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瑺
摘 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任何文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他是与他周围复杂的多元文化息息相关的,近些年来多元文化这一思想给民族音乐研究带来了众多新颖的研究方向。这一理论基础大量吸收了尤尔根·哈贝马斯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相关的早期思想学说。黔北仡佬族傩戏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孕育出的产物,自然有着独一无二的多元文化内涵,其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
关键词:傩戏;黔北;多元文化;仡佬族;地理;历史
傩戏是傩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傩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他起源于文明初期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未知而产生出的敬畏,傩文化中充满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他是一种虔诚的祈祷,虽然在现代科技文明发达的今天,我们回望过去祖先的傩文化会感到有一丝愚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傩文化,维系着我们祖国一代代的文化传承,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的傩戏傩文化分布十分广泛,从资料来看我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以及东北、西北地区都有过傩戏并以不同的形态传承着。
一、黔北仡佬族傩戏基本情况
(一)黔北仡佬族傩戏起源
“傩”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的中原地区,很长一段时间傩文化在中原地区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连年的战乱,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南宋中原政权南移,傩文化也由北向南,从东至西而扩展。从此之后中原地区的巫傩活动逐渐衰落,而流传到贵州、江西、四川、湖南却盛行起来,并且不断的融合发展,是一种封闭的环境结合了自身区域的文化产物。在贵州,人们原始的农耕技术和对生死的未知,更加提升了对傩文化的崇敬,而在这近千年的发展中仡佬族特有的民族特征与中原传入的傩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仡佬族特有的傩文化,仡佬族傩戏是这傩文化之中最能够彰显其特色的一个方面。贵州仡佬族傩戏是中国非物质傩戏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这不是偶然。
(二)黔北仡佬族傩戏分类
黔北仡佬族傩戏主要集中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自治县,与其他地区的傩戏相比,黔北傩戏保持著传统的巫风民俗,并且充满着仡佬族特色使傩戏这一古老的外来文化形式有了十足的民族地方风味。
1.傩戏的“大巫”与“小巫”之分
由于黔北山高水长,地理上的阻隔使得黔北仡佬族傩戏在本文化圈内又派生出了众多分支,依据做法事目标的不同,从共性上来讲大致还是可以划分为“大巫”与“小巫”之分。“小巫”有和梅山、封赤口、请阴童、送瘟神、放阴兵、打粉火、遭阴丧、收禁罐、送冷坛、上钱等等数十种。“大巫”有打保福、阳戏、梓潼戏、冲傩、打财神等,其中“大保福”又称之为“逛小神”这之中又分为接寿保福、平安保福、急救保福并且对应佛教坛门中的“上坛保福”而有“上坛保福”这种艺术形式将娱神和娱人结合起来,祭祀与艺术相交融。
2.傩戏两大类“还愿傩”和“冲傩”
根据举办傩坛法事的目的,将傩戏分为两大类:还愿傩(延寿傩、求子傩、过关傩)和冲傩(急救傩、平安傩、财富傩、地傩)。其最重要的区别是在于傩坛法事,还愿傩是在家庭中发生喜事后,来对上天进行感谢的法事,在黔北地区许愿还愿风俗是一种普遍的生活事象,这是因为傩文化在人们的内心已经成为一种高于现实的心灵寄托,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信仰。“冲傩”指的是当人们遇到灾难,疾病,等突如其来的变故,来祈求上天对其宽容消灾减难。在黔北复杂的环境导致人们的衣食住行很大程度需要自然的给予,面对环境的突变,天灾人祸的变幻莫则,缺乏科学知识的仡佬族人们只能依赖于冲傩还愿来消灾。冲傩又叫“逛大神”,规模要比“大巫”中一般的“打保福”规模更大,其戏剧性成分更为浓烈,以上各种“戏”有很多内容上的交叉,对于人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举行“冲傩”仪式,因为它具有强制性和镇压性。①所以还愿傩也是人们最常见和最希望最乐于进行的,不管是哪一类傩戏,其目的都是祈祷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虽然每一种类型的傩戏常常有其特定的目的,但这些傩戏都是处于困境中的个人或家庭期望美好的生活希冀和对灾难的心灵慰藉。
