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建兰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继续与补充、扩展与延伸,它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深化知识与提高能力。可如何激发初中生浓厚的名著阅读兴趣,则是一个令所有教师十分头疼的一个问题。笔者是一个从教十九年的语文教师,一直在思索、在实践、在改进。希望通过努力,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情。
【关键词】阅读现状;阅读兴趣;名著阅读
教育部最新公布:从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语文难度提高,同时取消特长生招生。这一系列改革最凸显的学科是语文,今后高考的改革走向也将更偏“文”。未来语文的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笔者针对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多年的探讨,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虽不可或缺,但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经调查,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除教材辅导资料之外的课外阅读书籍,大都以流行读物为主,涉足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阅读名著时都是跳跃式的看情节,根本谈不上做读书笔记和细细品味。在缺乏教师、家长有效的阅读指导,要理解经典名著的主题思想、丰富内涵,对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退一步说,即便是阅读,也只是浅层阅读,仅仅留在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文章的思想艺术价值。
目前学校还存在普遍的现象:个别学校没有开设图书室、阅览室,即使有,学校不太重视两室的建设,藏书少,疏于管理,不向学生开放,珍贵的资源最终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鉴于此,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名著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把学生引入名著阅读的圣殿之中。
二、激发农村初中生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
1.立足文本,拓展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在讲授教读课文时,笔者有意识进行扩展性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紫藤萝瀑布》时,介绍学生看明飞龙的《疤痕溢出的清香》;教学《列夫·托尔斯泰》时,指导他们阅读《名人传》、《战争与和平》;教学《五柳先生传》时,指导他们看《归去来兮辞》……学生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不少名家著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
《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威尼斯商人》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为了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名著。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笔者引导学生品析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刚愎自用、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顺势抛出问题:“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雄踞一方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
2.加强阅读指导,学生有“法”可依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教学实践中,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是制卡读薄,批注读厚。读“薄”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读“厚”更多要求对相关联的或类似的人、事、理、知识点作横向沟通,为了培养读书人自我的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能力。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一定要做好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和写好读后感。笔者指导学生运用这几种形式做读书笔记:①画符号。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容易的笔记,通用的符号有波浪线、圆圈、着重号、问号、叹号等。②写批注。看到重要的地方,或者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随时在空白处记上写要点、评价、感想。③写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④制作读书卡片。摘要式是在读书时,把喜欢的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摘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等。评注式是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三)你积累的佳句中具体哪一句你最欢(只填序号)?具体写出有哪些地方值得你欣赏?
3.开展名著汇报课,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有表达的愿望。名著阅读汇报课,就是让他们分享阅读的心得,交流阅读的成果。所以,名著阅读汇报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了什么。课堂环节有(1)知识竞答;(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研读内容;(3)堂上检测。如《西游记》的汇报课的过程如下:
(1)知识竞答
这环节设计关于情节的若干简答题,目的了解学生对全书内容的把握程度,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各小组汇报研读成果
本课重在汇报成果,将喜欢的回目、人物品评等记录下来,以“手抄报”和“读书卡片”的方式展示。还有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环节。重点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品析两个角度进行梳理、分析。通过品评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3)堂上检测及作业布置
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种批注法呢?对人物的认识是否全面,堂上检测的目的就是检查他们掌握程度。检测题是以阅读训练题为主。最后布置学生写读后感。
4.班级图书角,为学生名著阅读添砖加瓦
创建班级课外阅读图书角,解决农村初中生无课外书可读,提高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倡导鼓励自发多渠道筹集图书,丰富充实图书角。随着学校课外阅读课题活动的深入,学生购置大量的课外书,看过后就闲置起来,班委会曾经做过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同学平均闲置的课外书达十余本,内容涉及:童话、科技、作文集、经典名著、古诗词、人物传记等方面。班委会倡导同学将书捐赠给班级图书角,形成一种图书交流会,互通有无。利用学校图书室资源,班委会利用班级名义定期去图书室借批量的書,由班级图书角向班上同学开放,阅读后再统一归还学校。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激发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兴趣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举措。虽然,让农村初中生对名著阅读有兴趣并非易事,语文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名著阅读,加强自身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文学修养,让孩子从教师身上感受书香的魅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拓亚.初中生课外阅读探微.西南师范大学,2005
[3]严晓岚.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江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