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8-09-07 09:15陆烨羌建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初中历史

陆烨 羌建

[摘 要]近年来,乡土史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在《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遵循史料教学的优先性与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从“微观窥探宏观,充实历史细节”“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历史思维”等角度着手加以甄选、利用,引领学生走近历史细节,多维度感受历史,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使学生在历史思维的碰撞中、家国情怀的熏陶下加深对辛亥革命及其影响的认识。

[关键词]乡土史资源;初中历史;辛亥革命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80002

面对辛亥革命这一“突发事件”,江北小城南通曾走出了别具特色的光复之路。一方面维持了原有的区域自治状况,另一方面,借力时势推动了本地区的近代化建设,加速了南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步伐,缔造出世人钦羡的“新世界”“模范城”。南通辛亥史展示出的共性与区域差异性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在本地区辛亥史教学中亦有独特的价值。而当前我国统编本《中国历史》教材围绕“辛亥革命”编排设计了三个课时,调整幅度之大体现出学界对这场筚路蓝缕、前仆后继的伟大革命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将南通辛亥光复的相关史实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熏陶学生家国情怀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乡土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视,具有地域特色、反映区域受众心理、承载历史与现状的乡土史资源日益受到关注。与其他类型的课程资源相比,乡土史资源因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等优势更易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加深学生对歷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转变教师的角色认知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二、乡土史资源运用的相关教学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体现乡土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围绕“辛亥革命与南通”这一主题,举一教学案例对其实际操作问题作一探讨。

1.教学活动:“张謇与辛亥革命中的剪发辫问题”

材料呈现:话剧《张謇》之剧照《剪辫子》

教师设问:张謇先生剪掉辫子意味着什么?(反对清朝,走向共和)

教师介绍:2017年6月12日,气势恢宏的话剧《张謇》终于在南通更俗剧院与通城百姓见面了。这幅剧照定格于本剧的重头戏——张謇剪辫子的情景。对于此事,张謇于1911年10月24日(即公历12月14日)如是记载:“去辫发寄退翁(张詧),此亦一生纪念日也。”这可谓是张謇人生的一大转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辫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但是否留辫子包括辫子的样式不仅是个人意愿的体现,更是社会习俗的重要缩影。满族男子蓄辫本是日常生产生活所需,但在清朝入主中原后却通过剃发令的颁布被强制推广开来。在高压政策下有一批汉人宁可流血殒命也不肯剃发归顺清朝,为此还酿成了一系列的惨案。在这种情形下,辫子问题已上升为敏感的政治话题。那么,张謇剪辫是否与清初状况一致呢?清王朝从入主中原到1911年为止,已历经267年、10位皇帝的统治,蓄辫早已在清初的屠刀下逐步成为汉族民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已不再或少有可能再现清初那样的血腥与灾难。这个时候张謇选择剪辫,不仅仅是对民族压迫的一次无声的抗议,更是对辛亥革命的一次回应,表示其要与清政府决裂以及对共和的支持。

材料呈现:

上海学生受着留日学生多剪去辫子的影响,剪辫子成为一时风气。宣统二年(即1910年)冬间,这风气到达通州,通州师范学生一次剪去辫子三十一条。……三年(即1911年)春间又在师范发展,那时张謇正准备去北京见摄政王,怕风声传到北京……他召集了已剪辫子的师生七十余人,在理化教室讲话……于是吩咐各人,赶快装起假辫子,并告诫今后不可再有越轨行动,说时声泪俱下。

——徐海萍《张謇在通州师范禁剪辫子》

教师设问:张謇先生在剪辫子问题上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由过去的反对到主动、示范带头。)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看出围绕剪辫子的问题,张謇对辛亥革命的前后态度和看法是存在变化的。辛亥革命前,张謇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倾向于走渐进改良的稳健道路,因此反对通师内学生剪辫子便不足为怪了。然而三次国会大请愿运动带来的清廷改革步伐却太小亦太慢,政府磨磨蹭蹭的态度逐步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即便如此,革命爆发之初的张謇仍请“奏速定宪法”,却遭遇地方官员与清廷的冷待。对清廷的失望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扩展而加深,这点从张謇1911年9月27日(即11月17日)的日记“报载张謇派为江苏宣慰使,何宣何慰耶?”可窥探一二。同时,张謇逐步意识到独立、共和之势难以阻挡,最终选择顺应时代,与清廷公开决绝。纵观整个辛亥革命,张謇的思想觉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逐步深入、逐步认清的曲折发展历程,最终他剪掉了作为臣民标志的辫子,选择思想上与时俱进,做了自己思想的主人。在他的示范带头下,通州地区形成一股剪辫风潮。