(三)黔北仡佬族傩戏的表达方式
1.傩戏锣、鼓为主要伴奏的曲牌体形式
和传统的戏剧一样仡佬族的傩戏伴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锣、鼓、唢呐等乐器成为主要伴奏乐器也是采用不同的曲牌体来进行划分,黔北傩戏中,演唱是各种艺术形式中最具有感染力的。在傩坛法的主导下,掌坛师有帮腔,有主唱,歌唱有高亢明亮的段落也有雄厚低沉的浅吟,中间还插入道白诵读,营造出一种神秘又让人望而生畏的氛围,同时看似神秘肃穆的活动,一方面基于生活同时也来源于生活,透着人间世俗生活的生活之气。戏曲化的演唱形式中锣鼓对于音乐的塑造作用很大,开坛时打闹台锣鼓、开坛锣鼓,唱段过门、节目换场时也打间奏锣鼓,都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锣鼓艺术形式。傩戏中的傩舞端公及其帮手身段动作采用戏曲程式表演,拜忏、讽经的演唱方式亦运用戏曲程式,富有艺术感染力。
2.傩戏与生活紧密联系性
最具特点的是仡佬族傩戏的面具,其面具颜色艳丽,图案夸张,多以牛鬼蛇神为基本元素,这种丑与美的对比最终上升到人与神的和解。单单从名字上我们就很容易看出,这些剧目的内容是与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傩戏在黔北仡佬族地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乔迁祭祀,仡佬族人民认为这都与上天的神灵的庇护息息相关。傩戏就成为了这样一种仡佬族人民与神灵沟通的桥梁。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外来科学文明的不断传入,现如今傩戏的这一功能地位大幅下降,但在仡佬族地区傩戏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人们看病还是会去医院,但是傩戏依旧必不可少,他是黔北仡佬族地区一种文化上的认同,追求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如果说医院治疗的是身体上的病痛,那么傩戏则是医治心灵的良药。
二、地理环境与黔北仡佬族傩戏
(一)毗邻川渝的地理位置与方言俚语的运用
从地理环境来讲仡佬族聚居区处在一个文化相对独立而且封闭的环境,务川和道真两自治县也是我国仅有的两个仡佬族自治县,它位于贵州省的最北端紧邻重庆市的东南部,周边与重庆市所辖的南川区,武隆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接壤,在历史上称之为“黔蜀门屏”黔北在地形上位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高耸险峻的大娄山横穿而过,沟槽众多河流广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川秀丽,风景独特,尤以山、林、水、洞为主要特征。独特的地形环境自然对傩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黔北的先民很少和外界接触,加之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至今仍保留了祖先原始的稻作、捕猎、等原生态因素,黔北森林覆盖率大,粮食主要都是来自于自给自足,所以山区人民对老天的敬畏自然而然的就寄托到了傩戏之中,通过傩戏来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与此同时日常的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傩师”的“施法”,傩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系仡佬族人民心里慰藉的效果,所以说仡佬族百姓生活离不开傩戏,这些地理因素也是仡佬族傩戏“敬天”最为直接的因素。高尔基说:“戏剧是语言的艺术”由于地理位置影响黔北属于西南官话圈,黔北方言成为了黔北傩戏基础语言。大量乡音俚语的运用使傩戏变得通俗、明快、幽默、使黔北傩戏烙上了深深的仡佬族标签,在仡佬族傩戏曲牌《哭天皇》和《开天黄道》中可以鲜明的看到,傩戏中的结尾衬词“呦”“吔”“嘿”等词,是明显具有西南官话的特色的方言助词,这样的词在傩戏中大量的存在,可以看出黔北的仡佬族傩戏受到了很大程度上自身乡音俚语的影响。
(二)地理因素对傩戏“一唱众合”特征的影响
仡佬族傩戏最大的一个特点还在与他的“一唱众合”的特色,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这种形式与其地理位置有着很重要的关系,由于靠近川东地区(今重庆地区)这种形式与川江号子还有一些山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曲牌《开天黄道》中道士先生一领主唱开天黄道,周围众人便会和喊号子般以固定的节奏︱xx xx︱x xx︱xx xx︱唱出衬词,而这样的节奏与号子中的一领众合相似。
三、历史因素与黔北仡佬族傩戏
(一)错综复杂的隶属关系与奇异风格的形成
1.荆楚文明的历史沿革
