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深刻分析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包括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建设职业教育强国,以及关注新的技术革命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在此基础上,文章充分梳理了新时代世界经济格局、世界技术背景发生巨大变化给职业教育带来的重大改变,提出职业院校必须顺应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职业教育的“新旧动能转换”,并从及时清理和改进不合时宜的职教理念、切实把握好新职教的内涵和特征、继承发扬黄炎培的职教思想三个方面,阐述了使“世界工厂”下的职业教育到“中国创造”下的职业教育转变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新旧动能转换 世界工厂 中国创造
[作者简介]俞仲文(1947- ),男,上海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全国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研究员。(北京 10002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3-0026-05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论述了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新目标、新要求,它们不仅包括“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而且包括从更大背景和格局中认识的职业教育新目标和新要求。
第一,必须明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发出了要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号召。这实际上也是职业教育的总任务、总目标。既让我们感到振奋,又让我们感到任务重大。实现教育现代化当然包括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然包括要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当然包括要建设职业教育强国。但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方面,从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法规、体系和制度、标准和规格、手段与条件、投入与保障到与产业行业的关系等,怎样才能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强国方面,目前虽然我们创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但我国还不是职业教育的强国,作为职业教育强国的具体指标是什么、实现路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又是什么;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方面,为何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还不太满意,导致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加以解决。
第二,必须关注新的技术革命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吁关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对职业教育界而言,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开发这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而是要高度重视用这四类新技术来培训大批年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强化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在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等方面如何让产业大军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与职业教育的“新旧动能转换”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世界霸凌主义和贸易单边主义横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经济战线正在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也应进行“新旧动能转换”。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代给职业教育带来的重大变化以及应对这种变化的紧迫性。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要求主动实现从“世界工厂”下的职业教育到“中国创造”下的职业教育的转变
曾几何时,我们一度以“中国是世界工厂”而自豪。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土地、厂房、劳动力等价格低廉、生产要素配套齐全等条件,采用“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低端产业形态,生产或组装了世界上相当数量的品牌产品或名牌产品。就像一个人必须经历儿童与少年阶段才能成长起来一样,“世界工厂”下的中国制造也许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一个成长阶段。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也正是在这种低端产业形态下进行整体设计和建设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适应这种低端生产形态要求的痕迹。
随着机器代人、新一代信息化及智能制造的加速,西方国家开始了他们的所谓再工业化的进程,而我国也已经是公认的生产成本低廉的“世界工厂”了。但是现在,外资看中了比我国更加有成本优势的国家,进而将大量生产基地撤离中国,转向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孟加拉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以前日本的经济代表团来华是洽谈日资进入中国的具体事宜;今天,同样的日本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洽谈的是如何撤离中国的具体事宜。富士康等企业过去是吸收内地劳动力人数最多的机构,现在他们一方面加快了机器代人的速度,另一方面又将一部分生产撤离了中国大陆,结果是极大地减少了初级劳动者的聘用规模。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两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40年的改革开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把引进作为终点。落后了就引进,再落后就再引进,没有及时将技术和装备,尤其是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引进同技术与装备的消化、吸收、創新结合起来,这就造成我国庞大的经济“大厦”建筑在“沙滩”上的囧局和困境。总体上来看,中国制造的相当部分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中低端。
