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璇 胡范铸
摘 要:汉字近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热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意见是:一、“当前社会出现了汉字危机,汉字能力明显下降”;二、“提笔忘字”意味着汉字水平下降;三、电脑手机导致汉字能力的下降;四、要建立“规范汉字”概念;五、网络汉字不能收入通用汉字表;六、大陆应“用简识繁”,台湾则应“用繁识简”。可以说,这些意见已经成为我国语言学界乃至整个大众传媒中的主流意见。我们以为,这些意见固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却也不是不可加以讨论和辨析的。
关键词:社会识字总量;笔写能力;书写能力;网络汉字;文字权利
中图分类号: 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5-0044-04
汉字近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热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意见是:第一,“当前社会出现了汉字危机,汉字能力明显下降”;第二“提笔忘字”意味着汉字水平下降;第三,电脑手机导致汉字能力的下降;第四、要建立“规范汉字”概念;第五,网络汉字不能收入通用汉字表;第六,大陆应“用简识繁”,台湾则应“用繁识简”。
可以说,这些意见已经成为我国语言学界乃至整个大众传媒中的主流意见。我们以为,这些意见固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却也不是不可加以讨论和辨析的。
一、问题一:“当前社会出现了汉字危机”?
“当前社会出现汉字危机”,是近来很多媒体发出的惊呼,尤其是在CCTV等推出各种汉字能力秀节目后,随着节目推广机构对节目的宣传炒作,这似乎更日益成为一个“共识”。如潮州电视台近期做了一期关于汉字书写的专题,记者就“粘稠、喷嚏、赝品、分道扬镳”这四个词用读或拼音的方法,请从小学到大学或普通公众写出这几个词的汉字,测试结果最好的也只能写出两个。
应该说诸如此类的调查是有趣的,但是,却并不一定科学。
讨论社会问题,需要的是科学采样基础上社会调查的数据,而不仅仅是个案。[1]31
我们以为,如果说“今天某校中文系本科学生汉字能力较之20年前30年前中文系学生明显下降”,这也许可以说是事实,但是,就“社会识字总量”而言,今年的中国,汉字水平一定是比过去大幅上升的。
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50年前,1964年的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据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统计,694,581,749人,其中大学程度是2,875,401人,高中以上9,116,831人,初中以上32,346,788人,不识字(13岁以上)有233,267,947人。初中以上只占人口的4.7%,文盲率为33.6%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共1,008,175,288人,大学程度6,016,969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66,478,02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78,277,140人。文盲和半文盲人口(12周岁以上)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为235,820,002人。初中以上占人口的17.7%,文盲率为22.81%。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共1133,682,501人,大学文化程度的16,124,678人,高中文化91,131,539人,初中264,648,67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420,106,604人。(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180,030,060人。初中以上占人口的23.3%,文盲率为15.88%。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126,583万人。大学文化4,571万人;高中以上14,109万人;初中以上42,989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45,191万人。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8,507万人。初中以上占34.0%,文盲率为6.72%。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共1,339,724,852人,大学文化为119,636,790人;高中为187,985,979人;初中为519,656,445人;小学为358,764,003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初中以上占人口的38.8%,文盲率降为4.08%。这里,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近1.2亿。其中,北京市大学程度以上人数占到了总数的31.5%,达到617.8万人。
今天人教育的平均水平远远高于过去——过去女孩子很多都不读书,同样,语言文字的平均水平也不会低于过去。用20年前,30年前大学生的水平与今天大学生的水平比较是不合适的,今天城市是几乎大学的录取率超过50%,当年也许只有1%,用精英教育的大学生水平与大众教育的大学生水平比较并不科学。同样的10个大学生,今天的语言文字水平也许不如以前,但是,如果是科学抽样,同样是随机10位市民,今天社会的语言文字水平一定比过去高。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语言文字水平其实并没有下降。
二、问题二:“提笔忘字”意味着汉字水平下降?
