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想象力”培养方略

2018-10-21 10:39李芳
关键词:角色体验

李芳

摘要:处理协调好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家长跟孩子以及家长跟教师、学校的关系,促进班级管理和谐发展,须提升学生、教师乃至家长的“他心想象力”。“班组串换”机制为提升师生的“他心想象力”、促进班级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能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激活“他心想象”,在班级互访中发展“他心想象”,在自我管理平台上提升“他心想象”。

关键词:班组串换 他心现象力 角色体验

处理协调好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家长跟孩子以及家长跟教师、学校的关系,才能促进班级管理和谐发展。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提升学生、教师乃至家长的“他心想象力”。在“班组串换”机制下,学生会跟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不同道德水平的同伴接触,适应不同的小组、不同的班级,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增强对角色的认知、体验、想象和感悟,无形中就能获得“他心想象力”的发展。

一、在角色体验中激活“他心想象”

先来看一个场景:年轻的妈妈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红了,皱着眉头。年幼的孩子看到了,晃晃悠悠地赶过来,一边用软乎乎的小手抚摸着妈妈的膝盖,一边用小嘴轻轻吹着,奶声奶气地说:“妈妈疼,宝宝呼呼,不疼。”此刻的妈妈自然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幼小的孩童在妈妈摔了跤的情况下,本能地就想到了妈妈一定很疼,并会模仿大人的做法来呵护妈妈,这种在情感上不由自主地推己及人的善良的天性,就是“他心想象”。遗憾的是,孩子这份可贵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周边环境、家长的溺爱泯灭了,变得自私骄纵。一开始是自己撞到桌子角就抱怨敲打桌角,慢慢便是遇到什么事情不顺或是处理不好就责怪迁怒他人,从不换位思考,最后也就可能会发生诸如他人一旦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就任性跳楼或杀害亲生父母的悲剧。因此,在“班级串换”实验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唤醒。

[案例一]

浩连续做了三年的班长,习惯了指手画脚地管同学,却很少严格要求自己,以致天资聪颖的他开始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起来。进入四年级实验班后,在“班组串换”中,他从“班长”变为“小组长”,甚至是身无半职的普通同学,亲身经历了从“领导者”到“服从者”的转变。第一次串组抽签时,当他发现自己抽到的纸条上写着“组长”时,满怀期待的眼神一下子便暗淡了下去。课后,我跟他聊了起来,先是认同了他的感受,然后告诉他:“不论扮演什么角色,都是为班集体服务。职务不分大小,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其实当组长任务更繁杂,更具挑战性,有时比当班长还难。”接着,我又跟他讲述了组长的具体职责。听了我的话,他先是疑惑,渐渐的,眼里有了神采。

接下来的日子里,浩开始整日忙于收发作业、督促小组完成作业的烦琐事情上。有时,他也会流露出骄态,不服班干部的管制。此时,我便会趁机引导他换位思考:“换角色以前,如果同学不服从你的安排,你会不会舒服?有不同想法可以提出来,但是不能耍脾气,这不能解决问题,也不是一个老班长该有的行为。”对我的话,他默认了。

之后,通过读浩的日记,我知道他正在体验当组长的繁乱。一次小组评选中,他所在的小组也没有获得前三名,因为他常常会忘记自己的职责,也还不善于跟小组成员合作。再之后的一次小组串换中,他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同学,而一位口齿不清的男生却成了班长。那一刻,我发现,浩的情绪较之前平静了许多,他也跟其他同学一样,真诚地为这位新班长送上了鼓励的掌声。

就这样,在经历了多次的角色转换体验后,他渐渐收敛了原来的锋芒。在那一学期串组结束后的总结谈话中,他恳切地说了这么一番话:“我发现,当好一个组长,做一个平平常常的学生也是不容易的,但我会努力去做好的。”第二学期,他又一次当上了组长,并认真负责地把小组管理得井井有条,获得了“班级荣誉小组”的称号。再当班长时,他跟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许多。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明显看到,“班组串换”为学生带来了不同的角色体验。在不同的体验中,一个原本不会为他人着想、盛气凌人的学生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开始懂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其“他心想象力”也在实实在在的角色体验中得以唤醒。

