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彬
摘 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要求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本文着重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方面作一些探讨,就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阅读要求及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要求 方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教师营造的阅读氛围,教室里的布置,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可见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自主阅读,不仅仅局限于知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必须抓住“阅读”二字,把引导学生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语文认读能力、语文理解能力、语文积累能力、语文评价能力。
认读能力是指学生能准确、迅速辨认语言文学符号,就是能读出来,并基本理解表面意义的能力,它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是指学生在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知道文章讲了什么,能理解词句、文段、文章的意思。积累能力,学生读了文章后记在心里的内容,哪些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可以拿来用的知识。评价能力,学生读了文章后,根据自己的水平,对文章的词句、段落,或者是整篇文章做出自己的判断。
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呢?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阅读。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读书的方式单一,要么一起读书,要么一个人读,长此以往,学生容易疲惫,对读书会越来越不感兴趣。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单一的方式。从读书的人员组成来说,可以让学生个人读,同桌互相读,小班开火车读,左右两边的同学读,男女交叉读,正方形、长方形的形状读,小班里的某一学号同学读,全班同学按学号读,教师任意抽部分学生学号读,全班一起读等。从读书的内容来说,教师可以指定读,也可以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读,读的内容可以是词,可以是句,也可以是段落,这里更不要忘了标题的朗读。当学生个人读书时,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朗读,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特别是学生在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时,可以表演读,可以快速读,可以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读等,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因为那是学生个性的释放。
(二)创设情境。1.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学生对于故事,大都非常喜欢,教师要找到适合那篇课文相关的故事,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要学的文章充满期待,那么学生就愿意去朗读。如我在教学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时,我就讲了我到古蔺太平镇去亲自看了毛主席的诗,并且把照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看了,非常有兴趣,都很愿意去读诗。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的功能很多,有声音,有图片,有动画,这些都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多利用多媒体,特别是在导入课文时,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秦兵马俑》时,在导入时,我找了一些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学生看了这些图片,对课文报有极大地兴趣,急切地想要去读一读。
(三)巧妙设问。学生愿不愿意读书,有没有兴趣读书,有时候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如何引导呢?1.从题目处设问。一般我们的教材的课文题目都较精炼,有时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板书好题目后,巧妙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时,我就这样设问,“你们到过草原吗?”“你们想去看一看草原的样子吗?”这样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抓关键词句设问。课文中有关键句、中心句,还有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找出来设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示范读。这里的示范读,有多媒体的示范读,也有教师、学生的示范读。很多时候,示范读都是教师示范,事实上,这是不好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适合示范读散文,就示范读散文;善于示范读诗词,就去示范读诗词,不要什么都去示范读,否则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反而让学生不愿去朗读。有的课文适合学生示范读,有的适合利用多媒体示范读,有的适合教师自己示范读。总之,要根据课文内容,看谁适合示范读,就选择谁示范读,不要教师一个人包办了。如我就喜欢朗读诗词,在教学《七律.长征》时,学生都要求我朗诵,当然,我也当仁不让,朗诵出了《七律.长征》韵味,学生也能通过教师的朗诵,对诗歌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一个好的开端。
(五)巧妙点评。教师和学生的正面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朗读之前,要么学生之间比赛朗读,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读书时,教师要声明,等会儿要点评,这样,听的学生也认真,读书的同学也更投入。而且,教师的点评要落到实处,最好提优点,不足的地方也要鼓励性地提,才不会打消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明确阅读要求。
(一)阅读本身的要求,就是要把词句、段落、文章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正确,就是不读错字音,不增加字,也不减少字。读流利,就是把课文读顺畅,稍微读快些,都不会有错。比如我平时在教学中,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读的流利,一般进行快速阅读比赛,用“一口气”训练法,即一口气快速把指定文段读完,要求没有错,学生也感兴趣,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快速读文章的能力。读出感情,就是读时,要求学生注意语调高低轻重变化、语速快慢节奏,文章的喜怒哀乐,如在《爬天都峰》中,读“我爬得上去吗?”“你也来爬天都峰”等句子时,要设身处地感受人物内心的想法,“我爬得上去吗?”理解出我缺乏自信的心理,语速慢,读出疑问,“你也来爬天都峰”读出对对方勇气的称赞,应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也”重点突出,读重、读长些,所以,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根据文章的感情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二)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要求是什么,一定要明确具体,不是为读而读的,肯定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要求不一定太高,太高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尽量低点好,特别是学生初读课文时。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体现多读。“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
(一)“心到”。学生要愿意读,假如学生不愿读书,随便教师怎么做,都没有办法。
(二)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什么,思考课文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自己想到的问题,学生进入角色,设身处地,把自己带入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去,感受文章的内容。
(三)“眼到”。有些学生在读书时,教师常常说学生读的是“望天书”(即望着天上读书,眼睛没有看书),这种情况在教师让学生一齐读课文时尤其明显,还有低年级的学生更易读“望天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看着书读,有的教师为了避免学生读“望天书”,让学生用手指着读,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办法。
(四)“手到”。边读边勾画批注。有的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上课时搞东西,为了避免学生搞东西,一定要让学生把手动起来,把笔拿起,把关键的词、句、段勾画下来,在一些重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做好批注,也可以在有疑问的地方標志一下。
(五)理解词句文段、整篇文章内容后读书。有些教师在把课文内容学完之后,往往为了节约时间,忽视了理解课文的词语句子文段内容之后的朗读,事实上,在学生理解了文章的课文内容后,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感情,能读得更好,学生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有了一切,阅读兴趣是关键,没有兴趣说再多也是白搭,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要求能让学生好好读书,阅读方法能让学生正确地读书。阅读兴趣、阅读要求、阅读方法三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