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
摘 要: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强调第二课堂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第二课堂建设原则;并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学院为例,介绍了第二课堂建设举措与第二课堂育人效果。最后,文章建议,各高校应当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实现全人教育的育人目标。希望对其他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第二课堂;高校;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3-0114-03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meeting of great importance taking place during the decisive stage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at a critical moment 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during which tim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it suggests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its own condition into consideration, combining explicit education and implicit education to help students to hav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universities to construct the second class.
Keywords: new era; the second class; universities; educ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引言
目前,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优秀人才的不断输送是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在加强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牢固树立其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除了第一课堂的育人途径,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对于在高校内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一、新时代要求下的高校育人工作
(一)结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育人工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当代青年所担任的历史重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精神,高校的育人工作必须结合新时代要求和青年學生特点,综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始终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广大青年学生紧紧团结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第一课堂即正规的课堂教学,提供的往往是理论知识,但通常缺乏实践,因此无法满足对于实践的要求。如若只依靠第一课堂,则无法实现全人培养的育人目标,尤其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都必将存在不足之处。“第二课堂是针对第一课堂而言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课程之外自愿参加、有组织进行的各类活动。”因此,第二课堂能有效补充第一课堂的理论实践功能,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的目标。
二、第二课堂建设原则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其形式与内容必须结合学生特点、社会需求、学校环境等众多因素,以达到育人效果最佳化、最大化,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为例:
(一)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原则
正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也应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因此第二课堂的建设应当坚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的特征,根据不同学院,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第二课堂的内容。
我国高中阶段的外语学习,基本以应试教育为主,更侧重的是学生读、写、听的能力,而在学生的口语能力这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不爱说、不想说的情况。为此,我院的第二课堂内容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开口说、大胆说,如英语演讲大赛、英语辩论大赛等。
此外,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在当今高校,主要矛盾亦有不同表现。以我院为例,随着学院双专业、双方向特色的不断推进,学生对于自我发展的要求逐渐提高,单纯的英语类赛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因此,今年的短剧大赛,和以往不一样的是,不仅仅设立了英语和日语组,还增设了法语组、葡语组,满足了学生不断变化着的发展需求。
(二)符合国际化、社会需求
第二课堂的建设,应当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素质过硬,同时又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外国语学院根据学校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独特新颖的第二课堂育人工作方法,结合学院双外语、双方向的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多语能力,同时学生注重将个人专业与国际接轨,提高学生全人综合素质能力。
(三)内容形式多样化
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内容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较少,所以第二课堂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社会需求等的基础上,在内容以及形式上多样化。为此,我院积极探索创新第二课堂内容、形式,组织开展了多外语活动如英日法葡短剧大赛,专业类语言赛事如英语辩论赛,公益志愿活动如珠海博爱护老院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如三行情诗大赛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多语能力、综合能力以及服务意识。
(四)结合各高校实际特点
第二课堂建设还应当将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列入考虑范围之中。我校位于广东珠海,临近港澳地区,周边亦有多所高校。因此,我院积极参与由亚太传播交流协会主办的澳门“商骄”商务英语演讲大赛,并多次進入澳门总决赛,取得优秀成绩。此活动得到澳门特区政府、中央驻澳领导机构高度重视,成为一项品牌盛事,更增进了澳门与大陆学生之间的友谊。另外,为加强珠海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我院与中山大学合作举办了公益类活动——公益广告征集大赛,促进了两校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公益之心。
(五)学校给予必要支持
高校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全人教育不可缺少,也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丰富有效的第二课堂内容,能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有必要充分重视第二课堂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保证第二课堂顺利进行,且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第二课堂建设举措
(一)学生干部培养
优秀的学生干部,能在学生群体中起到良好的榜样带头作用,在优秀学生的积极影响下,有利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第二课堂各类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院内学生干部的支持,因此,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建设
作为学生群体中具有引领作用的学生干部,其思想水平会不可避免地传达并极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学生,因此,在第二课堂建设中,需加强学生干部思想建设。为此,外国语学院定期以各学生组织、各班级班委为单位,以学生干部为主要参与对象,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如,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主题会,通过这些学习会,首先让学生干部及时、正确地领悟相关精神,再辐射广大学生,让大家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自己担任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2. 建立和完善评奖评优制度
