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建议

2018-09-11 10:35高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一题多解变式阅读能力

高宁

摘要:“题”是中学阶段“数学问题”的主要形式,会解题是数学教师核心素养之一,怎样培养教师的解题能力呢?本文从数学阅读能力、题目变式、一题多解、回顾解题过程、与学生同步解题这五个角度来阐述,结合具体的实例,建设数学老师从以上角度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能力;变式;一题多解

数学教学离不开“题”,会解题的数学老师才是一位合格的数学教师。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这样说:“数学技能就是解题能力——不仅能解决一般的问题,而且能解决需要某种程度的独立思考、判断力、独创性和想象力的问题。所以,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平时,我们在解题中发生错误缘于对题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笔者认为培养解题能力,建议尝试以下策略:

策略一、尝试变式题目。

通过题目变式,对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尤其是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因为通过对原题目的变式,可以多角度、全方位挖掘概念的内涵,达到创新意识,改善思维品质的目的。下面我已一高考题及其变式题目说明这一点。

(2013年高考江西卷)设f(x)=3sin3x+cos3x,若对于任意实数都有f(x)≤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根据题意,只需a≥f(x)max即可。f(x)=2sin(3x+π6),其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所以f(x)max=2,所以a≥2

考虑1改变为运算的角度

变式1已知向量a=(3,1),b=(sin3x,cos3x),设函数f(x)=a·b,若对于任意实数都有f(x)≤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考虑2变化为两个变量变化的角度

变式2设f(x)=3sin3x+cos3x,若对于任意实数x1,x2,都有f(x1)-f(x2)≤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因为f(x)=3sin3x+cos3x,x∈R,所以f(x)min=-2,fxmax=2,所以f(x1)-f(x2)max=4

考虑3变成存在问题的角度

变式3已知函数 f(x)=3sin3x+cos3x,若存在实数θ,使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f(x)≤f(θ),则θ的取值集合是.

解析:因为f(x)=3sin3x+cos3x,由题意f(θ)=f(x)max,所求集合为θθ=23kπ+π9,k∈Z

变式4变成二次函数型的题型

变式4设f(x)=3sin3x+2cos23x2-1,若对于任意实数都有f(x)≤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因为f(x)=-2sin23x2+3sin3x2+1,

令t=sin3x2,则f(x)=-2t2+3t+1,t∈-1,1,易知当t=34时,fxmax=118,当t=-1时,f(x)min=-1-3,所以f(x)max=1+3,所以a≥1+3

考虑5变成含参数问题的角度

变式5设函数f(x)=3sinωx+cosωx(ω>0),若y=f(x)的图像与直线y=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最小距离等于2π3,则ω的值是.

解析:因为f(x)=2sin(ωx+π6),T=2πω=2π3,ω=3

编题是数学知识在较高层次的运用,会做题不一定会编题,编题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学科素养。

策略二、一题多解

要培养教师的解题能力,可以尝试一题多解,既是对于每一个题目尽量考虑多种方法求解。

(《高中数学同步作业》思考题)已知a>b>0,求证aabb>abba。

分析1证明不等式常用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比较法,包括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通过作差或者作商,然后变形对的到值同0或者1比较即证。(证法1略)

分析2作差比较法需要因式分解,但是有时很难或者不方便直接因式分解,于是设一个变量,通过变量作桥梁,就容易分解或者提取公因式。

证法2因为a>b>0,令a=b+t,t>0,则aabb-abba=ab+tbb-abbb+t

=abbb(at-bt), 因为a>b>0,t>0,得到aabb-abba>0,故证aabb>abba。

分析3利用分析法来考虑,更加的简捷。所谓分析法就是从求证的结论出发,分析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断这个充分条件是否成立的问题,如果能肯定这个充分条件成立,那么就可以判断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3要证明aabb>abba,只需证明aa-b>ba-b,只需证明(ab)a-b>1,显然成立,故证aabb>abba。

分析4利用分析法运算过程中,我们考虑两边取对数,易知如下证法。

证法4要证明aabb>abba,只需证明lg(aabb)>lg(abba),只需证明

alga+blgb>blga+algb,即是证明a-blga-lgb>0,显然成立,故证aabb>abba。

分析5既然可以利用分析法证明,当然可以利用综合法加以证明。

证法5因为a>b>0,显然得到a-b>0,lga-lgb>0,于是得到

a-blga-lgb>0,整理得alga+blgb>blga+algb,即得lg(aabb)>lg(abba),故证aabb>abba。

事实上,本题还可以推广

推广1:若a,b是不相等的正数,则aabb>abba。

推广2:若a,b,c,d是不相等的正数,则abbccdda>bacbdcad。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一个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解题方法多种,富含数学思想,有利于启迪思维,培养教师的解题能力。

策略三、回顾解题过程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最后阶段即回顾。他指出:“通过回顾完整的答案,重新斟酌、审查结果及导致结果的途径,他们能够巩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没有任何一个题目彻底完成了的,总还会有些事情可以做。”

当我们解完一个自己感觉是全新的、与众不同的、富有价值的题目时,要不失时机地回顾:这样解正确吗?我为什么这样解?有没有更好的解法?这种解法是普适的吗?解题过程使用了哪些知识点?知识与方法是如何巧妙地融为一体的?它能引发我进一步的思考吗?有了这样的回顾经历,在教学中会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深化数学知识的认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真谛,促进思维结构的优化.

策略四、与学生同步解题

在一些模拟考试、综合练习中,与学生同步考试,体验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的心理状态。面临紧张的考试,怎么才能沉着冷静,思维快捷,思路自然,灵感勃发,产生原创性的解法,发现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解法、学生的解法与考试中答题的差异.因为时间限制,平时解题时遇到难题可以多想一会儿,可以讨论,还有老师、同学暗示,考试时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平时解题时推理不严密、書写不规范往往无所谓,但考试必须规范就有可能不适应。与学生同步解题后在讲评时才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惑,纠学生所误。

这样的研究能提高教师的解题能力,如果能够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思想传授给学生,无疑对学生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浙江大学出版社

[2]《高中数学同步作业》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第四中学236000)

猜你喜欢
一题多解变式阅读能力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例谈基本不等式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