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
(江苏省南京市天景山小学,江苏南京 211100)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通常只是简单地通过引入、探究、深化概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然而,数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未考虑到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思维特点,从而导致概念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基础较薄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教学,并通过动态形式来具体展现数学概念的动态变化过程,活化概念教学,使数学教学显得更为灵动。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则必须要从经验出发,通过经验来逐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数学素养,而数学经验则是通过参与数学活动积累的。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对逻辑性与概念性较强的东西提不起多少兴趣,导致其对数学学习无感,而活动性的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解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其学习效果不断提高[1]。
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急于讲解教材的知识点,而是先开展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利用毛线、点子图、火柴棒等材料做一个小小的三角形。学生在采用毛线制作三角形的时候,了解到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直线,没有曲线;在采用点子图制作三角形的时候,用尺子连接每两点就可画出一个三角形;用火柴棒制作三角形的时候,三角形需要首尾相接,中间没有任何空隙。不同的操作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体验,而活动的效果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帮助。
学习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更侧重理解、感受以及分析,尤其是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普通的死记硬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没有多大用处。在上述的活动操作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制作三角形的材料,让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操作的方式来感受三角形的概念与特点,从而加深对三角形的了解与认识。一般而言,小学生在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而这些积累则是后期学习的重要基础。此外,良好的知识积累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从而让其学习效果得到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而言,主观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小学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主动进行学习。
数学概念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系统性,例如,二年级学习到“角”这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对角相关的知识并不了解,甚至完全没有这一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感到惶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主动引导学生了解角的特征,比较角度的大小等。四年级时,学生需要重点了解射线、角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并初步形成角的大小的空间观念。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习时间的不断延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与了解会更为全面,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再如,学习到《角的度量》这个章节的内容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与角相关的知识了,学习起来必定会得心应手。从本质上来说,一个大的角是由无数个小角组成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自动忽略1°的分割线,从而导致学生在测量角度时总是容易出错。一般而言,教师基本上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详细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作用与价值,并告知其计量单位是“度”;(2)指导学生使用量角器量角,做到“对边、对点、读刻度”,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3)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以上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必定会更为深刻。
一名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一个非常特殊的环节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展现了无数个小角合并为一个180°大角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个大角其实是由多个小角组成的。由此可见,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来展现角的形成过程,能让学生对“角”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并领悟到角度测量的本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引入概念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以此不断加深其对教材内容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一般而言,数学概念与我们的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数学概念的运用就是将概念、原理用于解释各种数学现象与各种数学问题,数学概念的应用则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再认识、再利用的过程。而概念是否根植于学生心中,则需要通过实践运用方可知晓[2]。
例如,学习《认识公顷》这个章节的内容时,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公顷这个概念的认知相对较为模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可以把1公顷面积与学校的面积进行比较,看看孰大孰小,但由于学校面积可能太大,无法进行实地测量,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利用Google Earth来测算操场的面积或者学校本身的面积,并将测量结果换算为公顷,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了解与认识。
学生的估测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与操作中获取的,通过简单的估测活动,学生对计量单位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并能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相对于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但由于学生的见识与阅历相对有限,对公顷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学习效果。而动态网络则能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降低其学习与理解的难度。在学习到有关计量单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虚拟资源,让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不断丰富学习经验,并为学习效果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概念属于小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大多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时很有可能只是浅尝辄止,学习效果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主动引导学生体验、思考、构建数学概念,通过加强操作、动画展示以及利用网络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了解与认识,实现活化概念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灵动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