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河长制”中提升智慧治水能力水平的建议

2018-10-16 12:22吴志祥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河长制河湖吴江

吴江位于江苏最南端,与浙沪相邻,域内太浦河是太湖的泄洪通道,也是浙江、上海的供水通道。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惊动中南海的江浙断河大战,治水一直是吴江重中之重的工作。吴江拥有河道2600多条,长度超过2500多公里,面积50亩以上湖泊320个,千亩以上省保湖泊56个,占全省总数的40%以上,水域面积(不含太湖)达26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7%,水是吴江最大的生态特色,也是吴江的灵魂和命脉。

一、吴江“河长制”实施情况

吴江早于2017年5月召开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确立“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突出系统治水

吴江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河湖长的区、镇(区)、村(社区)三级河湖长体系,明确区级河湖长20位、镇(区)级河湖长214位,村(社区)河湖长371位,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安装605块河长制公示牌,夯实了责任机制,“有事找河长”深入人心。出台《吴江区关于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的工作方案》,截止今年上半年对全区2854条(个)河湖开展全面摸排,形成问题清单1071项;编制“一河一策”行动计划,形成1185项任务清单、1927项责任清单;出炉“一事一办”河长制工作清单,分别制定治理措施,把治河任务具体到项、责任到人;明确区级河长每季必须巡河2次、镇级河长必须每月巡河2次、村级河长必須每月巡河4次。同时,把河长制列入全区打造江南水乡标杆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性配套“调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调绿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调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调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激活城乡要素市场、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多项任务。

(二)突出科技治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吴江于2018年3月建成启动吴江区河湖长制APP及信息系统,结合吴江区“联动大平台”,以河湖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工单派发的形式让各级河长制有效参与治河过程,监督下级河长履职,掌握第一手治河信息、查看河湖状况。截止今年上半年有1421条“一事一办”清单全部录入河湖长制APP系统,清单的交办、进展、审核、销号,与部门、区镇的接收、进行、待审,形成完善闭环,实现了全过程跟踪信息化管理。吴江还引入无人机侦察,在水葫芦集中应急打捞清除行动中,8架无人机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了400多条河流的应急打捞定位任务,帮助河长掌握河湖动态。同时,吴江还建立了水生态感知网,全面监测水环境,发挥了集观测和数据采集、供能和数据传输、交互式远程控制、数据管理和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软硬件集成,吴江一期示范工程建设了东太湖11个监测点、太浦河1个监测点、区级河湖141个监测点,基本实现了区级河湖全覆盖。吴江还提出全力打造智慧城市标杆,要率先建成国际领先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以人为本、触手可及的智慧应用体系,全面优化以高端绿色融合为特征的产业发展体系,全面建成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明确了“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深化城市光网建设、推进物联网应用、推进智慧城建和智慧市场监管、建设高效透明的智慧政务体系、建设普惠宜居的生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构建智慧城市良好生态”等多项重点任务。

(三)突出协同治水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必须大力协同、多元施力,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让水变清。吴江建立了党政领导、河长主导、社会引导、部门联动、上下共治、长效管护的工作机制,建立了部门负责人和联络员机制以及河长工作协调会议制度。通过明确主要问题、责任单位、治理目标、完成期限,结合“263”专项行动、“三水同治”“两高一低”等工作,开展多元共治,截止今年上半年淘汰喷水织机4.5万多台,开展了251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治,全面完成畜禽专项整治和池塘标准化改造,关停整顿企业作坊622家,打捞水葫芦10多万吨,清理住家船1020艘。吴江还与嘉兴、湖州等地开展定期联合巡河,创新提出“联合河长制”,打通行政“断头河”,化解边界治水难题。吴江还聘请以“两代表、一委员”为主的河长监督官,以及热心群众和社会团体的志愿者团队的“民间河长”47名,为共同维护生态河湖面貌添砖加瓦。吴江还与同济大学、上海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重点高校和水利科研院所深化科研合作,推进先进水利科技应用,强化污染减量及特殊因子削除、水生态风险分析和水源地提升研究等课题合作。

