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摘 要:一直以来,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总体关注较多,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实际培育问题,且学界在少有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中总体上比较笼统和宏观,故以与高职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精神为抓手,对形成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途径和场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意见》指出,“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因此,基于职业精神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职院校贯彻和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必要举措。
二、研究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问题是近年来学界的热点研究话题。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研究。如吉林大学陈秉公教授(2013)认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的价值资源,三是立足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四是坚持“马中西”的对话与交融。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2013)强调,培育社会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必须把准四个着力点:一是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度挖掘,深化对“三个倡导”的研究;二是需要主体力量的全体动员,凝聚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三是需要制度建设的融入贯穿,以制度的刚性确保社会实效,四是需要方式方法的创新建构,以有效的传播取得大众共识。第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途径。有学者(如白洁)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牢牢抓住三个基本环节,即理论阐释、宣传讲解和实际运用,三者分别是基础、桥梁和目的的关系。还有学者(如徐海荣)从系统推进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二是注重融会贯通促转化,三是推动实践养成促优化,四是抓好氛围营造促强化,五是降权长效机制促固化。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结合点研究。诸如高校思想政治课(杨艳科,2015),诸如挖掘红色资源(周紫玲,2015),譬如利用家风传承(陆树程,2015),诸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郭曰铎,2014)等。
国外关于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也有相应的研究与实施,比如,在涉及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类型方面的研究就较为典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其一是依托政党。如德国社民党在党的联邦理事会单独成立了青年项目组,展开“青年攻势”,吸引青年参加党的有关知识和价值观的讨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建立了“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树立党的亲民形象,既把年轻人吸引在党的周围,又实现了将党的价值观影响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其二是将政府组织视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导力量。如美国为加强和扩大美国文化外交,2006 年提出“全球文化计划(Global Cultural Initiative,GCI)”。又如,1991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具有浓厚东方文化色彩和西方价值元素的“共同价值观”。其三是将企业组织列为社会核心价值建设的重要力量。如福特公司于1920年确立“在美国普及汽车”的目标,为员工树立的核心价值观是“建造汽车的目的是使每个家庭分享上帝赐予我们的快乐时光”,SONY 要“改变全世界对日本产品的不良印象”,鼓励个人才干和创造,“提升日本的文化与国家地位,勇为先锋,不甘人后,挑战极限”。其四是民间组织成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例如,绿色和平组织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如今已成为引领世界生态观念、和平崛起等先进理念的普世价值主体;柏林“透明国际”以推动国际与各国反腐败为活动宗旨。此外,还有国际难民组织、国际青少年服务组织、国际救援委员会、无国界医生、环境保护与动物保护非政府组织等。
以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基于当前国外核心价值观实践层面的有效性,基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更多侧重于理论研究的层面,相比较而言,实践层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故需要立足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培育其职业精神来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和探讨,可以说是从精神与价值层面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制度设计与决策部署提供根本价值依托。第二,有利于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价值观是先进文化的精髓,文化的力量主要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影响力。实质上,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就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切口,深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力与感召力,有助于我们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提升國家文化软实力,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赢得和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切实有效地维护国家文化利益与意识形态安全。第三,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开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有助于人们在价值观问题上找到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它既能引领与整合各种社会思潮,也能在各种利益矛盾与思想差异之上形成社会共识,有效避免因利益格局变动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与混乱,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反之,如果失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将难以实现。
(2)实践意义。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与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价值观,理应成为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指标,而面对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道德缺失、价值是非意识不足等问题,无疑,通过探索现实的培育路径,尤其是职业精神,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第二,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创业就业能力与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落到实处,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与内容。通过职业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直接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对于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建设将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第三,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民素养。职业是高职大学生最为关注和关心的问题,通过职业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扮演好其最重要的职业角色,这是增强公民社会责任和角色意识最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晨艳,李奎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分析与培育着眼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
[2]孙多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