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高效课堂,而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只有关注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才能演绎出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生成资源;高效;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1
作者简介:陈 玉(1986—),女,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在这里,师生的思维不断地发生碰撞,有一些是教师预设到的,还有一些是学生生成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捕捉各种资源,运用有效教学手段,推进课堂教学,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这样的课堂属于学生,这样的课堂令人兴奋,这样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精心预设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期待生成资源
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须是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丰富着预设。生成是动态可变的、丰富多彩的,它呼唤价值引领,但更需要充分预设。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用字母表示数》时,对例1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说说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两个、三个呢?再追问,“你能依次往下摆一摆,填一填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时,发现与预设一致,有四种资源:
并列呈现四种资源,教师提问:“谁愿意来跟大家说说四位同学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一号同学写到6×3就结束了,感觉小棒不能继续往下摆,二号同学知道后面可以摆很多,用省略号表示,三、四号同学知道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
资源的并列呈现,学生们一下子看到了作业中相同的地方,是小棒根数等于三角形根数的3倍,不约而同先用算式表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资源的比较中,感悟用字母表示三角形根数最完整。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半成品资源,把它们呈现出来,则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不应回避或遮掩,而应放大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聚焦问题,深化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二、敢于放手,善抓闪光点,促进动态资源生成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开放,教师要敢于放手,放手就是爱。学生能力来自“开放”。课堂教学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种意外资源往往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只要蕴含着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都要挖掘、开发、引伸、利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第20页聪明题:长方形被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图1)。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比梯形少180平方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
生1:作一条辅助线(如图2),找到和三角形一样大,多出的三角形就是180平方厘米,梯形上底:180÷20=9(厘米),梯形面积:(9+30)×20÷22=390(平方厘米);三角形面积:(30-9)×20÷2=210(平方厘米)。
生2:先添加辅助线(如图3),三角形面积:(30×20-180)÷2=210(平方厘米);梯形面积: 210+180=390(平方厘米)。
生3:在右边添加一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转化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如图4)。
總面积:30×20+180=780(平方厘米);梯形面积:780÷2=390(平方厘米);三角形面积:390-180=210(平方厘米)。
及时、敏锐地抓住学生的资源,在生生互动中,学习不同的方法,一下子激起动态生成的绚丽火花,创造出课堂中一个个意外的精彩!
三、捕捉学生错误想法,鼓励学生思考,对比讲解促生成
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室是出错的地方。”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出错是很正常的,有的错误属于不理解或者不会,更多的错误属于思维的不严密,或者学习经验的缺乏。教师更应该抓住学生作业本身的错误,将正确的资源与半成品资源进行对比,在比较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等式与方程》,要让学生理清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于是我选择借助了一道练习题:
班级中大多数学生是这样做的:
等式:36-7=29、50÷2=25;方程:6+X=14、y-28=35、5y=40。实物展台上呈现一份正确的,一份有错误的,教师提问:“大家同意哪份作业?”在对比作业、解释原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说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对于学生作业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教师提前告知,以经验的形式告诉学生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教师应该通过学生正确、错误资源的对比呈现,因势利导,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发现错误,明白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引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冷静面对意外,抓取有效信息,睿智处理生成资源
五、反思教学历程,善于总结得失,升华动态生成资源
再高明、经验再丰富、知识再渊博的教师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也难免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我们反思。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只有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才会随之不断增长。也只有学会反思,教师才能把平时教学中产生的动态资源加以积累、完善、创新,反思能加快我们成长的步伐,我们的教学也会越来越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灵动的、生成的,只有思维不断发生碰撞,才能让课堂更精彩。因此,教师要不断捕捉资源,选用合适的呈现方式,巧妙地推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在动态中生成、在生成中创生。
参考文献:
[1]叶 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9.
[2]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