的方式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猜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提出猜想后,就会急于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去主动探究,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互问、修改、补充中加以验证,从而获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收获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探学能力。

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既要能从生活事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还要能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学习有用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教师要鼓励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世界,挖掘哪些问题与数学有关,从而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爱上数学。如在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这两个概念易引起学生的混淆,难以辨析其本质,教者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实物,学生通过提问、质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自己的理解更加深入。

数学思维从观察开始,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寻数学规律,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时要把握重点,带着问题观察,并从观察中寻求规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针对“两边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条判定方法,让学生思考能否将“夹角”这个条件改成“角”,学生通过画图、测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三、掌握提问方法,形成探究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已知条件或突破原有范围限制生成新的问题,使问题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改编,能拓展学生的视域,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学生可以将同一类事物进行类比,能让学生大胆猜想,由此及彼,有所发现,提出新的问题;教师通过辩证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特殊的结论猜想出一般的结论,促进对概念、定理的理解;教师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数形结合、类比、逆向的联想去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如由勾股定理画图可以联想到: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斜边上的半圆的面积与两条直角边上半圆的面积之和相等。如果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正三角形、正多边形,结果怎样?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于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将提问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形成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2]王坤.鼓励学生自己提问[J].学科教育,1998(7).

[3]杨小洋,申继亮.阅读理解情景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

猜你喜欢
教者函数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用“同样多”解题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巧用比妙解题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
解题勿忘我
无独有偶 曲径通幽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