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8-09-01 09:39梁大青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主观文本

梁大青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今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平时的语文教学都在学生语言实践上完成,所以,学生所进行的语言实践必须是踏踏实实的。

一、真实性

人们大都会这样以为,哪有学生不是在进行踏踏实实的语言实践,还有什么真实与不真实的区别吗?应当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有。如平时学生所进行的语言实践,都显得比较机械重复,要实践就是试卷性的复习实践,很少是学生阅读感悟的主观判断意义上的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做机械重复的练习,可以对所学内容烂熟于心。但最大的缺失是放弃了能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另一方面的训练,就是阅读感悟的主观判断。

近年高考语文命题有一个趋向,主观判断题多了起来,而且多是从即席阅读中猎取信息,通过自己的主观思维形成主观判断。这里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这样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猎取信息的能力、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整理加工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能力的形成都不是学生平时多去进行机械训练可以解决的。因此,教师必须看到语言实践中学生实践不真实的现象,必须力避如此之不良现象。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应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阅读更多美文和经典,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去进行充分而又真实的语言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联文阅读,不仅仅是单元体系中的联文阅读,还要注意单元以外的联文阅读。如让学生欣赏杜甫等文豪的古诗文,不能以教材篇目为满足,还要让学生涉猎更多的作品;也不仅让学生能够读熟,还要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实现朗读和美读。应当说,学生能够美读一则则古诗文,其所获取的语言实践是广泛的,也是真实的。

二、主动性

高中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严重压力的胁迫下进行的,他们的学习是欠于主动的,就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的语言实践而言也是这样。这种伪性的主动学习形成不了学生主动性的实践,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学生语言实践促进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可能。

人们在高考失利的学生身上得到比较深刻的教训。如学生在高考试卷主观题的判断上,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囫囵吞枣地读毕文本,然后套用平时进行主观判断的内容妄下结论,致使所做的判断不仅主观不起来,更不用说正确。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从源头上让学生进行主动性的语言实践。

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之源头上的語言实践该怎样?该让学生从自己所学习的文本开始。如让学生阅读哲学论文或随笔,让学生读有收获,让学生读有发现,让学生读有创造,必须让学生能够在读中善于比较,在善于比较的前提下进行质疑思辨,在质疑思辨中获取主动实践的可能。从平时的语文教学看,大多数学生是不生疑的,显得比较懒惰。这就需要教师力促学生生疑。学生无疑,督促学生去读思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在学生读文实在无疑的情况,教师不能就此罢休,不妨给学生创造“于无疑处有疑”的时空。如学习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力促学生的阅读能够随处发问,使得学生对人生境界能够从哲学角度获取主动而又真实的理解。

三、探究性

高中学生语言实践的探究如何?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笔者感到不可盲目乐观,因为好多学生在语言实践的学习中不是关注怎样探究,而是奢望比较多的机械接受。入选于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语言都是质地优良的,说其“一字一世界”,毫不为过;说其“一字一天地”,不为夸张。从文本看,即使是一个虚词、一个叹词,在文本的表达上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如相关的数词所产生的修辞效果就是那样的令人拍案叫绝。由于学生平时惰于探究,那些语言的美妙之处学生无法发现。好多高中学生对文本不能产生深刻意义上的感悟,其原因大都在此。

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极具探究能力的前提下,亟需根除学生探究的惰性,亟需解决学生探究习惯和探究精神出现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复杂,只要给学生以时空,只要给学生以引导,他们是可以探究的,探究也是多能获得成功的。在学生的探究不具成效时,给学生以“点石成金”之木,学生则完全可以获取立竿见影的效果。如高中语文教材中入选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学生阅读感悟外国文学作品,没有一定的探究习惯甚至功底是不能奏效的。一个作品出炉于一定的时代,一位作家创作的作品体现着自己的个性风格,也体现着自身的人生际遇。让学生去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不能仅让学生去读,也不能只让学生产生某些方面的好奇,而应当让学生去进行意义探究。探究相关作品,可以结合相关作品所处的文学时代特征进行。如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当学生熟悉相关特征后,会对当时许多作品进行意义探究,获取探究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225600)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主观文本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