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使命是价值引领

2018-07-26 04:25徐佳
新课程·教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民族精神历史教学

徐佳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将中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民族精神的养成,需要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推进:借助史实为民族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利用图表架构学生直观感知历史、激发情感的桥梁;结合本土资源,为民族精神的培养增添凭据;结合现实的实践手段,形成良好的氛围,升华民族精神。

关键词:价值引领;历史教学;民族精神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民族精神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个人品质、精神状况,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的。注重民族精神的养成,能为中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动力,推动青少年的成长。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实质就是培育学生人格,让精神立起来,养育成长,服务人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而中学历史学科在青少年价值引领、民族精神养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知识与技能虽然可以产生力量,过程与方法也能培养能力,但从历史知识中挖掘出的价值观却能决定方向。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实现价值引领,共促民族精神的养成。

一、史实奠定基础

历史课,一方面故事性强,易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易接受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历史课本身就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载体。因此,我们需立足书本,钻研教材,充分开发其中反映民族精神的史料,进行适时的价值引领。

如北师大版《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材中只有对战争经过和丁汝昌、邓世昌等典型人物的介绍,而对普通官兵英勇杀敌的描述不多。在教学中,可以补充这样一段史料:“众士兵均狞厉振奋,毫无恐惧之态。当予巡视时,一兵负重伤,同侣嘱其入内修养;及予重至此炮座,见彼虽已残废,仍裹创工作如常。”

通过史料的解读,一幅士兵们舍生忘死的景象,就能更直观地呈现出来。而学生也能在学习中,被中国士兵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感染。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触动和教育。所以,通过史实奠定基础,将史料教学与情感培养有机结合,更能发挥出历史教学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养成作用。

二、图表构架桥梁

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呈现本民族的图画、地图、图表,利用这些材料再现真实的历史。

叶圣陶谈写作时说:“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琢磨体会历史情境,投入自己的“情”,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境”。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图画细节,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历史事件中。比如说,教师在展示唐朝《步辇图》和文成公主入藏的行程图时,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结合教师讲解的禄东赞求婚和文成公主入藏历尽艰辛的史实,以及文成公主入藏后对于吐蕃的贡献,使学生在倾听中受到感染,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吐蕃一心求婚的原因是什么?布达拉宫供奉着文成公主的塑像,说明其在吐蕃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这又能体现什么?”最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指导,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体现的“合同为一家”的情境中。

至于课文中的图表数字,则是推敲事理的一种“依据”,能带给学生更为直观和肯定的感受。如《从郑和下西洋到闭關锁国》中,呈现了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对照表,其中船数、航船大小,尤其是随航人数27800与88人的显著对比,更有视觉冲击感,更能凸显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让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再联系到我们的远洋航行是公平、和平、友好的,而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伴随着殖民扩张,更能让同学们认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三、实物增添凭据

常州地区本身就拥有非常多的本土资源,能够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为历史教学增添凭据和更真实的代入感。无论是距今6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常州先民遗迹;还是近现代历史上一批批为救亡图存、前赴后继的革命先辈的事迹;以及仍保留的风俗、方言等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开发这些,能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家乡发展的热爱之情,对祖国日益强大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朗诵强化感情

深情的朗诵,能烘托气氛,震撼心灵,形成感情共鸣。例如,八年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学习,我请同学来朗诵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伴随着饱含激情的朗读声,长征的艰辛浮现于眼前。最后,读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在那种激情的诵读中,也让同学们感受到革命者的大无畏和革命乐观精神。通过这样的朗诵,同学们也更能体会长征精神,认识到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当然,教师引领学生从心底里“长起”价值观,是一件任重而道远之事,它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人有理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让这个理念实现,最好的办法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所以我们初中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提高民族精神养成的途径,挖掘历史中的情感道德因素,通过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用价值引导学生“回溯源头”,用智慧与学生“传承命脉”。历史不可复制,民族精神却能传承。

参考文献:

[1]成立,王志红.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民族精神[J].新课程(中学),2013(7).

[2]王少莲.历史价值观如何在学生心底“长”起来?[J].历史教学,2016(7).

[3]毛经文.比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使命是价值引领:以“辛亥革命”一课的妥协智慧教育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

?誗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民族精神历史教学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