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
【摘 要】 小学的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更好的形成人生价值观和语文的思维能力,也让语文教育逐步从单纯的听说读写的模式里走出来,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既有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又有人文素养,这种云纹教学才是成功的。
【关键词】 部编版;阅读;语文教学
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强调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利用各种图文去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同时,也对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建议,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方向,让所有人对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再是一筹莫展,十分有利于孩子们的日后语文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识字或者单纯的听说读写,主要是对语文解题技巧的训练,对识字的训练。但是,当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不只是学会,更应该是学生从语文教学中获得的收益,也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和人生观与个人情操的培养与养成。
优秀的语文作品,即部编版语文教材内收录的文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性格。除此之外,小学阅读教育是培养学生们阅读兴趣的关键,学生们拥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主动去寻找课外读物,自主阅读,能够更好的扩宽学生的个人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效的阅读。
二、利用小学阅读构建语文文化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语文文化素养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巧,而是一种从小用到终身的综合文化素养。
我们曾经更多的注意到语文的工具性,利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去获取,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语文在带来良好的识字能力、表达技巧和写作能力之外的素养,也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老师在培养文化素养的时候总是追求更为标新立异,希望更为奇特的语言和思路,这并不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我们需要追求的是让学生们能有所联想和有所真是表达,阅读文章时能将现实和文章内的描述进行连接,能想象出文章构思的画面,对一个观点可以说出看法和支持自己看法的理由,而不是人云亦云,这就是一个语文文化素养的构建,也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小学教育的改革。
三、阅读是培养感情和养成阅读习惯的最基础方式
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文章中的情节吸引和带动,文章内含的情感和价值观也更容易在这种双向的互动中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去,学生们对人物情节的关心,也就会升华到对自然、对社会、对国家的思考之中,领悟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情感,从而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而这种能吸引到学生的文章可以更大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对该文章的反复阅读或者对课外读物的有目的性阅读,都可以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有助于日后的学习、工作,更为快速地获取知识,是可以获益终身的能力与习惯。而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養,不用太过于苛刻,爱护图书,能够边读边思考,寻找出感兴趣的表达手法和描写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我们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而不是技巧等方面的训练。通过阅读课文和课外扩展读物,不断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出阅读兴趣,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学会怎么去阅读一本好的文章都是当前阶段的教育任务。在关键的阶段不能只要求学生认识字,认识词,我们需要的是一粒“火星”,点燃学生对于阅读的激情,达成一个受益终身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娄屹兰.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提前识字”的编写新意与教学策略[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