二、在班级互访中发展“他心想象”

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同学不小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周围的同学忍不住哈哈大笑,被笑的同学则尴尬地摸着摔疼的屁股重新坐好。而这一幕,在成人中也经常会上演。十年前我也曾在一家理发店里笑过突然坐空的母子俩(一母亲抱着孩子)。记得当时的母亲很生气。猛然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出现在我脑海中。我十分惭愧,连声道歉。当时的情境让我刻骨铭心。的确是这样,一个生动的情境体验往往会给人深刻的感悟。在“班组串换”中,我们特意为学生组织互访活动,鼓励学生在出访邻班、学习访问、回班分享的真切体悟中得到“他心想象力”的提升。

[案例二]

12月2日 星期一 阴

今天又是一个新开始。周老师让我们小组之间互调位置,可是我没想到小组同学都不愿意我走,却希望吴××走。我感谢大家对我这个来访使者的认可,不过,看到大家都讨厌吴××,我想提点看法。

我并不认为吴××很讨厌,她虽然成绩不好,但她身上也有闪光点。记得有次体育课上,我们自由活动。玩累了,我想找个椅子坐,就朝吴××坐着的长椅走去,她见我走过来,马上便让出个空位来。瞧,她多善解人意啊!这样的同学,我们怎么能孤立她?再说了,换作是谁,如果大家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会很孤独,也会很伤心的。对于这样的同学,我觉得我们应该一起帮助她,和她一起上进。

案例二中,串班出访的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到了受访班中被忽视的学生的闪光点,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伤心。他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成为班级发展的“监视器”“透视镜”。类似的日記不少,也在提醒受访班的班主任要更多地关注部分被忽略的学生,并教育学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成绩不优秀的学生。在班级讨论会上,教师也可以把串班访问学生看到的、想到的班级现象呈现出来,引领学生自己判断是非。如针对案例二中的现象,我组织学生围绕“如果你是她(他),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你是她(他),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在这样持续的情感碰撞中,学生会学着站在彼此的角度为对方考虑,推己及人,自然也就会设法去帮助之前被自己孤立的同学,会在不知不觉中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他心想象力”的提升。

三、在自我管理平台上提升“他心想象”

伴随着“班组串换”的深入探究,我们在班级内建立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绿色平台。该平台以小组循环日记和班级日志为阵地,主要由轮换班干部记录班级日志,而每个小组的成员则是小组循环日记的参与者。班级日志主要记录班级当天的学习生活情况,每位同学都参与,涉及内容有表扬也有批评,更有正能量。循环日记可以由每个小组的成员自由畅谈个人对班级、同学、老师甚至班级串换的看法。另外,班级日志还会记录每周一评与一轮总评的情况,小组循环日记也会由小组长及时记录每位组员的完成情况,这都会成为小组竞赛与个人成长的主要依据。在完成循环日记和班级日志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地洞察班级情况,并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案例三]

4月23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一转眼,又到一周的最后一天了。今天的纪律总的来说比前几天好了许多。大概是同学们已经意识到了流血事件的严重性。这两天,课间也没有同学追逐了,流血事件自然也不再发生。

今天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早读课上只有几个同学在读书,其他的都在做别的事情,有的虽然在读,可一点都不听班干部的指挥。这个坏毛病可不好,我要想办法提醒大家改一改。如果每个同学都各做各的事,心不往一处想,怎么能完美地做好一件事呢?语文、数学课上,发言的同学比以前多了,这一点值得表扬,但数学课上有同学活跃过头了,尤其是邓××,上课时都蹲到了椅子上。他大概是太激动、太兴奋了。不过我觉得他还是要为身边的同学想一想,不能只顧着自己开心而影响同学听课。

中午,超梦小队、精灵小队、米奇小队的纪律很好。后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小队的纪律也变好了,我在这儿为同学们喝彩。

