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文
【摘 要】本文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探讨县级中专办学机制和体制改革的困境和发展路向,在分析县级中专办学机制和体制改革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从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合理地布局各功能室、深化改革学校育人管理制度四方面对县级中专办学机制和体制改革的发展路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县级中专 办学机制 体制 困境 发展路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006-02
横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国家示范校的县级中专,近年来,按照国家办学标准和要求,基本形成“具备农村特色、工学交替、产教融合、适应需求”的办学新格局。但是在办学机制和体制创新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学校布局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引入用人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和拓宽校企合作,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当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自 2014 年以来,在全面启动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后,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招生规模明显扩大,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取得一定的突破。到 2017 年,按照国家办学标准和要求,基本形成“具备农村特色、工学交替、产教融合、适应需求”的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格局。到 2020 年,要将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改革创新,使其符合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办学规模,科学设置专业,优化教师配置。
横县作为南宁市辖的大县,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又作为横县唯一的一所职业中专,承担着全县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自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致力于职业教育新体制、新机制的建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学校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办学吸引力增强,但是在学校办学机制和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却遇到以下困境。
(一)师资队伍建设缓慢
作为县级农村中职学校,近几年来学生人数增长加快,而专业教师招聘工作却跟不上,实训管理人员缺乏,教师队伍的建设缓慢。
(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经过国家示范校的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几个示范性专业与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仍停留在解决实习、就业等浅层次上。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没能与企业工作岗位真正挂钩,学校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也流于形式。专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学校布局和专业机构尚未真正形成,导致毕业生就业趋于低端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主要体现在学校整体布局的不协调,专业实训区域与课堂理论教室设置的不合理,专业与专业之间功能室混合,相当一部分功能室形同虚设。
(四)学校管理育人制度落后
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但流失生数量也不少。原因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学习纪律欠佳、学生认为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没有达到期望值。
笔者认为,要发展县级中专职业教育,必须从源头抓起,大胆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效能。
(一)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
针对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建立新机制。上级主管部门要把招聘权下放,并从资金上给予支持。由学校结合实际拟定招聘标准:针对行业和企业专家或专业技能人才适当放宽招聘条件,如在学历的要求方面不一定必须大专以上学历;在实训室人员的聘用方面,可返聘离退休的专业教师兼任或聘用比较优秀的毕业生担任。同时通过国培、区培等多种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专业课教师,继续定期派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培训,及时了解企业行业发展及岗位需求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二)建立和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在县级中专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学校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互惠共赢,必须建立和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学的长效机制。
1.整合学校自身资源,优化合作机制。具体如下。
(1)整合专业设置,实行专业对接产业链。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如把原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定位为汽车工程部,下设的汽车修理厂、汽车美容工作室,不再局限于学生的校内实训场所,而是面向社会开放,接纳社区人员的汽车维修、维护与汽车美容,从而使专业教育更贴近群众,学生也获得更多的实训与实践机会。
(2)校企共同渗透,培养融入式职业素养。从第一学期的企业见习开始,逐步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融入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工”与“学”的交替中,明白自己“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在学校里,自己是主体,在企业中,自己是主人,建立企业认同感,达到“准员工”的素质。学生通过阶段性的工学交替,通过与企业员工的接触,能很快地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
(3)实行竞争上岗、以职定责、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措施。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弥补师资不足;同时,通过滚动式的工学交替,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更多时间去企业参加实践,促进教师操作技能的提升。
2.充分利用优秀毕业生的榜样效应。即每个学期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开座谈会、做报告,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并学会规划自我职业生涯;优秀毕业生回校寻求合作时,学校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合作机会,这样既可以使优秀毕业生起到榜样激励作用,又可以为学生的实训实操提供更多的机会。
3.学校主动提供场所,邀请企业让生产设备、技术精英进驻学校,允许企业按照生产实际进行运作。企业把设备和师傅投入学校教学中,将生产计划和教学计划结合起来,和学校教师共同实施计划和改进教学。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领会到企业的管理模式,而且理解了企业文化,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企业也可及早发现企业岗位所需的人才,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依据,让学生进入企业即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每年备战技能大赛时,请行业或企业专家指导参赛学生,或把学生派往合作企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变能力,更好地适应技能大赛。
4.建立民主透明的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校企双方形成明确、可操作的机制,并在運行中予以不断完善。学校、教学、学生与企业、生产、员工间的利益关系、责权利要明晰,制订产权协议、各方责任书,从而保障校企合作有效地进行。
(三)构建合理的布局,充分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全面、协调地发展,将为学校树立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尽管学校是富有农村特色的中专,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尽可能地因地制宜,在现有的基础建筑上进行合理的统筹布局。专业区域的划分与布置要合理协调,专业实训区域与课堂理论教室应尽可能地相近,同一幢楼中不能安排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专业,且应各自为营,以便更好地管理。
另外,要真正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功能。自从 2008 年职教攻坚以来,学校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藏书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图书借阅量小、使用率低,图书馆形同虚设。要真正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一是阅览室、图书室的布置要合理,尽可能地设置在低楼层(如阅览室在一楼),方便师生课余借阅;二是充分利用教室前面空旷的地方,摆上休闲椅和书架,学生课间 10 分钟可以在这些地方下下棋、看看书;三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天,除了引导各专业的新生认识各自的专业实训室之外,还要请图书馆负责人向全校新生介绍学校的图书馆,并告诉他们如何借阅图书、如何进行资料索引等,培养新生查找文献资料的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发挥图书馆的实用性。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学校育人管理制度
1.适当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取消现行的行政班班主任制度,采用“导师制”。作为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素质差,班主任“压力山大”,而酬劳又低,所以绝大部分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适当改革,实行“导师制”。也就是所有任课教师均须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长导师,有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受导学生,导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与测定、班级日常管理与班级活动的组织,还要定期进行家校沟通、辅导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等。与此同时,导师的薪酬也要适当提高,在评优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导师。
2.把国学教育真正纳入学科教育。农村学校的中职生素质差,学习能力大大落后于城市学校的中职学生;同时他们普遍存在的特点是不自信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廉耻心,所以很有必要在学科中融入国学教育。如以专业为单位开展国学教育,每周开设 2 节国学教育课。学校社团在早晚读安排学生在校园内分小组诵读国学重要篇目,内容主要以立身做人方面(如三字经等)为主。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国学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在思想、行动上慢慢改变,成为德才兼备的中职生。
总之,县级中专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作为农村中职学校,要适应 21 世纪企业行业发展趋势,培养适合新世纪社会所需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任重而道远,需各方支持与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理论部.破解:中国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命题[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2]高 枫.广西教育发展报告[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