如果说地理因素影响是从环境方面来影响一个地区的文化。那么历史因素则是从一个纵向的方式来影响一个地区文化的传承,黔北地区在距今20万年前便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一直从春秋到明朝黔北地区都有自己所建立的邦国,其所在的区域也一直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黔北在历史上曾被不少邦国所管辖,它先后分属巴国、蜀国、鳖国等邦国。由于黔北长期隶属与巴蜀文明、一段时期内又隶属与荆楚文明,再加上仡佬族这一古老民族在黔北时代居住,黔北的傩文化有了多种文化的积淀。在黔北傩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地域的音乐因素,他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在仡佬族内部自身所凭空而生的,结合他历史上的众多统治邦国,以及隶属变化,在其音乐中犹如活化石般可以找到他的一些特点。荆楚音乐以“结构错综”“终止奇诡”为特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荆楚音乐中的“楚宫体系”和“楚徵体系”,在黔北虽然地域上与荆楚文化圈并不接壤,但由于曾隶属与荆楚文明,其傩戏也有着很鲜明的荆楚因素。
2.婉约奇诡的风格特点
从黔北傩戏的旋法来说,通过大量的谱例的研究可以发现,黔北傩戏在本身旋法上運用民族五声调式尤其偏向与宫调与徵调,在旋律的发展方面可以大致概括为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及其扩充形态。这几种旋法中突出了la音到do音,这是一个小三度音程,显现出了柔和、黯淡的羽调式色彩。由于此种旋律特征曲调的运动性不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柔和内在、内秀的甚至有些忧郁的旋律特征。加之多追求一种主音之后级进的写法,在级进中峰回路转不断交错前进,给人带来一种婉约的感受。这一特点很明显区别于地理因素川渝地区民歌、号子的那种高亢,自由充满动力与富有节奏感的特点,却与荆楚地区的音乐婉约奇诡的特点不谋而合。这之中的原因是与黔北地区的历史沿革密切相关的。
(二)屯堡文化对仡佬族傩戏的影响
1.平播之役与汉族文化的融合
根据史料《贵州通志》记载仡佬族傩戏最晚出现于明朝嘉靖年间,这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的“平播之役”是一脉相承的。明朝末年,杨氏二十九代“土司”、播州宣慰使、骠骑将军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发动了“平播之役”。播州从此取消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从那之后明朝为了防止叛乱再次发生,召集所以万计的军队在黔北屯军,屯军家属和移民从江西、安徽、河南等地迁至贵州。②与此同时汉族的傩文化也随之进入了贵州黔北地区,这些屯军文化叫做屯堡文化,屯堡文化自身成为一种体系有些类似与今天的客家文化,不同于其他汉族文化,同时也不同于本土少数民族例如仡佬族、彝族等文化,可以说它是独立于其他时期汉族文明的明代文化遗存。这里,能听到六百年前的汉族南京话(明代官话),也可以听到明朝汉族人最为流行的花灯调,他们哼着小曲有些有着地道的戈阳腔风味,也可以在之中感受透露出的韵味和江南小曲如出一辙。仡佬族的傩戏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自然而然的与屯军汉族的屯堡文化相互融合,这也为仡佬族傩戏注入了众多汉族傩文化的因素。在贵州屯兵文化与当地的本土文化相互渗透,成为了仡佬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黔北地区,虽然战役以及驻军都在此地,但黔北的仡佬族人民将文化融合这一时代趋势处理的恰到好处,仡佬族本身文化没有在与屯堡文化激烈的交流中消失殆尽,同时也没有排斥外来文化封闭发展。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黔北仡佬族傩戏的独特之处。
2.汉族曲牌形式的运用
从傩戏音乐本身也十分清晰的可以看出来,屯军给傩戏的发展带来丰富的汉文化元素,黔北仡佬族傩戏通常采用曲牌连缀体的结构,曲牌连缀体这一本就是在明朝时期发展而产生的汉族曲牌形式,在明朝中期经过魏良辅等人的改革,曲牌连缀体在“昆山腔”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之当时明朝的都城还在南京。对于屯军来说作为来自都城的宗主曲牌体制,自然通过屯军将其带入了崇山峻岭的黔北,并不断影响着黔北仡佬族傩戏的曲牌形式。黔北傩戏以“曲牌”为划分标准,根据每一个剧目的功能,程序,情绪,剧情的需要将不同的曲牌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场傩戏。根据一定的规定这样的曲牌连缀一般有引-正-尾三部分组成,大可以分成三类。
单曲反复体:(引子)+||:单曲:||+(尾声)
主曲循环体:(引子)+A+B+A+C+......+(尾声)
多曲连缀体:(引子)++A+B+C+D+......+(尾声)
这样的曲牌连缀方式,在众多我们所熟知的南北方汉族说唱形式中大量出现,如北方河南的地灯溜子、青海西宁的汉族说唱、新疆曲子等,还有南方的福州竹板歌、武冈丝弦等。通过对比青海西宁说唱以及新疆曲子可以发现,仡佬族傩戏和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作为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汉族人将自己中原的曲牌形式融入到了自己所远离的遥远异乡。这也正好可以解释黔北仡佬族傩戏的曲牌形式与屯军而来的客居黔北的汉族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文化因素与黔北仡佬族傩戏
