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华
摘 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职业教育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而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并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双师型;现状;培养方式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我们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现状来看,“双师型”师资队伍还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势必影响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制约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中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营销师、会计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作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
我个人认为,界定“双师型”教师,应强调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以及积极的创新精神为基础,以渊博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科研素养及其精湛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内容。这是一种理想的“双师型”教师,就目前实际而言,“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同时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
二、“双师型” 教师培养的思路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教师的培养要研究职业岗位、学校专业发展趋势及教师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长线专业和骨干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自我学习、校本培训、职业实践、进修学习为基本渠道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在工作中,要做到:突出导向性,重视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性,重视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层次性,重视名师、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突出研究性,重视研究性教师的培养;突出时代性,重视新理念、新知识、新工艺的运用;突出示范性,重视辐射功能的发挥。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学校在制定“双师型”教师培训对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满足社会需求原则,即“双师型”教师培养应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发展需求为标准,讲求培养的实际效果;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即”双师型”教师培养应根据教师个体特点和自身发展需求进行培养、培训,其培养形式、内容、途径等必须尊重教师个人意愿和实际;三是主动适应原则,即“雙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教师个体发展需求变化的要求,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双师素质” 教师培养的具体目标、内容和要求。
四、“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具备两种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师型”教师,这类教师才能有效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教学改革。但是目前中职学校专业课的师资参差不齐,有的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技能欠缺;有的专业技能熟练,但缺少教学技巧,这主要是中职学校的师资来源决定了上述状况。目前,职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高校的毕业生。早期的师范类毕业生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专业上几乎没有接触过,而非师范类的学生专业知识强,在教育教学上则很欠缺。二是学校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从社会企业中招聘的专业教师,这部分师资他们在专业上是行家,但在教育教学方面则非常不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教学与他们在企业带徒弟完全是两码事。三是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促使一部分学校教师从文化课转向专业课教学,这部分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在专业技能上是半路出家,还不过关。
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完善学校校本培训机制
每个学校内都有一批优秀的教师,专业上是强项或是教育教学上是能手。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培训机制开展相关培训。对于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让他们到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工作一段时间,参与实践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对于实训课教师,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形成认识上的新飞跃。
通过上述对策,专业课教师就可以既承担理论课,又承担实训课,成为“一体化”教师。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在目前“双师型”评审标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不断充电,在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讲师及以上职称的同时,又获得其他专业中级以上的职称。学校组织好传、帮、带的培训工作,让有特色的教师辅导相应项目弱的教师,让经验丰富教师指导青年教师。
(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教师进企业实习
学校目前有多家经常联系的企业,很多知名企业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实现共赢。一方面企业有技术难题、用工困难会找学校帮忙,同时学校每年安排专业教师进企业实习3--6个月,着重提高专业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锻炼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另外要积极从企事业和社会各界聘用兼职教师。企事业和社会各界是“双师”素质教师“藏龙卧虎”之地,我们应该走出去,主动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为我所用。这样做,有利于新专业的设置和学生就业渠道的扩充;有利于减轻学校经费负担,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更新教材教法,做到知识技术与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超前。
(3)积极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把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作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建立一套稳定队伍、吸引人才的激励政策与奖励制度,以及一个稳定的职务晋升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并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聘任、提薪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并给予优先考虑,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获取多种证书,提高自身素质。
六、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目标任务,决定了职业学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才能让教师的成长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肖罡.潘钟键.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模式浅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3).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