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7-0250-01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趣味化的教学能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的兴趣。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教学趣味化:一是课堂导入趣味化,二是数学内容味化,三是教学演示趣味化。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切实注重趣味化,它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学习的乐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寻找知识趣味的兴趣。
1.课堂导入要“一石激水,千重浪”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一个有趣的导入情景,肯定能起到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我在教学求16和12的最大公数时,先将1至19的卡片分发给学生,然后在地上放了两个,左边上求12和16的因数,右边上12的因数,我让学生听口今;卡片数是16的因数的同学站在左,是12的数的站在右边,这样同学兴题然,他们都纷纷找自已的位置,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这时问题出现了,有一部分数既可以到/左边圈圆,又可以到右边圈,他们一会儿到左边圈,一会儿到右边圈,不知所措。这时,我借此时机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这部分即可以到左边圈又可以到右边圈去的同学,我们给他们安排一个怎样合适的地方站着,让他们既在左边圆,又在右边圈呢?同学们都打开了思路,经过片刻思索,就有个同学说出了结论:“我让这部分同学站在两图相交处就可以了。那几个拿有12和16公有因数的数的学生高兴的站在中间。同学们立刻明白了,12和16的公因数,理解了公因数的概念,又知道如何去表述两个数的公因数。起到了事学功倍的数果。
2.教学内容多设计多些“兴趣点”
教学知识趣味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让学生明白学知识并不难,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好知识能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同理,在语文教学中,也要趣味化。
2.1 创设情境,以情激。即通过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祖国数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引起情绪的共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革,新题,提高课堂实效。在此教师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因为不同于学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假若教师不加以渲染,照本直科的教作指授课本内容,课堂势必是枯燥乏味,学生既没有好的学习体验,也能的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古诗(《黄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知识一文时,我通过播放的肖邦的离别曲来进行情景教学,带着学生文精随着音乐朗诗歌,学生都被这样的氢围所触动,在朗通过程中都胞含深情,对主人公的惜别之情仿佛感同身受,很好的体会到到里,都了诗歌的情感和的律。
2.2 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课堂味性。传统的教材,使教学是板书加讲解,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都是被素所动的接受。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大大改善这种情况。借助多媒课程体教学方式,使信息展现的更加生动形象和具有感染力,激发学源,也产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文时候,我没有直接进行课文讲授,而是让学生看了一段秦始皇兵马俑的纪录片,学生们都被惟妙惟肖的兵马俑所吸引,学习兴趣高涨。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兵马俑的知识,方便了课文的展开。
3.教学演示要“活灵活现”
又比如数学课堂上,我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我在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拿出两个苹果,用水果刀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运时问题出现了,有一部分数既可果平均分成两份,另一个苹果果平均分成三份,我问他们能想到那些数学知识,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苹果的一半就是它的12:有的说,一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3,我问他们谁大时,教室里更热闹了,都争先恐后的回答12大。接着我问学生,想吃这些苹果吗?他们都说想,我又问如果让你选,你会选那块?教室里又热闹了,当我问他们原因时,他们有的说因为二分之一多些,能多吃点;有的说多的应让给别人,所选三分之一。接着我又拿出五个苹果分给五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把每个苹果平均分成五份,后问五分之一,与五分之三谁大等问题,学生都能准确的回答出来。
总之,兴趣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激发兴趣,营造气氛,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逐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