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反思性学习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2018-07-13 04:59:59邵世光高二华沈洁
高教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反思性学习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

邵世光 高二华 沈洁

摘 要:在职业教育中实施反思性学习是现代职业教育使命、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信息时代的需要;职业教育反思性学习具有可养成性、目的性、自主性、需要科学态度和多维评价等特点,实施的策略包括基于任务的反思性学习和基于学习方式的反思性学习两个方面,学习的水平可划分为描述性、止于目的、生成性和批判反思水平四个等级。

关键词:反思性学习;职业教育;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175-03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lective learning is required for the ideas of tradi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iss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core quality and the information age. Reflective learning method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be cultivate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onomy and purpose.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are needed for it. The strategi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lective learning include: reflective learning based on task and reflective learning based on learning style. The level of learning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 description of learning materials, accomplishment of the goals, generating new ideas and critical reflection of the results.

Keywords: reflective lear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learning styl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反思”在西方哲学中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1]。反思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反思性思维,是对通过感觉获得观念的再认识,即对思维进行思维的认知活动[2]。杜威认为,反思性思维是一种最好的思维方式,并将其引入到教学之中,提出了“教学五步”。受其影响,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它以“学会教授”和让学生“学会学习”相结合为终极目标,为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4]。反思还可以是一种学习方式——反思性学习,即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5]。在人类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社會对职业教育人才素养的要求,正在发生质的改变。这种改变集中体现在建立于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上的良好思维和意志品质的养成,信息处理、交流协作和终身学习等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而促进这种改变的有效支撑是新型的学习方式,包括创新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等。

一、职业教育需要反思性学习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关注信息时代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之养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反思性学习的朴素实践古已有之

职业教育发源于古代的学徒制。学徒制教育的特点是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实用;教的方式是教育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由简到繁;学的方式主要是耳濡目染加模仿,直到完全掌握技艺[6]。在授徒过程中,师傅一般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授手艺,同时灌输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行规,但对“行当”系统理论的传授存在一定困难(限于条件和能力)。这样,如果要想学会、学好,最终出师,学徒的用功、用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用心”就是指学徒在学的过程中的体会、领悟,以及对问题的不断、深入反思和反思后反复的实践检验。

(二)现代职业教育使命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专业论认为,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为了职业的教育,其价值就在于促进就业与服务发展[6]。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一般认为通识类教育应与专业知识教育并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专业知识和通识类的知识通过具体的职业活动,让学生去主动建构职业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得到职业的熏陶,那么就有利于育人宗旨的实现。而这一过程的具体实施,离不开包括反思性学习在内的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三)新时期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认真研究、制定不同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据此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在众多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启动的核心素养框架项目比较有代表性。该组织的报告认为,核心素养的中心是反思性思考与行动[7]。2016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项目组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中,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三个方面、六大因素和18个基本要点,其中与反思性学习有关的就有乐学善学、善于反思,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要点,说明反思性学习在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

(四)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产品的快速创新和全球贸易[7],特别是我国为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而提出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战略,使得职业的种类扩大、更替速度加快,岗位工作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这样,学生如果在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后浅尝辄止,不去总结、思考,不去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尝试去改进、提高,使学习活动仅停留在经验层面,则在未来发展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在学习中,能够运用好反思性学习的方法去自觉地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反复实践,使思维进入理性认识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8]。

二、职业教育反思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化为支撑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这一特点既可促进职业教育反思性学习的开展,又可突显出反思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一)反思性学习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培养而逐步形成的

反思性学习基于反思性思维,而反思性思维的形成是可以通过思维训练来实现的。正如杜威所说,思维需要细心而周到的教育指导,才能充分地实现其价值[9]。学生在缺乏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在信息化环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求与指导,渐进地训练,逐步形成反思性学习意识,并最终养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

(二)反思性学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与其它类型的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比较准确的目的的。而人的思维是受控制和有意识的,确定了目的,就有了反思性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就是说,职业教育课堂上的反思性学习是有任务的,但由此而生发出的反思性学习意识和习惯,是辐射性的,受益终身的。

(三)反思性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行为

反思的一个重要涵义是主体以自身为思考的对象,所以自主性是反思性学习的应有特征。信息时代要求学生要发挥自主性和参与性,在学习中不断反思。无论是信息化课堂教学,还是跟岗、顶岗实习,学生都要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在面对问题时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地、自觉地、坚韧地和持之以恒地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但强调自主性并不排除争取帮助和与人合作。

(四)反思性学习需要科学态度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通过反思性学习去认识规律需要学习者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使用缜密的科学思维,实施合理的科学方法。这样,如果学习的结果是顺利地实现了学习目标,则学习者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果学习的过程或结果遇到挫折,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继续通过网络资源等查找问题,设计策略,直至问题解决。而这也正体现了反思性学习的本质。

(五)反思性学习效果需要多维度的评价

多维度评价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的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为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学习的结果不仅是一个零件制作的完成,还要考察学习过程中、学习后学生行为水平的变化,如合作精神、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价值观、自我调控能力等,而这些大都是隐形的,也不是通过一節课、一门课就能够发现的。所以,基于反思性学习的学生素养评价,应是多维的,需要教育者深入思考、科学设计、仔细观察才能给出。

