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了人文素养教育的含义,对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探索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实施的策略,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高技能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把目标定位放在了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这不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是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需要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高职教育要上新台阶,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已经成为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养内容丰富,它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指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完善人性的教育,是人类在吸收、传播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科学的基础上,使其内化为人的修养和内在品格的教育。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人性善和美的教育,正如《大学》中指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具体是指通过对文、史、哲、艺术等人文及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传授与吸收而内化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质和科学素质,使高职学生在日常行为和人际交往方面,能够正确地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必须具备为其职业无私奉献的态度和精神思想的祖国建设人才。
二、宁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高职院校招生数量迅速增长,但学校在教学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只是片面追求学生的升学率、就业率,在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严重的功利思想,致使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整体状况较差。笔者对宁夏六所高等职业院校近3000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进行实地问卷、网上问卷和个别访谈等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5%的学生了解并具有人文素养,15%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内涵认识模糊,10%的学生不知道何为人文素养。他们的人文知识贫乏,主动阅读古代和现代优秀文化知识的学生只有38%,对文史哲及时事报道关注的学生只有15%。他们把上网聊天、玩游戏和听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时尚,很少有学生自觉地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对学校安排的语文、政治、历史等课程的学习只是敷衍应付,甚至有逆反心理;对个人的前途消极悲观,没有人生追求的目标,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价值取向更是迷茫困惑,即使对个人的专业,也是一知半解,基础知识不扎实。他们面对挫折和压力,畏惧退缩,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师、同学和朋友缺乏尊重与关心,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愿意与人交往、主动关心他人的学生只有34%,有11%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另有20%的学生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三、造成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较低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受经济大潮的冲击,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全社会都将目光投向科技。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科学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高等職业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滞后,缺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办学理念。此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的高端技能人才。
2.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低、教育方式存在问题,还有不少学生父母离异,从小无人监管。其结果导致这些学生的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水平差、学习缺乏动力,往往以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学校在课程设置比例上严重失调
高职院校教学规划中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不够重视,存在重视专业教学与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具体的教学过程方面都是在为市场经济服务,学校基本上变成了高职学生技能培训的场所,专业课安排比率远远高于人文素质培养教育课程,高职院校领导及普通教师都忽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真正内涵。
4.师资队伍配备比例严重失衡
在高职院校重技术、轻人文的观念影响下,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与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在人员配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匮乏,而专业教师队伍庞大。专业教师很少关注各个专业领域中与人文知识相关联的问题,他们认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不高,学生未来发展前景不够广阔。
5.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认识存在问题
因为社会的导向和家长的期望,高职学生热衷于对实用技能的学习,而对人文知识逆向接受,甚至拒绝学习。他们认为读名著、学哲学与其专业无关,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没有多大的作用,不如学专业技能实惠,久而久之,致使许多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不高,认识问题思想狭隘。
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
1.从思想上转变职业教育的观念
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要通过学校大环境来实施,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学院领导的大力倡导和高度重视是最强有力的推动力。现行的高职院校已经体现了自身办学的特色,应该把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 “实用性”“技能性”上,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学校应将“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抓,建立各项配套的管理机制和施行办法,学校要在教学规划中设置人文素质类课程,支持和鼓励教师改革现有的教材,加入一些新的人文素质培养内容。比如,可以将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列入大学思政课程。同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状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研究,视其状况实行学分考核制,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督促学生重视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学习,最终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2.整合、优化教师队伍
人文素质教育实施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学科的教育来实现,但高职院校这些方面的师资配置还比较薄弱,人才短缺。学校除了重视技能型人才引入之外,也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师的引进,协调好承担技能与人文教育教师的比例,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否则人文素质教育只是徒具形式而已。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承担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极为短缺,就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来说,其与专业教师的比例为1:5,这种情况,无法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即使是开展人文教育活动,也是走走形式而已,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适时地将人文知识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质的教育,从思想上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3.完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上一定要从学生实际状况和专业需求出发,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内容,重视对政治、历史、文学、语言、艺术以及现代文化知识与能力教育方面课程的设置,构建合理有序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因为科学、系统、规范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和有效途径。设置丰富多彩的能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完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凸显“两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人文教育氛围中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
4.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是师生传承文明、陶冶性情、启迪智慧、积累精神成果的场所。学生在干净整洁的校园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中提高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文精神。比如,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开展学术、社团、社会公益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活动中陶冶思想感情,规范道德行为;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征文活动,举办各类书法、绘画大赛,以及“爱在身边”主题摄影大赛、“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心灵得到净化。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将专业教学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因此,浓郁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5.大力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培养实行课内外相结合,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养成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状况问卷调查时,成立高职学生调查小组,让他们在调研活动中了解接受人文知识,选择人文素养提升的途径,以增强其综合能力;还可以进行模拟职业操作能力训练、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奉献精神。
6.正确合理地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高職院校大学生的业余时间相对普通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比较多,但大部分学生都用来上网玩游戏、聊天。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智能手机进行网络学习,也可以举办网络信息培训班,提高从事网络信息课程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学生建立网络共享,营造校园人文素养网络学习氛围。学校还可以创建人文素质教育优质课堂,制作优质视频材料上传校园网络,为学生网络浏览学习提供优质素材,使学生课下也能利用手机顺利进行人文素质类课程学习,让学校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常态化。
7.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符合他们的特点,不能完全效仿本科院校,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能力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现象,加之学制时间短、专业学习实践课程多等特点,因此,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只有采取内容简单、形式多样、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见到实效。例如,授课教师在传授人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短片、实地观摩学习、举办讲座等举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让大部分学生能投入到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总之,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同途径加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才能逐渐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职院校必须做好长远的规划和打算,从学生入校门开始,就要从学生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使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成为真正具有实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是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现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一定要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质量工程来完成,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发展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梅,段性军,王菊香,等.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5(1):44-46.
[2]刘伟.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缺失现状及原因剖析[J].实践与探索,2011(26):268-269.
[3]胡旭晖.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5(3):60-61.
[4]刘晓明.人文教育与高职培养目标[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 16(2):88-90.
注:本文系2017年宁夏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宁夏文化艺术人才人文素养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7NXYBCDA07)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邱彩虹(1963— )女,宁夏固原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提升路径研究、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