那么,如果只就受过中等教育而言,认为现在的学生的汉字水平明显下降是否准确?因为比较过去的中学生,今天的也许更容易“提笔忘字”。
我们认为,第一,过去我们并没有进行过“提笔忘字”的社会调查,所以很难就同样的文化程度,今天的人是否比过去更容易“提笔忘字”给出确切的数据。第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辨析:提笔忘字是否就等于汉字能力下降?
語言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汉字能力不仅仅意味着书写,应该包括听说读写。
就听、说、读的能力来说,今天人们的汉字能力未必是弱化的,甚至也许可以说是提高了的。因为,电脑与手机带来了极大的交际的便利,也带来了语言交际量的极大增加。每天聊QQ、上微信、刷微博,都是在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而一种语言文字使用得越是频繁,则其生命力就越是旺盛。
那么,如果只就“写”的能力而言,是否就可以说汉字能力危机了呢?我们以为,这也需要具体分析。
在这里,就同一个人而言,由于过度依赖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我们用电脑书写的能力增加了,但是用手写汉字的能力在相对意义上也许是有所弱化。
不过,我们更需要看到:用笔能力的弱化不等于书写能力的弱化。用电子输入方式(其中拼音也好,笔画也好,甚至就是直接的手写)也是一种书写。书写的工具从古至今经历过刻刀、毛笔直到钢笔、圆珠笔、铅笔,并非一成不变。正如不能说只用毛笔写字不会用刀刻字就是汉字能力下降,倾向于电子书写而疏于用笔手写,也不一定意味汉字水平下降。书写工具的变化,不等于书写能力的变化。只是同时某一部分哪里更容易凸显,而另外一部分容易弱化。事实上,以往人们写作一旦写不出某个字,就必须去翻阅字典或者求人,今天的电子书写则极大地改变了这一习惯,键盘联想出一连串字符有效地降低了书写的困难。有学者指出:“汉字简化后提高了书写效率,《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2200多个简化字平均笔画数为10.3画,比相对应的繁体字平均减少5.8画,顺应了群众的需求,汉字简化的成绩是巨大的。”可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电子书写诞生以后,笔画已经越来越不成为问题,即使是一些未曾简化的字,人們今天也能够比较轻松地加以书写。
三、问题三:电脑手机导致汉字能力的下降?
曾经有统计认为,电视的发明导致了人们家庭内部讨论、言语交际时间和频次的降低,那么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是否导致汉字水平下降呢?
工具越是便利,交际就越是方便,则能力就越是容易提高。我们拿笔写字的能力弱化了,电子书写的能力提高了,结果应该是随着书写的便利性的提高,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的其他能力也会提高。也就是沟通效率的提高,带来沟通频率的提高,而沟通频率的提高,又势必带来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部现代文学史,创作过小说的大体就几百人,而如今网络小说的作者则是数百万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不仅说明战争带来的邮路困难,同时也证明写信曾经是一件比较隆重的事情,可是如今中国每年发短信数以千亿条,几乎平均每人每天都有一条以上。网络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书写文字表达思想的空间,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量极大增加。假设如果有语言文字GDP的调查和统计,则现在的产值是过去的多少倍,是过去根本不可想象的。
过去曾经认为信息就是知识,现在信息如此海量,以至于今天的最重要的能力也许不是如何得到信息,而是如何选择信息。这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新问题,却未尝不是语言文字能力的新成就。
只要13亿华人都在频繁使用汉字,读写都是使用,那么,汉字整体水平就不可能是下降的,最多只是一部分汉字的使用能力弱化,而另外一部分汉字的使用能力强化,所以我们无需过分紧张。
四、问题四:通用汉字还是规范汉字?
最近,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发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编制情况:《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标准;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常用度仅次于一级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技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和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2]此外,还有两个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
有学者表示,“《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发布使‘规范汉字这一法律概念落到实处。明确告知表内列举的8105个汉字就是国家规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这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通用规范汉字表》到底是通用字表还是规范字表。为什么“原有的几个汉字规范表(如《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都没有提到‘规范汉字这一概念。”而现在需要采用“规范汉字”的概念了?
