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良 毛荣良 李云涛 黄运建
猴头菇控温出菇技术
洪金良1毛荣良2李云涛2黄运建1
(1. 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浙江 常山 324200;2. 常山县森力家庭农场,浙江 常山 324200)
采用微喷加湿降温或生物质蒸汽发生器加温,创造适合猴头菇生长的温度环境,以拉长出菇时间,提高产量、质量,每袋约可增产200 g,比常规2潮菇的400 g,增产50%左右。其技术要点为菇棚和层架有一定的规格要求,要做好出菇管理,特别是出菇的温度控制。
控温;产量;层架出菇;猴头菇
在常温下,猴头菇出菇时间较短,易造成市场断货。为解决猴头菇栽培中这一常见问题,我们进行了控温出菇技术研究。猴头菇控温出菇技术,是指在钢架大棚内采用微喷加湿降温或生物质蒸汽发生器加温,以创造适合猴头菇生长的温度(10~20 ℃),达到拉长出菇时间,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出菇技术。
该项技术优势是有效拉长出菇时间,提高经济效益30%左右。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低温期(0~10 ℃),采用生物质蒸汽发生器连接镀锌管进行棚内加温,提高棚内温度约5 ℃,缓解子实体变红、停止生长或萎缩的问题;4月份白天温度常高于20 ℃,采用棚内外微喷加湿,降低棚内温度约5 ℃,可有效延长出菇时间。
菇棚应清洁、通风、有适量散射光,并能控温、保湿,棚内地面水泥硬化。采用遮阳网平棚内搭建中型拱棚的双棚栽培模式。外层平棚高3米,以镀锌管立柱支撑棚顶,立柱行距5.9米,柱间距2~2.5米,棚顶铺遮阳网,棚侧面围遮阳网;拱棚宽5米,长30~40米。4~6个拱棚共用1个外荫平棚,较利于通风换气(图1)。
图1 栽培大棚
层架使用不锈钢管或镀锌管。一个拱棚设两排层架,层架宽1米,两排层架各设宽0.8米的边道1条,中间操作道宽1.4米,层间距30厘米,共6层,底层距地面30厘米(图2)。
图2 栽培层架
将发好菌的菌棒单层卧排于层架上,刮去表层老种块,接种穴口朝下。保持菇棚空气新鲜,无闷气感,必要时开启拱棚内顶部换气扇,强行换气,进出口挂遮阳网,防止子实体被风直吹。采用微喷加湿,保持菇棚空气相对湿度90%;菇棚温度维持在10~20 ℃;保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光照强度为200~400勒克斯,诱导原基形成。经4~5天,幼蕾即从接种穴口长出。子实体生长阶段,保持相对湿度85%~90%。菇蕾形成后,约经10天子实体发育成熟即可采收。采后停水养菌3~5天,使菌丝体恢复活力,积累养分,之后提高菇房湿度至90%,诱导下一潮原基形成。再经10~15天,下一潮子实体可采收。每个菌棒可采3~4潮菇,生物学效率近100%。
当拱棚内温度高于20 ℃时,拱棚内每隔2小时开启微喷约5分钟。拱棚内喷头位于每排层架上方2 米高处(距拱棚顶0.3米),每隔1.8米安装1个“十”字喷头。微喷管材质为PE管,直径1.5厘米。拱棚外持续微喷降温。拱棚间安装喷头位于3米高处(与棚顶持平),每隔2米安装1个旋转喷头。微喷管材质为PE管,直径1.5厘米,为稳定水压,应连接(含拱棚内微喷管)功率约3千瓦的增压泵,以提高喷雾加湿降温效果(图3)。
温度低于7 ℃时,采用生物质蒸汽发生器连接至水槽(图4),将水加热至100 ℃,经镀锌管循环进行拱棚內加温,中午温度较高时掀开侧面棚膜通风换气1小时左右。拱棚内散热镀锌管直径3.2厘米,安装在拱棚內两侧0.8~1.0米高处,约2小时可升温5 ℃。生物质蒸汽发生器每小时消耗生物质燃料约30千克。
4月5日左右,气温升高,不适合猴头菇生长;在拱棚内外微喷加湿降温下,猴头菇出菇可延长至4月25日左右,可增收1潮菇,该项单袋增产鲜菇约100克。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低温期,猴头菇一般停止生长,而采用生物质蒸汽发生器加温,则可增收1潮菇,该项单袋增产鲜菇约100克。两项合计,每袋增产约200克,比常规2潮菇400克,增产约50%。
图3 拱棚外微喷降温
图4 生物质蒸汽发生器
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2月中旬至4月上旬,遇气温反常天气,可启动加温或降温设施,创造适合猴头菇生长的温度条件,提高优质菇比例。
S646
B
2095-0934(2018)05-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