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现娣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挑战,教师在教学压力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因此,本文笔者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转变方式;设计内容;多元评价
高中数学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独特性,如:较高的抽象性,知识联系密切等等,这一学科也是学生理性思维、创新意识、智力与非智力得以发展的依据,高中阶段,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再通过题海式的训练使学生只是掌握了做题的方式,这一模式的教学对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与思维的束缚,教师面对着教学压力,在数学众多的知识体系中达到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高,思维得到不断发展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笔者以高中数学为出发点,从“教学方式新型转变、教学内容梯度设计、教学评价丰富多元”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教学方式新型转变,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教学是否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准备,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在课堂中讲、学生在座位上听”,教师的话似乎成为“权威”,学生思维得不到激活,对正与误的判断逐渐丧失,同时,机械的学习使学生只是提高了概念的运用,做题的技巧方式与应试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也逐渐出现,因此,教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普遍产生,应把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中心位置,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如:“探究性、自主性、实践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达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笔者在进行“交集与并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结合图形表示,加深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首先以复习导入法进行元素、集合的意义描述,在学生都能充分掌握上述知识后,进行教学活动,创设情境:“运动会中A集合代表参加跳高的学生,B集合表示参加赛跑的学生,如何表示运动会中既参加跳高又参加赛跑的学生”,这一问题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分析:“A集合为跳高的学生,B集合为参加赛跑的学生,集合C为既参加跳高又参加赛跑的学生,即为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元素”,这一生活化的例子中渗透交集的含义,然后再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梯度设计,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内容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不能单一的教教材,而是分析教学内容,用教材教,同时高中生的思维以逻辑思维发展为主,而且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师不能揠苗助长,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本体性知识,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梯度设计,使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思维得到不断发展。
笔者在进行“函数概念”教学中,考虑到函数作为初中函数知识的延伸,初中只停留在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之上,高中的函数不僅蕴含函数思想,而且是函数性质的深入解剖,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按照情境导入的方式展开教学,如:“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刻画时间与距离的函数关系”,随后研探新知,构建函数的概念,并探究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范围,然后对区间定义进行渗透,学生运用已学的数轴进行描述,学生在对基本理论知识建立初步理解之后,进行课堂练习的环节,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评价丰富多元,建立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学生夯实自信的基石,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而目前教师往往忽视评价这一体系的建立,或者用分数区分优劣生,使学生在自我区间内认识自己,有些学生逐渐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学习与我无关”的想法,因此,有效评价的展开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建立丰富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仅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机会,而且是学生建立自信心的保障,从而达到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笔者在进行“映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微课视频的方式课前进行学习平台的上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映射的概念具有表象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自的课前学习结果与存在的问题,一定时间后,笔者请各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发表学习的观点,给学生以实质性的评价,鼓励表扬学生,对没有提到的观点进行补充完善,学生同时进行自我评价,不断完善自我,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变强,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与自我的表现提供良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受多个环节的影响,每个环节的有效开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设置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让知识的渗入适应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评价方面,需要结合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发挥评价的教育价值,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红叶.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6(13).
[2]苏蕾.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