合理的激励制度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引导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为此,学院的评奖评优将第二课堂纳入考察范围,鼓励学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进步,同发展。这样,既能鼓励专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第一课堂的限制,积极参与学院学校的各项活动;又能督促在第二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紧抓专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此真正实现全人教育。
(二)创新第二课堂内容
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通过实践育人等途径,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在此基础上,学院秉持“求实、进取、务实、创新”的理念,发挥专业优势、发扬外语特色,打造了一系列精品工程,为当代大学生展现青春活力提供舞台,助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在生动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 打造品牌活动
学院始终积极贯彻执行“好学北师、活力北师”原则,力行“一院一品”,致力树立外院品牌,打造外语类特色活动,以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为导向,使学生全面发展。如前所述,学院第二课堂活动重要目的在于让广大外院学子开口说外语,实际运用外语,为此,学院每年开展英日法葡配音大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第二课堂的一系列专业类赛事,既能以赛促学,同时也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公共演讲能力、商业策划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等。
2. 定期开展英语角、日语角
在第二课堂内容建设上,不仅要确保活动对学生具有必要的吸引力,同时也要让活动辐射最广大的学生范围。竞赛虽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效果、创造学习氛围、提升综合素质,但竞赛所覆盖的学生范围有限,且惠及的学生多为专业学习表现本就优秀的群体,而对于专业表现欠佳的学生,其第二课堂的活动建设也必不可少。为此,学院每周定期开展英语角、日语角活动,并安排专业的外籍教师参加,公开面向外国语学院甚至全校学生,以期让活动惠及最广大的范围。
3. 倡导公益活动
当代大学生不仅仅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佼佼者,更是一个社会人,应当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成为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因此,第二课堂的建设还必须体现并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外国语学院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将公益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既包括服务于广大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子的活动,如 “旧书新生”二手书交换,也包括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的珠海博爱护老院志愿服务、 “为爱发声”关爱聋哑儿童活动,也有助力公益事业的公益广告策划大赛等。通过开展多项公益活动,让学生放眼社会,关心社会,成为既强调自身进步,又关注社会发展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创新文体活动
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其内容必须多样化。因此,适当的文体活动也是必要的。为此,外国语学院一直致力于创新文体活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如三行情诗大赛、外语歌唱大赛等,为学生抒发情感、表达自我、提高创造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5. 不定期举办各类讲座
为优化学习环境,增强学术氛围,促进借鉴吸取优秀的语言学习经验,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尤其是就业竞争力,学院积极举办名师讲座、外教讲座及学习就业指导讲座,每学年在三十场以上,以充分利用优良的资源,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指导。
(三)举办主题班团活动
在高校中,以学生个人为基础,形成了班级和团支部。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大多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进行宣传或参与。因此,第二课堂中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举办主题活动,不仅宣传面广,有利于达到第二课堂学习效果;同时灵活性强,可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灵活利用各班的课下时间,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如,近期,我国广泛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党的十九大相关会议精神等的一系列活动,为及时地、正确地引导我院學生领悟相关学习要求,使学生们的思想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学院以各团支部为单位开展了多场主题学习活动,广泛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活动后撰写并提交学习心得,其对国家时事、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认识皆得到了提高,同时对当代大学生所担任的历史重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第二课堂建设成效
第二课堂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阵地,我院历来高度重视,并对第二课堂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学院领导、全体教师的指导下,第二课堂建设成效显著,学生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综合素质逐渐提高。
(一)考研率、出国率高
截至2017年9月1日,外国语学院2017届毕业生出国考研率达到18.4%,其中英语专业出国考研率超20%。在毕业生考研出国留学的学校中,不乏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约克大学、杜伦大学、巴斯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法国、美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
(二)专业四级考试首次通过率高
在2017年全国外语专业四级考试中,英语专业2015级四级考试首次通过率高达78.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38个百分点。日语专四通过率7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
(三)交换生和海外游学人数逐年增多
学院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交换生项目以及海外游学项目,鼓励学生获得海外学分,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强化语言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仅2017年,通过学院与学校两级选拔,我院共有16人成功通过学校交换生项目、游学项目选拔,赴欧美、日本等国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
(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在改革第一课堂,充实第二课堂的基础上,学院强调学生走出北师珠,利用更大的第二课堂平台锻炼自己,以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如参加省级英语演讲大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口译大赛等,并学院指定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赛前指导。近三年,我院学生获国家级以上奖励4人,省级以上奖励31人。
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因此,高校的育人工作必须重视第二课堂建设,结合自身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第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成瑶.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戴玉芳.德育目的刍论[J].九江师专学报,1989(4):30-34.
[3]贺永锋.新时期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0.
[4]蒋雪梅.第二课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18-19.
[5]马晓君.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经济师,2017(8):252-253.
[6]梅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7]聂怀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效建设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7(8):54-55.
[8]魏蕾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