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困生的存在是比较普遍的,他们在学习表现上呈现出相似的特点: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不感兴趣,然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人而异的。在教学中,学困生的表现很让教师和家长苦恼,要想改变学生的状态,我们要更加耐心地关心他们,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慢慢改变他们。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改变转化
本文依据作者自身的教学经历探讨与分享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方法。
一、 正确认识学困生
学困生在网上的定义只是学习成绩暂时较差的学生。大概在每个班级都有老师眼里的学困生,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应付作业,显然对学习不感兴趣,但是他们的成绩又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平均成绩,进而也拖累学校的升学率,影响学校的招生情况,这很可能就使得老师和学校对贫困生的态度变得恶劣,感觉他们很难提升成绩。然而我们会发现这将是个恶性循环,如果不改变,于各个方面都将是坏结果。
我们要认识到升学率不是最重要的,国家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升学率这一数字,而是社会人才。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特长,每个学生都是国家的花朵,而且学习这件事关乎习惯与环境,需要时间和指引。每个学生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们要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先成人再成才,这也是我们国家培育学生的原则,同时我们这样做才是尽职尽责,在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相反如果学生处处遭到嘲讽与批评,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就会变得消极与黑暗,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创伤,也影响社会氛围。
二、 了解学困生的成因
据统计,学困生的成因大部分都是非智力因素,比如性格、家庭、体质等方面的缺陷,这些都会成为学困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或许学困生心里有许多担忧的事情,我们不去和他们交流,就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欠缺,而在这个快速进步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一个终生学习的态度,作为老师,我们要为学困生的未来考虑,教会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学会学习,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三、 學困生的转化的策略
学困生的转化意味着学困生的改变,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通过阅读心理书籍和咨询心理专家,我们总结了以下改变学困生的几个方法:
(一) 找到学困生的亮点,制定方法并指明目标
学困生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但是学困生和其他学生待在学校上课的时间一样,一定会有他们表现好的时候,我们要让学困生回忆起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回忆当时他们认为自己在认真学习的时候,然后进一步询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怎么做到的,并给予他们鼓励,鼓励他们继续在这方面好好表现,只要按着当时的做法去做就可以。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比如给他们减轻作业,上课时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对他们友好等等都会改善学困生的行为。首先制定清晰的小目标,比如上课时不乱讲话,课后作业一次完成等等,告诉学困生如何改变,让他们具体做什么,使目标清晰起来。而笼统地告诉他们,比如老师会诚恳地劝导学困生你们要认真学习啊,但是认真学习这件事他们很难做到,这是一个悖论。他们不知道怎么才是认真学习,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制定清晰的小目标,一步步改变,并不断增长学困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慢慢地还会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二) 真正激励到学困生,激起他们对学习的欲望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学困生的情况不一样,老师们要与学困生本人、学困生的家长或者其他同学了解学困生的情况,这时一定要非常尊重学困生,不要让学困生出现抵触心理,然后再和学困生进行深入的谈话,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快乐,让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在激励学困生时,老师们用的方法一定要让人印象深刻,给他们造成思维上的冲击,改变学习难、学习痛苦的观念。比如可以让往届的得到转化的学困生来做一场演讲等等。
(三) 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习惯,坚持改变
有了清晰的目标,学困生也有了新的正确的观念,逐渐热爱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这时我们要为他们创造环境,帮助他们形成学习习惯。首先是来自各科老师们亲切的关怀和帮助,然后是家长的支持,在家里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可以的话陪伴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最后老师可以给学困生安排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同桌,激励学困生学习。这样学困生便可以慢慢改变。
四、 总结
学困生不是特殊的学生,但是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改变不良学习习惯,上述改变学困生的方法经过实践是有效的,但是需要老师们和家长共同努力,投入时间和精力,帮助学困生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赵赞民.构建内涵丰厚的高中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
[2]郑金才.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
[3]李敏.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4]张丽,付庆龙.如何有效实施高中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5]涂红.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2).
作者简介:
黄艳,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