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毕芬
摘 要:新课程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注重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参与、发展、而非等分。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把尺子 关注差异 激励评价 内容丰富
一、多一把评价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相信大家都看过《两位数学教师与两个女孩的命运》这篇文章,讲的是两个在文学方面有着过人的天分,但在数学领域却一直表现较差的女孩,在中学时代遭遇两个不同的数学教师,她们的生命理念和生活方式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这两个女孩,就是妇孺皆知的三毛和大名鼎鼎席慕蓉。三毛她经常听到数学老师侮辱性的评价,国中时代的这种经历,在她倔强的性格中增加了怨恨、飘泊、敌视的成分。导致她一生难以收获爱情的果实。她追求奇异的生活方式,但不珍爱生命,她过早地、自私地结束了才华横溢的生命。而席慕蓉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个善解人意、尊重学生的数学老师。这个女孩从内心地感激数学老师,感激她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不足的尊重。从此,她与人为善、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不足,对生活充满热情,成为她德性智慧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赞许的评价是何等的重要,它会激励着孩子向上向上再向上。相反一贯的批评指责只会挫丧孩子们的志气,让他们意志消沉,作为一名老师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如果我们用爱来善待孩子,用美好的评价去激励孩子,我们的教育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1]
二、关注需求,关注差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变得精彩。像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每一个老师在上每一节课时,都是经过精心备课,力求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清楚明了。但在教学时往往没有实现预期应有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学生之间存在着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达到不同的目标。我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经常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进行分层次设置作业,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只要学生通过努力,达到了他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就应当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性评价,只有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能体现公平性,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同时也要关注差异、正视差异,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群体的和谐、最优发展。
三、激励评价,真正关爱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生年龄小,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奋进,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其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实实在在的体会:我们常常骂学生,批评他,造成的就是对立,孩子很难过。我们常常去启发他,激励他,这个孩子的力量、潜能就会被开发出来。所以我们多说鼓励的话,少说批评的话,鼓励带来的是激发潜能,而批评只是造成隔阂、造成伤害。当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激勵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众所周知,人在本能上对批评有一种抵触心理。但如果批评合理,就能起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因此,批评学生时要慎重,要讲究方式、方法,语言应该委婉,以情服人,让学生在接受批评时心服口服。还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给予充分的理解,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心换心,由“心理换位”达到 “共同感知”,才能让批评真正达到激励的作用。
四、评价内容要丰富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单一,不能老套,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学生听后肯定感到腻烦。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做到评价语言灵活多样。例如,上课时,学生回答问题完整而且声音洪亮时,教师就可以向他微笑给予肯定或者摸摸他的头给予激励。这些小小的举动、真诚的评价,都会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观看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堂实录时发现,当吴老师问: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占这个圆的。这句话对吗?学生意见分歧很大,吴老师没有马上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进行辩论。最后让学生感受到一定要强调“平均分”。案例中,老师对学生两种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的评判对错,没有轻易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这一片断中,吴老师没有随意表露个人意见,而是为学生创造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个自我表白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的状态下,引导学生逐步实现了知识的理顺和意见和统一。[3]
总之,评价要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着眼发展,注重过程,使评价成为满足儿童心理需要的成功手段,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激励评价,对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优化作用,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