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宝
摘 要:写作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更是学生思维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直接体现。写作作为运用语言传递书面信息的手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难点。本文结合教学活动,分析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支架式教学模式,化解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呈现;课例分析;搭建支架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写作作为运用语言传递书面信息的手段,要求文字准确通顺、结构严谨、格式正确、问题得当,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它既包含知识形态的特点,又有学习手段的特征,自然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时的最大难点。
在实际的教学任务中,由于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学情有别等多方面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重视听、说、读教学,写作教学经常被排挤在课堂之外。为了完成话题作文的写作,教师通常只是布置任务,缺乏过程指导和作文后评价。学生在听、说、读课堂得到了知识的呈现和输入,却在最重要的知识内化、输出环节得不到有效指导,不能及时在知识输入和输出环节之间进行有效转换,导致回家后写作更多地依靠电子词典或网络工具,写作效果差。此外,写作缺乏有效的修改评讲环节,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问卷调查
基于学生写作难的问题,笔者在一次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中,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试卷分析,并对49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 试卷书面表达得分情况
分值15分,得分12+的学生数占15.3%;得分9+的占51.6%;其余约半数的学生得分在9分之下,其中不乏零分卷的学生。
2. 学生的写作状况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58%的学生感觉能掌握词汇和目标语言,却在写作时感觉积累匮乏;60.6%的学生反映句中语法错误多,常出现中文式表达;84.4%的学生则表现为无法使用句间的连接成分,无法行文连贯,语篇自然。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样的英语课堂难于把握起点,教学活动更多局限于简单的知识呈现和输入,书面表达这种高阶思维的学习任务,自然成了学生更大的学习障碍。
三、问题的解决措施
写作是考查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题型。在历年的英语中考试卷中,写作分值在不断提升。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自如地运用写作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不仅是英语教学实现语用价值的体现,还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转化。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化解写作难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迫在眉睫。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着重探索支架教學模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存在当前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介于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还无法单独完成写作任务,但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他们可以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者提出并强调的支架式教学,就是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语言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桥梁。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任务,借助于教师搭建的支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逐步建构起整体概念,使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在这教学活动中搭建的“支架”,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情景、信息或知识。支架可以通过教师为学生搭建,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等合作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搭建。
1. 运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学习规律,为学生运用语言搭建知识支架
(1)案例分析。本文以初中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4最后一节复习、写作课的教学案例为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以“吹牛”的游戏形式,既活跃气氛,又导出本单元的重点: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第二,复习词汇,对词汇进行归类,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词汇,丰富的词汇积累是写作的前提条件。第三,以小组自主学习模式,完成短文填空,指导学生使用词汇,并巩固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第四,略读31页的语篇,搭建语篇支架,指导学生学会谋篇布局。第五,细读31页的语篇,探讨语篇中的连接句,感受语篇之美。第六,以前面描写电影院的段落为蓝本,讨论如何加入连接句,从而承接上下文,提升文采。
(2)写作延伸。让学生描述家乡其他种类的设施或景点,描述自己的最爱及理由,该话题的写作渗透爱国、爱乡的情感教育。
(3)课后反思。本节课以减少学生的写作前阶段障碍为教学目的,力争构建“过程指导,小步递进”的教学模式,按照由简到难的认知顺序,实现螺旋式上升的语言学习规律,为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从输入到输出环节搭建有效支架。学生的习作过程相对轻松,习作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能按作文要求表达清楚。
2. 运用小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搭建情感支架
建构主义者提出并强调的支架式教学,除了教师的引导所搭建的知识支架外,还可以是同伴的合作和探究活动搭建的支架,这更多的是情感支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乐学”能成就学生的“多学”“学好”。对于写作这项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把“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引入课堂,有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和帮助下,更深层次地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精心选择范文,引导学生分析范文,小组学习讨论范文的内容、写作技巧和篇章结构,然后进行范文仿写。在仿写前,学生要在小组内轮流发言,然后各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讨论的内容要点,其他学生从内容的真实性和结构的逻辑性等方面对每位代表的发言做评述,最后各组成员分别完成一篇书面作文。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向全班汇报、学生之间的评述、教师总结、完成初稿、小组内修改纠错等环节,最终完成习作。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情感上搭建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支架。学生在完成书面表达任务后,教师要善于运用小组学习进行作文互批互改,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高阶思考。
四、结束语
写作是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中较高阶段的思维,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写作教学的重视,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化解写作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萌.人教版教材单元写作任务与写作模式的适切性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5).
[2]徐美娜.“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