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7-14 10:22张莉
新课程·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主体高效课堂

张莉

摘 要: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仅仅是教育对象和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忽视学生这一丰富的、鲜活的宝贵资源,而把精力集中用于教师的教,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即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因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使得课堂仅仅呈现表现的繁荣,致使学生像木偶一样配合教师,不仅学得累,还毫无收获,更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生资源;教学主体;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仅仅是教育对象和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因此,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关注“本我”。教师出于对场面的习惯性控制以及对学生的不信任,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其他课程资源,却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实施、建构和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新课标指出: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无穷的。对学生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充分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可以推动现行的教育模式的改革,促進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开发学生资源呢?接下来,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一、巧用学生兴趣,收获高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一课第三框《入乡随俗》,我以一位虚拟的小王同学,设计了一趟泰囧之旅。小王在途中,碰到很多问题,比如,当他到达泰国时,如何跟泰国人打招呼?熟悉了之后可以勾肩搭背吗?在泰国旅游时,穿的衣服的颜色为什么会引起当地人的不满?泰国的年轻人与长辈同坐时为什么总是比长辈坐姿低……?随着小王碰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同学们讨论的异常激烈,在领略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更明白了入乡随俗的重要性。

二、利用学生经验,收获惊喜课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最天然的自然资源,作为教师要适时引导,善加利用,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得听,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得讲。

我在上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第四课第二框《用心交友》中“在平凡中让人感动”这一内容时,让学生一起分享“平凡中的感动”。有一位平时上课不太发言的男生主动举手发言,他分享了两个他的同班同学,在他成绩一落千丈,丧失信心的时候默默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努力,放了学相约一起帮他补课的故事。他说,这件事于他的朋友们而言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就像救命稻草一样珍贵。说着说着,眼眶都湿润了。是呀,如果不是他的分享,很多同学只会感觉到他的成绩不断变好,哪有人知道过程是如此的艰辛,又有谁知道那两位幕后英雄呢?这难道不是对这一上课内容最好的诠释吗?经由他的带动,很多同学开始回忆起来,积极发言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畅所欲言,一起分享生活中最最普通而又真真难忘的朋友之情。

三、活用课堂生成,收获多彩课堂

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开放的教学中,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在课堂交流中涌现出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意料之外却非常有用的,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加以整合,定能收获更多精彩。

有一次上课,当我说到“竞争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实现双赢”这一内容时,一位学生在下面嗤之以鼻:“怎么可能,我爸说的,什么是竞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刚说完,一些学生哄堂大笑,却也有不少学生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哦?那我怎么看到你问某某同学数学题的?你现在这么说,某某同学会很害怕哟!”这位学生很不好意思。我因势利导,反问学生:“那你们说说,学习中竞争这么激烈,帮助其他同学的人是不是傻呢?”同学们异常兴奋,讨论得非常激烈,最后得出结论:谁都不会擅长所有的学科,你在优势学科上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愿意在你的弱势学科上帮助你。我顺势总结:“就是嘛,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只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这种课堂上的意外“惊喜”,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内容,更能通过学生的思辨,真正懂得在生活中,竞争和合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道理。

四、妙用学生差异,收获成长课堂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成相同的树叶。”在教学中,也不存在两个完成相同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文化环境以及学生已有的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智力类型差异、个性特征差异等。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视、尊重学生的现实差异,并且能巧妙运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收获,有所发展。

学生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当教师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情感以及课堂中的即时生成等引入课堂,真正让学生资源成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时,学生才会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也才会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我们一起用邓小春老师的一句话来互勉:生活有多美,生本课堂就有多美。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教学主体高效课堂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数学课堂魅力的提升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放手教学,让孩子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