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高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

2018-09-25 10:40唐庆华张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唐庆华 张华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在高一数学教学过程中所碰到常见的一些问题而做出的一个思考,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用性,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感知能力,实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让我们的生活能更好与数学联系起来,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如何通过课堂来实现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数学问题;问题引导知识的教学模式;课堂内容的结构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教学反思

高一是高中的开始,是学生的新起点.在此阶段,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对于高中数学知识处于启蒙和汲取阶段.如何让学生实现平稳过渡,首先是让学生学会更好适应高中课堂教学模式,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发现数学应用的价值,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维探索,这样就能奠定其学好数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由基本知识到数学方法、思想,继而到能力的形成,这也是非常棘手的事情.下面本人结合在高一课堂教学中一些经验来进行探究.

一、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从2016年实施全国卷以来,数学课堂的教学风格也应有适应性的调整,全国卷的特点是以能力立意,难点分散,这更迫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主要方向,苦练内功,要求学生学会累积,掌握通性通法,实现归纳与反思,增强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判断能力,从而实现由量到质的变化.全国卷数学知识在广度的延伸,更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数据处理能力(从2015年高考的线性回归模型及2017年正态分布都牵涉了较大的运算,这要求学生数据处理能力要较强,通过巧算来解决复杂计算问题)在实际应用型方面的增强.这一系列的改变使长期奋斗在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思维上出现了纠结,一方面,初中内容难度的递减,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一学习后叫苦连天(特别是必修一函数部分内容的学习),很多学生在这一块就已经被打倒了,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被打消,不再有信心和热情.所以在高一阶段课堂尽量减少难而抽象的知识与方法,尽可能具体直观,让学生有一个慢慢理解与接受的过程.在课堂中多给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尝试,引导他们敢于去猜,规范表达,鼓励他们总结与归纳,理性、客观看问题.通过目标引领条件的思想,增强逆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有效,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那么怎么样才能减少高一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恐惧呢?最重要一点还是要在内容上做文章.传统教学注重的是对知识点和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的情况,一个一个知识点训练和消化,强调重点题型,形成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探究一题多解的模式.但模块的知识结构设置并没有给我们这么多时间去这样做,因为它摒弃了一些数学解题的传统方法和题型,更强调将函数形象具体地展示给学生,通过特殊来理解一般,通过图像来理解函数的性质,建立学生的直观数学感觉.

二、强化知识引导,鼓励勤学思考,激发探索欲望

在课堂中最不理想的情况就是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学生与教师得不到有效的交流.学生往往在台下当观众,只是在听数学,而不是在学数学,面对琳琅满目的知识点和错综复杂的算术,有些不知所措,或者只是在起一个记录员的作用,这样的课堂从根本上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学生对知识遗忘程度也会很高.如果课堂教学知识点通透,方法传授得当,但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则容易引发课堂疲乏,知识消化能力下降,得不偿失.所以在课堂上设立与知识相关的问题,将知识的讲解、推理形式转化成可操作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学生有机会用大脑去思考问题,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强加了知识.

而想设计一个好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课堂中设置的问题首先必须能客观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不能偏离教学重点,不能抽象难以理解,否则的话可能适得其反.其次问题应该简洁易懂,能让学生对问题有所感知.最后就是问题需要学生经过适度的努力能想到.对于新授知识问题的设置,还应该坚持由熟悉到陌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策略,尽可能和前面所学的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最后还可以设置一个能通过本堂课内容学习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提升运用能力的热情.

三、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思,授学生所想,答学生所难

课堂教学大多倾向于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学什么,从而导致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不明确,容易变成教师为主宰.课堂教学对学生要求应该提出3W原则,为什么要学(why),学什么(what),怎么用(how),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掌握到哪一个程度.而教学生“怎样学”就是引导学生去质疑,去发现,去归纳概括……,把你要他学的东西变成他自己要学的东西,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自然出来了,教师主导作用也发挥了.同时教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高度概括,总结,浓缩知识要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建立章节复习结构流程图,建立知识的系统性,加强知识交汇处联系,实现方法思想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知识、方法、理念的学习,但是怎么让这些繁杂的知识之间更有特征,压缩学生的记忆空间呢,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借助类比的原理,加强知识之间的“亲戚”关系.对看起来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整合、串成线、结成网.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揭示了知识的本质原理,还使得学生能更好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学生学习能力还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联想能力,这种能力更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去引导,去落实,去激发.能够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看到f(x)与f(-x)问学生联想到什么(奇偶性)看到形如y=x2-2x+5+x2+2x+5我们要联想距离公式的几何意义;看到求f(1)+f(2)+…+f(2 012)的值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联想去函数的周期性呢?看到形如(x+a)2+(y+b)2=r2的问题时,我们可不可以跳出圆的圈子联想通过三角函数来解决这类问题呢?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关系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特征,鼓励他们在课堂中联想,那么就可能创造奇迹.这样不仅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体系,更重要的是讓学生对数学有更大的兴趣,可以让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满足和自信.

五、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增强课堂效果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思考,更重要的是通过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来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后面的内容留下很好的启示.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好的手段和方法,俗話说得好:三思而后行,反思后则奋进.往往课堂的发展并不如我们教师设计的那样,存在很多变数,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往往会使我们教学方向发生一定的改变.如果教法不太适应学生,我们是不是尝试要改进呢?如果学生对课堂反应不积极,教师是不是要调整教学手段呢?所以说教学过程中如果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学反思来实现.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有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而教学反思恰好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能够帮助教师成就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中一直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在教学课堂后需要反思,学生也需要进行反思,从某一种角度上来看,学生的反思比教师的反思还要重要.因为学生是知识的载体,这个载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决定课堂的效果,一位教师再精彩的课堂,如果学生掌握得不理想,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缺乏一种可行性.所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是反思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反思不仅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疏通课堂上模糊的知识点,纠正偏差,还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拓宽思路,把问题引入更深的层面,发掘其内在的潜能.学生借助课堂中的反思还可以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习主动性,提升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少学习失误,促进学习向良性循环发展.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个永远值得研究和探究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不断进化,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目的的调整,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不断地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的宗旨不会改变,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进入数学的海洋,让他们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在思维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在课堂中有意识去引导他们利用所学去探究未知的领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充满未知的世界,让数学成为他们的工具而不是包袱.

【参考文献】

[1]戴汝潜,主编.任勇,张芃,著.中学数学教学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马忠林,主编.郑毓信,著.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