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建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实现了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总体要求与学科教学的具体对接,有助于改善基础教育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从一开始的“双基”发展到后来的“三维目标”,再发展到现在的核心素养,这不仅是教育方针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与进步。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新课标;思维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了一个关键词语: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从四个维度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阐释即(1)语言建构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可以想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養将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在这种语境下实施对话式教学方法不仅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话式教学并非一个新鲜的事物。专家学者们对其已有许多描述阐释,简单地说对话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的教学方法。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中的对话被称为“教学对话”。克林伯格曾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在他看来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
对话式教学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从学生这一角度来看,对话式教学尊重了学生的课程主体性地位。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具有个性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们也需要表达,被欣赏。他们并不是一个个木偶坐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对话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从教师这一角度来看,对话式教学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业务素养的提高及角色地位的转换。传统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就是“满堂灌”“填香肠”,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布置什么学生就完成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在意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注重最后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对话式教学却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让学生在“识记理解
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提高能力,从而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对话式教学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与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十分契合的。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也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
对话式教学具有这样的特点能很好地契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实际教学中究竞该怎样开展对话式教学呢?笔者这里想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以期抛砖引玉。
对话式教学肯定不能是漫无目的的聊天,而是要尊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立足于“思”,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激活他们的思维兴奋点。因此巧妙而富有成效的问题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问题是展开对话式教学的关键钥匙和必要平台。
为了使师生对话能顺利流畅有秩序有深度地展开,教师必须在问题设置上做精心准备。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弄得清清楚楚。其次问题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既要紧扣教学目标,还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过于空泛过于大,没有明确的指向。这样学生才有思考的起点,对话才能展开。问题还要难易适中,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太难的问题又会导致学生思维无法展开,对话也就无法进行。此外问题的设置还应有层次区分,既有适合层次好一些学生的问题,也有适合成绩不那么突出的学生的问题。这样才不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共同进步,在更小的层面上体现教育公平。并且在提问时还要注意一些小细节,例如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评价,并且多用赞赏语气和态度,指出不足时也不要挫伤其自尊心与积极性。
如今“对话”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践行对话一式教学理念,而逐渐抛弃了“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这固然可喜,但在轰轰烈烈的对话时,我们还应该保持一份清醒与警惕,一些课堂中的对话实为“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
其实对话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人与书本或其他事物的对话。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对话式教学里面,教学是师生合作共同进行的主题探究式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结成‘学习共同体,形成‘学习型组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应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内涵,升级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