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珍超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小学教学中,体育教学也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老师必须要积极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优秀的体育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老师要积极地采取情境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体育;情境创设;有效性
在这个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如果想把整个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其在创设情境式教学的同时,就要确保情境创设具有有效性,老师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课堂氛围的活跃也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情境教学是当前体育老师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中提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体育活动率也能增强,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大脑,有益身心健康,体育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境教学中的“情感”和“形象”是“情境”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意志力,还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共同发展。因此,发挥情境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就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情境,不然整个教学将是无用功,甚至出现副作用。因此,创设一个有效的情境教学环境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分析
1.创设美的教学情境
体育学科和其他的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与普通学科相比,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空间更加广阔,而且具有特别强的活动性。但是,在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难,比如学生上课移动频繁或者学习空间不固定等,所以老师要利用体育教学的有利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体育的积极性,还要让他们学会利用客观环境中的有效条件来展示自身的才能,从而提高学生们对体育的热情。综合以上因素,对老师创造情境的要求也提高许多,各体育老师需要在安排课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相关器材和上课的场地等。在实际备课时,要积极地研究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综合考虑相关器材和场地,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意义和乐趣。
2.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老师有意识的创设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的學习当中便是愉快的教学情境,一个愉快的教学情境不仅要求老师需要掌握学生们的各种爱好,还要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充分挖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配合老师。老师要从学生情感易变、好胜心强、年龄小等特点出发,积极地观察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学习,老师也可利用一定的语言刺激去引导小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觉到厌倦。为了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力,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对抗,采取比赛等方式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竞争力,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地超越自身。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比赛或者接力赛等比赛时,老师可以加入其中的一个队伍,给另一个队伍和其他的同学们展示一个良好的示范效果,相关的技能和技巧等都能得到良好的示范,从而帮助学生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3.打造更加形象化的情境
老师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形象化的思维来打造一个形象化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像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如多媒体等现代设备都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它可以直观地表达一个知识点,使这个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然后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除此之外,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也和学生有着十分亲密的联系,大多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触及学生的内心。老师也可以制订相关问题,通过问题来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和问题设置等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便能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一项技能时,像篮球、足球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或者是举一些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篮球的相关案例等,让学生们感受到篮球或者足球运动的娱乐性和刺激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篮球或足球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一个问题的设置可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总之,创造一个有效的情境,可以优化情境教学模式,所以老师一定要引起重视,要给学生们打造一个生动形象且愉快的教学情境,不仅要提高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要激发学生们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将整个体育课的教学充分发挥其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红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1):12-13.
[2]辛宪军.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小学体育教学实验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6):23-24.
[3]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5):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