把《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汉字理解为“通用汉字”,此外的汉字是不通用的,或者是“通用”度不够高的,这无疑是信息时代提高语言教学效率语言交际效率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但是,能否同样把《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汉字理解为“规范汉字”,此外的汉字是不“规范”的,或者是“规范”度不够的?如果这是一个“规范汉字表”,则,我们的字典,首先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否就不能够收录表外汉字?繁体字都不是规范汉字?
显然,文字作为一个制度,其字形字音字义的确需要规范统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文字的使用数量也必须给予“规范”。
五、问题五:网络汉字不能收入通用汉字表?
中国现有网民数亿,网络的兴起不但带来网络语体的兴起,也带来一些新的文字现象,字母词以至于“火星文”大量涌现,如用“亻壬ィ可”表示“任何”,用注音符号“ㄉ”表示“的”(我爱我ㄉ家人)。
对此,文字学者的确需要表示谨慎,但是,是否这就意味着凡是网络出现的新文字现象就一概不能够收入通用汉字呢?我觉得未必。
所谓网络汉字就字形而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粹的新造,一类则是非常用字的翻新;就语言功能而言,也有两种,一种主要是戏谑,一类则是表达了新的语义。对于“纯粹的新造字”,我们赞成特别谨慎地处理;而对“非常用字的翻新”,尤其是表达了其他文字表达的含义,则不妨持有开放一些的态度。如“囧”,这一字的字形字义字音都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在大众媒介中也已经成为高频字,继续加以拒绝的理由并不充分。
语言学家在面对社会对于简化字的质疑时候,几乎都能够秉持一种文字是自然发展的观念,可是,一旦,遇到希望文字进一步发展的力量,则又都几乎一片反对。
文字是社会制度的一种,而一个社会制度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公平与效率,其中本质就是“权利”。汉字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创造权、使用权、修改权并不属于一部分专家,而是属于整个汉字社群,这是需要我们语言学者的自觉。
六、問题六:大陆应“用简识繁”,台湾则应“用繁识简”?
汉字有繁有简,大陆实行简化字方案以后,一度,简化字和繁体字仿佛成为大陆和台湾各自的政治身份标记。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有人提出了大陆应“用简识繁”,台湾则应“用繁识简”,如今,这一口号已经日益获得从学界到政府的认同。
那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大陆“用简识繁”,台湾“用繁识简”这是一个有见地的想法,却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案。
首先,“识”也是一种“用”,不“用”的“识”是难以想象的。
其次,“大陆用简识繁”,则大陆的古籍出版是算“用”还仅仅是“识”;“台湾用繁识简”则台湾的一些店招、广告越来越多地采用简体字,这算“用”还是“识”。
进而言之,汉字不仅仅属于大陆和台湾,澳门、香港用汉字,新加坡也要用汉字,汉字文化圈都会使用汉字,除此以外,在欧洲的华人社区,在美国的唐人聚集地,都有一个汉字使用问题,澳大利亚墨尔本机场的所有标志,基本都是采用英文和汉字两种,连地毯上都是“欢迎来到墨尔本”。
也就是说,在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的今天,我们应该确立“国际汉字”的概念,每一个汉字社区都需要使用汉字。这就意味着,第一,汉字简繁的选择应该是一个汉字社区的自主选择,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强势规定。第二,简繁在本质上应该成为一种功能的区划而不是身份标记。第三,除非在法律和正式公文中,不应该过多限制繁简的选择。
由此,我们的结论一:随着教育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中国的“社会识字总量”是在大幅度提高,“汉字平均水平”也是在大幅度提高而不是下降。结论二:笔写能力不等于书写能力,提笔忘字并不等于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结论三:手机和电脑的书写便利性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可能性。结论四:文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的确需要规范统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文字的使用数量也必须给予“规范”。结论五:汉字权利包括创造权、使用权、修改权并不仅属于一部分专家,而是属于整个汉字社群。结论六,全球化时代应该确立“国际汉字”的概念,汉字简繁的选择应该是一个汉字社区的自主选择,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强势规定,汉字的简繁在本质上应该成为一种功能区划而不是身份标记。
注 释:
[1] 胡范铸:《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理论、方法、案例》,学林出版社,2017年。
[2] 国家语委:《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