二、深入推进河流治理的困难

虽然河长制从探索到全面推广,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跨区域协同治水仍然很难。河流完整属于某一个行政区域的情况很少,跨多个行政区域的流域由于不同行政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往往存在责任相互推诿的情况。如江苏坚持太浦河是太湖的泄洪通道,而上海坚持要求太浦河应是清水通道,已经把太浦河列入主要潜在水源地。如去年太浦河锑超标,吴江全部印染行业被关停整顿,地方政府之间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冲突。

二是治水的手段工具仍然落后。吴江在科技治水上有一些创新,值得借鉴,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在治水的手段工具仍然非常落后,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仍然非常原始低级和低效。“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没有成熟的生态发展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的支撑,治好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难事。

三是全社会协同治水的氛围仍未形成。治水是系统工程,单靠某个人或某些人是难以成就的,虽然近年来有所强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水资源枯竭、水生态破坏、水环境脆弱相比,仍然是远远不够的,仍显势单力薄,犹如“螳臂挡车”,需要急呼政府、企业、居民等全社会协同参与,加快形成“人人都是河长”的治水氛围。

三、提升智慧治水能力水平的建议

“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下阶段,河长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责任承包制阶段,要进一步处理好环境治理领域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关系,加快中国环境治理体系的转型。在提升智慧治水能力水平方面,建议如下:

一是尽快解决跨区域治水的主体缺位问题。“老大难的问题交给老大来解决”。建议尽快组建直属于国务院的流域综合管理局,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里的“两个统一行使”要求,遵循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发展原则,按照“管生产管发展的也要管环保”的思路,尽快成立国家、省两级流域综合管理机构,统一履行河湖的水资源利用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水安全保障等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职能,使开发建设、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能真正统筹协调。同时在市县区成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管理部门,整合部门职能,统筹协调生态文明建设,改变过去一个部门或多个部门分散管理、管不住管不好的顽疾,完善法定职权和考核问责制度,真正激發管理者的内生动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利用市场手段约束规范各相关主体生产生活行为;建立健全跨区域河流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充分体现环境的资源价值,用市场机制倒逼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将河长制与其他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有效衔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第三方治理市场,让企业立足和依靠市场机制,独立自主地履行好环境管理的各项要求。

二是尽快解决治水的手段工具落后问题。为大大小小的河长们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配上“金箍棒”和“乾坤圈”。建议加大对生态环境科学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加大对先进治水科技手段、治水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优先安排治水工程和治水项目;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借助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积极推广吴江在应用无人机侦察、手机APP智慧管理系统、联动管理大平台、水生态感知网等方面的先进管理手段,加快智慧治水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水利信息化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整合水利体系现有条块系统与数据资源,完善视频监控、科学决策等功能,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合作共治,取代原来的部门分割、利益分割、条块分割,实现精确的水雨情基础数据采集分析、实时水利工程运行状态监控、精准的水量水质监测和水利地理基础信息管理等,完善水环境优化调度,全面提升水利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三是进一步强化和形成全社会协同治水的良好氛围。“人心齐,泰山移”,关注环保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接下来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保障愿意干事的人有条件、有平台干事,形成全社会协同治水的良好氛围,不怕水不清、不怕山不绿。建议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大力培育NGO组织,简化注册登记手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放宽参政议政门槛。如“蝴蝶”组织的“碧水蓝天沙龙”,由一群高度热爱环保的志愿者发起,组织政府、企业、院校及NGO等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召开了近20场高质量的学术沙龙论坛,300多人次直接参与,提交了多篇优秀的研究文章和政策建议,通过“碧水蓝天”公众微信号感染和影响着数以万计的人。要充分依托互联网力量,搭建有公信力的平台,让更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弥补政府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等问题,努力构建起政府、企业、公众三足鼎立、相互制衡的治理格局。

(吴志祥,苏州市吴江区发展改革委科长,民盟苏州市委文化专委会副主任、民盟吴江区委科技一支部副主委)

猜你喜欢
河长制河湖吴江
常州市河长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水清岸绿生态美
邯郸在全市范围内招募“民间河长”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赞家乡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我国“河长制”的起源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