傩文化首先是作为一种神秘色彩浓厚的宗教文化而存在的,宗教性正是傩文化最为本质的属性,是它区别于一般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质。傩戏更是要依附于宗教性才得以体现其功能与价值,傩戏的产生之初便是一个多元素集合的产物,主要为了驱邪逐鬼、祈福纳吉,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古代,满足先民与上天沟通祈求平安的作用,同时又兼具巫教仪式、戏剧表演,满足黔北仡佬族人民日常娱乐的作用。傩戏不是凭空产生的,他与佛、道、儒等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仡佬族傩戏在定型之前汉族主流宗教便已经产生了将近数百年,加之明朝屯军,和不断的行政区划隶属,汉族的佛、道、儒三教在黔北广泛流传,这些宗教与仡佬族当地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所以说傩戏的产生很自然的带有很深的宗教色彩。
(一)仡佬族傩戏受到的文化因素影响
1.道教神在傩戏中的大量出现
黔北的仡佬族傩戏受道教的影响最为深刻,甚至可以说傩戏是位于在偏僻乡村的道教载体,道教已深入到不论从民间还是傩戏的方方面面,并逐渐确立了主要地位、从基本的方面来看仡佬族的傩戏傩坛有许许多多的道教因素,从列位的神灵到服装、舞蹈及所用仪式道具都表现出与道教仪式的相似性。面具在傩戏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是傩戏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傩戏中的道士先生戴上了面具就化身成了面具所代表的神灵,同时也就成为了联通百姓与神灵沟通的人,一般来说道士所拥有面具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傩师法力以及地位的高低。在傩坛面具中,包括有众多民间信仰的俗神、英雄人物、还有诸多道教神。而除了道教神之外的其他神种无一例外的都冠有了道教神的特征,在黔北傩戏中较为常见的面具有二十多种,包括土地、王灵官、开路将军、关羽、钟馗、秦童、杨泗等在这些面具中,道教俗神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2.道教傩坛神谱在傩戏中的运用
黔北傩戏宗教性体现在傩坛中敬奉的神仙,傩戏在开演之前都会设置神案,神案上方供奉着傩坛所信奉的神仙即傩坛神谱图,傩坛神谱图象征着神人交流的中介,有了傩坛神谱图,整个傩坛才具有了通神的功能,才可以連接天上的神灵和地下的百姓,作为沟通两界的通道、傩坛神谱主要包括“三清图”和“师坛图”。“师坛图”师傩坛历代祖师的神位图,除了有历代祖师的神像,还详细写着傩坛的师承表,象征着傩坛的师承与派系。黔北傩戏在傩坛方面对道教的吸收有着大篇幅的模仿,这也深刻说明黔北傩戏在立足于仡佬族这一根基上,有着极其深刻的宗教性烙印,汉族宗教对傩戏的影响使仡佬族自身日益完善,并对之后形成自己的独特形态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民间传说为傩戏提供素材
在我国甚至世界上都可以说传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在中国,传说的种类以及地区多样性有着更为深厚的根基。在民间,人们对于传说除了用口传心授的方法进行流传,也有相当一部分运用文艺样式来将其融入艺术作品之中。傩戏就是这样,傩戏中许多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为仡佬族傩戏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正是传说内容素材的引入使得傩戏从神秘难以接近的巫术形态,真正走向了生活,走入了寻常百姓。
五、结语
黔北仡佬族傩戏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所孕育出的奇葩,对于黔北傩戏的研究,这样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加贴近与黔北仡佬族的环境,以一种主体的角度来对黔北仡佬族傩戏进行落脚于现实生活的分析,不论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黔北仡佬族傩戏。这样打破了学科中的壁垒限制,可以解放我们的想象力来更好的去对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分析。
(指导教师:文琪)
注释:
① 何雪恒.浅谈道真仡佬族傩戏[J].商,2013,20:116.
② 王家洪.工业化背景下贵州乡村文化变迁的调研报[J].当代贵州, 2013,08:13.
[参考文献]
[1] 庹修明.贵州傩戏傩文化[J].文化遗产,2008,03.
[2] 罗中昌.黔北傩文化现代价值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3] 沈国清.贵州傩戏艺术的审美价值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12,08.
[4] 任正霞.试论黔北仡佬族傩戏傩文化与民俗活动的关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
[5] 丁淑梅.民族艺术研究[J].民族艺术,2016,05.
[6] 彭彩虹.黔北仡佬族傩戏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5.
[7] 何雪恒.浅谈道真仡佬族傩戏[D].贵阳:贵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