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

2018-09-06 10:36韦东运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实践

【摘 要】本文论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课堂上诵读古代经典文章、课间渗透生活习惯指导、课后注重技能技艺传授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129-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在中职语文课教学中,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多诵读古代经典文章

作为语文教师,要自觉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当中,其实,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就为我们提供很多经典的文章,我们必须好好利用课文中的经典文章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美,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在教授《劝学》时,笔者利用朗读、释义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中职生由于基础比较差,特别是文化课基础,所以对学习(特别是文化课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不学一个样,或者是有些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就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反复读,利用《劝学》所含的道理一一讲给他们听,让学生走进荀子,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与不学习有什么区别,并且举出往届毕业生学好文化基础课现在工作比较成功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受到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笔者除了讲授课文有的《诗经》《劝学》《师说》等名篇外,每一节课上课前都要学生起立,集体诵读 1-2 首古诗,一是为了让学生提振精神,二是让学生多读多记一点古诗文。学生诵读完毕,老师进行简单的讲解。整个过程只花费 6 分钟左右,但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积累很多古诗文知识,对古诗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了进一步了解。笔者还按照课文要求,举办“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古诗词诵读比赛”,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参加,让老师和学生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

上课时,笔者还加强古代经典诗篇、名著的推介,让学生课后多读像《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三国演义》等名诗篇,让学生每天都抽一点时间来读一读这些文章,对学生个人文化修养、礼貌礼节等都有很大帮助。

二、课间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活习惯指导

来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很多学生存在不爱学习、不懂得尊重老师、缺乏诚信、不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不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将诗词中所表现的热爱学习、尊师重教、谦虚谨慎等生活态度带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成为学生个人的素质。课文中的很多文章,有很多做人的生活态度、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如《劝学》告诉人们要有好好学习的态度,《廉颇蔺相如列传》告诉人们要有谦虚友善的态度,《师说》告诉人们要有尊师重教的态度等。

笔者在讲授《劝学》时,除了让学生知道文章论点鲜明、善用比喻论证和排比句式外,还把很多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分析给学生听,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讲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笔者除了解析句子的意思,还把句子蕴含的道理讲给学生听,并举了家喻户晓的达·芬奇画画的故事。达·芬奇小时候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为了测试达·芬奇的耐心和锻炼他的基本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而且一练就是很久。通过勤学苦练,达·芬奇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画出了《蒙娜莉莎》等著名画作,超过了他的老师,并使当时绘画的表现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又如讲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笔者除了解析句子的意思,还举了雷锋做好事的例子。虽然雷锋做的好事没有惊天动地,但是他坚持把一件件小好事做好,就成了一个高尚的人,成为一个全世界都向他学习的人,从而鼓励学生要从身边事做起,坚持去做好事等。通过这样讲授,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慢慢积累生活的好习惯。

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一边要讲授知识,一边应对学生进行“礼仪”等教育,教育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会以礼待人、坚忍不拔、尊师重道等生活礼貌常识,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每一个学生心理。

三、课后注重技能技艺的传授

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里,古人除了给我们留下文字文学遗产,还留下了许多技能技艺,这些也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兴趣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多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技能技艺,特别是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技能技艺,如非物质文化、风俗文化、地方传统技艺等,因为它们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接受起来比较快。在技能技艺传授与地方民俗传统文化传授方面,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多收集有关材料,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布置学生主动收集有关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技能技艺,使学生从一个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传统文化的发现者,主动参与,敢于交流,教师也从中得到更多的素材。

在横县,民间故事百鸟衣流传广泛,各地流传的版本也不完全相同,在上课时,笔者就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以同乡镇的同学作为一个小组,收集本乡镇的有关百鸟衣的故事;到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笔者就要求各乡镇选出一个代表讲述自己本乡镇的百鸟衣故事,经过讲述,学生所采集的信息得到了交流,獲得的知识也更全面;最后,笔者还告诉学生,横县已经建成了“壮族百鸟衣故事”传承基地,希望他们有空的时候能去看看,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这一下子把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点燃了起来。在横县校椅镇青桐村,每年的三月三都举办系列地方传统文化技能技艺展演活动,如壮族织锦技艺,传统壮乡美食—— 盘盖粉、蕉叶糍粑、糯米饭等在那里集中展示,笔者要求学生到实地参观一下地方传统文化的技能技艺,从技能技艺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有的时候,笔者也在课堂上亲自展示或者由学生展示地方传统技艺,比如口吹树叶笛子、线挑飞机、叠纸技术、剪纸技艺等民间传统小游戏,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体验一下传统文化中的技能技艺,甚至争取把技艺学会,争做传统技能技艺的传承人,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总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老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继续深入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热爱祖国的悠久灿烂文化,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传承与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黄艳芳.感悟八桂文化[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韦东运(1979— ),男,南宁市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教学实践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