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强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当下,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仍在继续,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分析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策略
小学数学就是以数理计算为主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事半功倍,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好的“捷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学生,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实践,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了解学生的真实内心需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引导学生注重思考总结,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比较常见,即使教师有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也因为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计算方面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把九九乘法表背的滚瓜烂熟之后,依然还会出现计算错误甚至是不会计算的问题。这都是由于学生囫囵吞枣,不知总结所带来的问题。
鉴于目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在进行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其计算能力。当然,这个过程必须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并且始终依赖于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启发。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时,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展示”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把筷子(数量未知),然后随机拿走一部分,让学生思考应该怎么计算这把筷子的总数量。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即先让学生数一数拿走和剩下的那部分筷子分别有多少根,然后在计算筷子的总量,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赛,看谁算的又快又准,最后教师通过一根一根的统计筷子数量得出计算结果,并让那些做错的学生复查计算过程,找到错误之处。如此一来,学生能够自主的总结计算错误,累积计算经验,慢慢的其计算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二、融入故事情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展示图文资料,并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资料创设故事情境,在故事情境中,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情景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其计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的时候,为提高学生的自主计算能力,教师可以以“爸爸去给小明买铅笔和橡皮”为题设置故事情景,并利用图文资料展示故事情景,例如“爸爸去给小明买铅笔和橡皮,已知一根铅笔的价钱是一块橡皮的2倍,又知一根铅笔比一块橡皮多5元,爸爸为了奖励小明考了100分,一下子给他买了3套铅笔和橡皮,请问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然后引导学生由情境出发,仿照教师给出的题目,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一道关于包含混合运算的应用题并进行计算。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保证计算过程是合理的,必然会先对各种已知条件进行验算,而验算的过程就是其提升计算能力的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此处以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为例进行分析。
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更多的体现智能化和交互性特点,例如教师在讲小数点的概念和作用时,可以通过PPT展示小数点移动后对小数数值的影响,同时在PPT课件中嵌入好玩的小游戏(让学生改变小数点的位置,并观察小数数值结果的变化,继而推理小数点左右移动与其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借助游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多媒体技术是对多种信息载体(声音、图片、视频、文本)的综合运用,从而营造高效、简洁、富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现代化教学课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教学模式,借助网络视频教学与实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打造多元化课堂,在多元化课堂中,教师可教给学生更多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技巧,对其提高计算能力非常有帮助。
结束语
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提高其良好的计算能力对其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有帮助。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大胆革新,摒除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通过主体化教学、情景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这也是小学数学今后的重点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 慈辉.论小学数学中低年级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6(3).
[2] 杨见有.给学生建造提升计算能力的“金字塔”--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中低年级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6(3).
[3] 黄光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方法初探[C]//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0.
[4] 高彩霞.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7(36):277-277.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