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英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幼儿园,江苏吴江 215200)
近两年,我园在省级课题的引领下致力于中国传统节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传统节日来临之前,我园会组织教师共同查找相关的节日资源,分析节日的核心要素,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活动的目标,讨论如何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去选择活动内容,确立初步的主题活动方案,然后交予教师去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内容开展活动,而是可以从中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点生发系列活动内容,并且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经过两轮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真切地认识到节日课程的实施要关注幼儿的兴趣,接纳幼儿的节奏,有效地支持幼儿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将节日资源真正转化为幼儿课程。
在节日活动中教师会和幼儿讨论很多话题,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这就需要我们借助观察去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生长点实施课程。比如,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赛龙舟尤感兴趣,于是我们创设情境提供材料生成了一系列与龙舟有关的活动,首先借助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视频及音乐,让幼儿通过观看、倾听进一步感受龙舟赛那种热闹、紧张、团结的气氛,再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制作或搭建自己的“龙舟”,进行模仿游戏,于是幼儿们有的用竹梯、竹竿组合成了“龙舟”,有的用纸箱、纸盘装饰成了“龙舟”,有的用滑板连接变成了“龙舟”,同一个游戏在不同幼儿手中变换出不同的玩法。
在以往的节日课程中,大部分的内容是教师预设的。在临近节日的日子里,教师会带领幼儿们听故事、念儿歌、做手工、玩游戏,虽然这些活动都与当前的节日有关,但每天走马灯似的换内容,幼儿却仍然只是“云里雾里”。回过头再去思考会发现我们只顾着自己“朝前走”,却从未关注过幼儿有没有跟上“脚步”。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我们明白:课程要“慢下来”,要关注幼儿的行为、幼儿的想法,接纳幼儿的节奏,要么不做,做就要做透了。
(1)放慢脚步,接纳幼儿的节奏。我们的节日课程不能走过场,而是要让幼儿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节日。如很多节日都与美食有关,在节日活动中可以组织传统美食制作活动,如清明节的青团子。以往每次这样的制作活动都是幼儿园工作者们最忙乱的时候,不仅要准备食材、工具,还担心幼儿做不好,总想方设法地等一切就绪后才让幼儿动手,他们真正参与的活动就是做出团子的外形。活动总是一次性完成,而后也不再重复。现在我们改变了策略,将青团子的制作当作课程来做,先从为什么要吃青团子说起,再讨论并探索什么材料能做出青团子,怎样和出来的粉才可以做出青团子,最后教师带领幼儿动手做一做团子,尝一尝团子。每个活动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让幼儿反复尝试、比较、总结、调整,其中很多次也许是不成功的,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体验中幼儿才能获得真正的经验。
(2)融入生活,陪着幼儿一起走。好的课程方案必须与幼儿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课程方案的改造是与生活游戏中生成的活动、户外的各种活动、室内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建设等有机融合的,真正体现“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如在我园开展的“红红火火过大年”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过年的物品,如春联、福字、灯笼、中国结等用于布置教室,并且随着课程的开展,逐步地将幼儿作品、调查表、活动照片等充实到班级活动中,营造浓厚的过节氛围。在集体活动中,我们结合视频给幼儿讲述年的来历,借助绘本和他们一起阅读《团圆》《过年啦》《灶王节》等故事,让幼儿了解春节的习俗。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一起欣赏并表演《喜洋洋》《金蛇狂舞》等喜庆的乐曲。我们组织幼儿认识日历,并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日历。我们还带领他们制作糖年糕、腊八粥、饺子等,并让幼儿一起品尝新年美食。在室内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画出新年愿望;制作礼物并互赠对方,学说祝福语;用红纸制作灯笼;用笔墨书写福字、对联。在娃娃家游戏中他们还用超轻粘土现场制作各种“美味佳肴”,用一次性纸盘和纸杯制作了火锅盆用来“涮羊肉”,那忙碌热闹的场景真的就像过年一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实施中,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支持,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动态,给予适合的引导[1]。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环境支持,给幼儿隐性的帮助。蒙台梭利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幼儿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在传统节日课程实施中,我们的教学环境也随着课程的深入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刚开始时我们以图夹文的形式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时间、来历,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去调查记录节日的主要习俗,或去收集相关的实物、图片等资料,并在班内开辟专栏进行展示、讲述。当一个个活动开展后,我们又在区角中提供相应的可操作材料,让感兴趣的幼儿继续学习探索,如元宵节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制灯笼。当主题课程进入尾声时,还可以举行一次节日会展,让大家用多样化的方式共同回顾与节日有关的点点滴滴,帮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逐渐认识和了解中国的节日文化。
(2)行动支持,给幼儿显性的指导。因为节日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很多,有的可能与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行动上的支持与指导。如每个节日都有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春节的烟花、元宵的花灯、清明的风筝、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菊花等,而每种物品的制作材料和方法又不是单一的,所以每次这样的活动都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从熟悉材料了解其特点,到教师的讲解示范,再到幼儿的动手尝试,整个过程教师不仅要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让幼儿敢于大胆参与,而且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更要悉心指点,让幼儿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行动上的支持,能充分保证幼儿有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这也是幼儿获得感知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源泉。
要将一个课程资源真正转化为幼儿经验,真正成为幼儿的课程,不是单靠一两次活动就可以的,必须通过深入实践,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从环境设置、游戏区域、活动组织以及生活起居等方面,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传统节日课程是我园着力研究开发的园本课程,我们努力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以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去架构节日课程,追随幼儿的兴趣和节奏,从而让幼儿真正获得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