材料呈现:

“示谕农工商学人等一体知悉:须知垂辫系满清陋制。现在共和时代,百度维新。凡尔各界,俱宜将辫剪去,以除恶习。倘再意存观望,留恋不舍,本司令惟有遵饬加以干涉。莫谓言之不预也。其各凛遵照毋违。切切,特示。民国元年5月30日”

——《〈星报〉与“剪辫子通令”从废纸中“抢救”出来的南通辛亥革命史料》,载于江海明珠网,2014-10-16

教师设问:这则“通令”的发布说明南通地区在辛亥革命后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参考答案:不少人抵制剪辫行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南通总司令兼理民政长民国元年五月在报刊上专门刊出这般言辞切切的“通令”,说明当时社会上的确存在抵制剪辫的行为,有对民众加强教育甚至强制推行的必要性。从前两段材料中,我们看到学生与开明绅商对剪辫子问题的态度相对积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社会阶层都对“辫子革命”保持完全一致的态度。当时许多中国人持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点,亦有一批遗老遗少是对新生的中华民国保持排斥与敌意态度的,自然不愿去剪辫。即便剪掉辫子的,其中也不乏对中华民国保持观望态度而非真正拥护革命的一批民众。譬如1912年6月掘港《共和演说报》刊载的一篇题为《站床岗的巡士,拖辫子的议员》的新闻评论,就生动地描绘了一批表面上赞同共和但暗地里害怕前朝复辟,故而将辫子盘在头顶上以观动向的群众。从中可见,辛亥革命虽然促使清帝逊位,建立起中华民国,却没能调动起民众的广泛参与,也没能在思想上完全解放国民。

教师总结:邹容曾在《革命军》中振臂高呼“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呼吁要革专制政体之命,更要革自己“奴隶”“臣民”之命。综合上述地方史材料可见,辛亥革命在社会风习的改变上有推动作用,但依旧任重而道远。

2.设计意图

辛亥革命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均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学习也明确提出“认识”的要求,属于能级要求较高的知识点,对学生学习视角的多样性、丰富性有一定的要求,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此外教材虽从政治、思想、经济多个角度做出回答,但总体抽象且聚焦社会上层,给学生理解造成一定的困扰。针对这一教学重难点,笔者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微小切入口“发辫”入手,围绕张謇对剪辫子问题的态度变化、基层民众的态度,甄选出较为直观、类型丰富的口述类、网络资源类的乡土史资源,创设相对真实的历史情境,呈现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引导学生从感受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风习的影响出发,把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一宏大主题。

在本案例中,笔者还尝试在运用乡土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做一些初步探索。关于历史思维能力,赵恒烈先生在1994年的《历史教学》中便提出:“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或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一种素养。”为达成培养“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能力即“怎么看”这一高层次思维目标,笔者选用张謇公开剪辫走向共和、张謇禁剪辫子、地方政府强制剪辫三则看似结论矛盾的乡土史料,在学生初步阅读出现“认识失衡”“愤悱”情形之下,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进一步的综合与比对、挖掘与利用,鼓励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与惯性,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形成较为客观、层次丰富的认知。

最后,关于乡土史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笔者认为,还应当遵循如下两项基本原则。

第一,优先性原则。随着近年来各地对乡土历史研究的重视,相关的乡土史资源数量及种类日益丰富,将其全部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不可能也是不应该的。教师应当优先选择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契合、与中学历史教学密切关联、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运用适切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客观性原则。目前在教学中为了生动而牺牲严肃、为了直观而牺牲客观的现象大量出现,使得乡土史资源的教学价值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对史料进行甄别辨析是有效运用史料的前提。在运用前,教师应当对可疑或不确定的素材尽可能采用文献、实物与口述三类史料参证及互证的方法加以考察,以保障史料的信度与效度。唯有如此,方可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赵恒烈.论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1994(10).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亲历记》
“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试论中国近代民权政治发展的历史走向
辛亥革命历史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