三、职业教育反思性学习的一般策略

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反思性学习的策略可以分为基于任务的反思和基于学习方式的反思两个方面,前者是针对任务完成的前中后不同时期的顺序反思,后者是对学习方式本身的反思。

(一)基于任务的反思

借鉴反思性实践代表人物萧恩关于反思类型的划分,把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也分为两种,即任务中反思性学习和对任务的反思性学习,后者又分为任务前和任务后的反思性学习。

1. 任务前的反思性学习。传统上为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教师会责成学生预习,目的是让学生简单了解学习内容、操作过程和学习任务,为顺利完成任务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实现对学习任务的简单了解,没有教师的参与,所有内容都要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进行学习、掌握。任务前的反思性学习则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分,是要通过网络在课前对理论知识、操作过程进行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完成识记和理解的认知要求,然后循着三条路径发展:

第一、完全理解理论知识,认为操作流程合理,可能的结果合理,则进入课堂后理论知识不需继续学习,只进行实践的操作,并注意对操作流程和结果的思考、提升。这一途径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思性学习,但可以完善反思性学习的环节。

第二、对于学习内容不能理解,于是问题产生。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查找资料,或与教师(师傅)、其他同学合作解决;也可留待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

第三、对预期的实践结果产生疑问,则要反复研究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通过网络求得教师(师傅)或其他同学的帮助,或留待实践中观察。

任务前的反思性学习与预习的不同表现在:教师通过网络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完全掌握的知识,课堂不需重复;完成的学习任务(如进阶作业)是学习评价的一部分。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前学习非常重要,在此阶段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意义等同于其它环节。

2. 任务中的反思性学习。即在学、做过程中的反思。如果学、做的过程一气呵成,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就可以进入任务后反思;但不可避免地,学生在学、做过程中会出现疑问,遇到难题,这时即进入反思程序。第一种情况:重复之前操作,得出预期结果,证明原因是误操作。第二种情况:重复之前操作,得不出预期结果,就会出现两种可能,一是预期结果错误,学生可以在反思中纠正错误;二是原理正确而操作流程设计错误,这就要根据原理,分析、研判流程设计的问题所在,进而利用网络资源与合作探究,在反思中设计新流程,并最终得出预期结果。

3. 任务后的反思性学习。一方面,任务的完成如果“一切顺利”,则要在事后思考成功的原因,提炼经验;利用网络资源,综合分析流程与结果的经济效益,以及对环境、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思考能否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并作为下一步技术创新的起点。

另一方面,对任务前、任务中遗留的问题,进行思考。按照理论知识(原理)、操作流程和操作结果的顺序,对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次进行反复的探究,找出原因,设计新流程,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直到问题的最后解决。这个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强化的过程,也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建构过程。在问题基础上的反思,和在反思基础上的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创新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从业者的重要素质要求。

(二)基于学习方式的反思

在任务完成后,学生可以将反思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进行比较,总结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的有效性和牢固度方面,以及在学习兴趣、思维方式、与人合作和对企业认同等方面的改变。这样的反思会促进学生加深对反思性学习的认识,提高对反思性学习的兴趣,促进反思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职业教育反思性学习的水平等级

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既包括了反思性思维过程的智力活动,又包括探究过程的实践性活动,还包括使用文字与符号形成总结、提炼经验的活动。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行的,是隐性的,而实践、总结的过程是外显的,教师(师傅)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任务完成质量、个人行为改变和信息素养提高等方面,通过观察、网络互动、面谈、纸笔测验、作业中的“思考”、工作日志中的“反思”和小组会议中的交流等多元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借鉴Van Manen、Sparks-Langer等人关于反思水平的划分方法,对于信息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反思性学习的水平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0]。

(一)描述性水平

只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和一日工作情况等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或网络互动,如普通的实验报告、课堂笔记、简单的书面作业或描述性的网络交流等,属于反思性学习的最低水平。

(二)止于目的的水平

在目标无法达成时,利用网络资源或挣得他人帮助,实施对操作过程的纠错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生成性水平

对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操作流程的科学性有自己的看法,并积极进行反思;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生成性(相对于预设的)的操作结果进行深入探究,并进而得出新的结论,形成新的方法、规范,甚至是发明、创造。

(四)批判反思水平

超越实验、操作层面,综合道德与伦理的标准,对任务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终极思考,并通过新的探究过程,优化工作流程,提升产品品质,获得新的发明。

G.J.Posner在阐述教师成长的本质时,总结出了“成长=经验+反思”这一公式[11]。笔者认为,一名职教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可以遵循这样的公式:成功的学生=学+做+反思。反思性学习意识的形成和反思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无论对于哪一类学校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如此。但只要我们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施以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辭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423.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彭小础.反思性教学与常规教学之比较[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4(1):74-77.

[4]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57-63.

[5]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J].上海教育科技,2002(8):43-46.

[6]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345(4):34-56.

[8]楼黎社,张晓晶.把握认知心理促进反思性学习[J].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2007(5):18-19.

[9]单中惠.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55-62.

[10]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30-34.

[11]王芳芳.提高汶川震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反思性学习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01:02:23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0:40:20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53:00
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9:53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3:38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10:13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