——周××

这是一位五年级的班干部在班内连续因吵闹追逐发生流血事件后写下的一篇班级日志。当时,班内的一位“来访大使”因为流血事件写了一篇串班日记。班主任利用契机组织全班立足近期的班级情况展开讨论,之后,还宣读了班长日记,其中,有几段话给同学和老师都带来了启发,如“有哪一个人愿意一直被批评?我想没有。当一个各方面都非常差的学生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时,他自己感到很高兴,以为他进步了,但得到的评价却总是‘你怎么还那么差?!‘别拖我们小队的后腿了!‘你怎么会在我们小队?真倒霉!……一声声埋怨,逐渐击碎了他原本想上进的心,让他生出‘我真的很差吗?‘反正没有人理我‘我是一个差生这样‘破罐子破摔的不健康心理”“说实话,我们班有些同学的确有缺点,但无论什么事什么人总会有好坏两面吧!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喝彩与鼓励呢?”这位情感细腻的小姑娘,心中想的不是抱怨那些惹出事端来的同学,而是尽量想对方所想,想集体所想,让大家意识到引发事端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平时的努力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同样,从上面周××的班级日志中,我们也捕捉到学生的变化。可以看出,周××在整篇日志的表述中始终遵循在陈述事实时给大家以鼓励的原则,批评同学的时候也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全班同学的“他心想象”感染下,班里一个原本自私蛮横、敏感好斗、连男孩都“怕”她几分的女生竟然主动来找我,真诚地请我帮她改掉不良习性。当天下午的思品课上,她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心声,请求大家一起督促她,帮她改掉坏毛病。她的心里话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就在那天,一个男生深有感触地写下了一篇小组循环日记——

今天,班里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原本凶巴巴、有点讨厌的×××,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主动真诚地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并诚恳地提出让我们帮助她改掉缺点。这让我深感意外。

下午的思品课上,李老师讲起了关于×××的事情:“×××告诉我,她不善于跟大家打交道,也知道自己身上有一些缺点,但我们谁没缺点呢?现在,她想改掉身上的这些毛病,就让我们一起帮帮她。说不定在帮她的时候我们也能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呢!”之后,李老师让×××说几句话,×××却痛哭起来,说起话来更是泣不成声。这是我在这一年中第一次见到她哭,也是第一次看到她为自己平时的不当行为感到后悔。曾经遇到一点小事就暴怒甚至打男生的她,将会让自己的毛病随着这悔过的眼泪一起消失吧。我们一定会齐心合力帮助她,和她一起成长。毕竟,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我相信×××肯定能改掉她的坏毛病。

(小组评价:是的,我们要相信她!)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班级的绿色管理平台上,学生审视自我时会静下心来想他人所想,思考问题时会考虑对方会不会受伤害,评价他人时会将心比心……在习惯性地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情感碰撞过程中,信任、期待、宽容等情感便油然而生,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融洽和谐。

值得一提的是,小组循环日记是在“班组串换”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组串换过程中,小组成员定期更换,小组循环日记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在班主任的引领下,所写话题尽管只是当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直观呈现,但也不断有像《期中测试过后……》《罚做作业》《饭桌上的争吵》《我当上进步之星了》《给小组同学的一封信》等能够深刻反映学生心灵成长、学业进步的精彩、有创意的日记。每篇日记后都附有小组或教师的点评,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发现改进的空间,同时得到“他心想象力”的稳步提升。

“他心想象”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组内、班内学习活动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班组串换”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真实的社会情境,能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产生学习、交往、情感等多方面的信息差,并在体验、认知、感悟中唤醒、发展、提升“他心想象力”。当然,借力“班组串换”发展学生的“他心想象力”,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不能把“班组串换”活动变成为了研究而特意贴上去的标签。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在“班组串换”活动中引导学生“他心想象力”发展,帮助他们有效处理好各种关系,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角色体验
依作品演绎角色 悟文本优美意境
实境演练在危机公关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角色体验 请与孩子的“生活世界”同频
注重品德体验 增强内化动力
引入戏剧元素的音乐教学实践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话剧演员表演与角色体验探究
体验式的英语课堂教学
区域性角色体验游戏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