第二,生产、管理、服务和建设一线的产业大军再创能力不足,这一点恰恰暴露了“世界工厂”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弱项。今天判断产业大军是否真的优秀,不仅要看其是否具有高质量的再现能力,还要看其是否具有高质量的再创能力。日本经济起飞时,其相当一部分的产业技术就是一线的产业工人挑灯夜战钻研出来的。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许多关键装备和关键技术也是靠科技人员和一线技术革新能手共同创造出来的。如何让我国的产业大军适应“中国创造”的需求,培养更多的技术革新能手,职业教育面临着包括培养规格、培养模式等在内的重新定义的挑战。
(二)世界技术背景发生巨大变化,要求重新审视以什么样的技术技能来武装我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云、物、大、智”技术的新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发展迅速,影响空前,传统的产业、职业、岗位或业态受到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力集中表现在“银行不改变就会被改变”“零售不改变就会被改变”等颠覆性的变革,原有的职业或岗位或者消失,或者“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业态或职位。职业教育之前所参照的职业分类、劳动岗位、工作内容,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专业设置、专业标准、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考核标准等,已经或者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形成了无现金社会,改变了原有的金融保险、采购批发、物流消费等岗位,大量传统的商贸类人才会下岗,取而代之的将是新商贸人才。例如,建设银行推出无人银行网点,颠覆了金融管理专业过去按照文科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传统;京东的智慧物流系统、青岛港及上海芦潮港的智慧码头的诞生,都将使得物流专业重新设计。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展现人与物、物与物、物与人之间这种万物互联的新格局;智慧工厂、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管理等将层出不穷;以往生产、教育、生活、出行和管理的历史将重新改写;很多传统的岗位和职业将消失,同时很多崭新的业态和工作将问世。这就亟待职业院校培养大量熟悉这些智慧产品生产和智慧机器运作的新技术技能型人才。
上述种种变化告诉我们,职业院校必须顺应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职业教育的“新旧动能转换”。这种转换集中体现在必须大力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熟悉“云、物、大、智”技术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当今与世界同步打造优秀产业大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担当。
三、实现从“世界工厂”下的职业教育到“中国创造”下的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
应对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积极、有序、扎实地推进我国新职教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也更加紧迫。
(一)要及时清理和改进不合时宜的职教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在“世界工厂”框架下形成的职教理念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传统和范式,其中有一部分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创造”下优秀产业大军的素质要求和技术技能要求。例如,“职业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就是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取证的教育”等,这些提法不是不对,而是不全对。为了强调某一方面,而将另外一方面无限夸大或绝对化,这是造成职业教育低水平重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长期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今天,消除这样的认识误区显得尤为重要。
譬如,前一阶段我们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作为八级工的倪志福”(国家早期的劳动模范,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是优秀的八级工,还是发明群钻的革新能手),但忽略了要同时把学生培养成“作为技术革新能手的倪志福”;我们注重提升学生履职履岗能力和职业素养,但忽视了提升学生发现技术问题、分析技术问题、解决技术问题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技术素养;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原理、产品、工艺、流程的再现性教育,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基于原有产品、工艺、流程、配方的再创性教育。当前的“中美贸易战”给我们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我们不仅要培养创新型的高端技术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还要培养一线的创新型产业大军。
(二)要切实把握好新职教的内涵和特征
1.新职教的目标与任务。新职教的目标与任务就是从根本上确保我国从“世界工厂”下的职业教育顺利过渡或转型为“中国创造”下的职业教育,就是要打造一支能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技术需要的优秀产业大军。这一过程需要我们勇于改革和创新,勇于改变习以为常的观念和范式。例如,现在的“技校”是“技工学校”的简称,按照培养学生的身份来确定学校的校名和等级已经成为一种范式,也非常符合“世界工厂”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但是,笔者查阅了历史文档,发现今天称之为“技工学校”的“技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國刚刚成立不久的20世纪50年代,不是“技工学校”的简称,而是“技术学校”的简称。在山东省就有一大批这样的技校。特别值得自豪的是,就是当初这批厂办的技术学校,不仅培养了高技能的技工,还培养了千千万万技术革新能手。他们手上有众多的发明与创造,直接参与厂内的攻关项目,生产了许多可替代进口的“争气机”,从而支撑了我国最初的工业化。这一段辉煌的历史即使今天读来也让人激动不已、震撼不已。如果在“中国创造”的今天将“技校”重新定义为“技术学校”,这一字之差将会使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等发生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将会催生新时代“新技校”的诞生。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勇于探讨,推陈出新。
2.新职教的人才培养定位。新职教的人才培养定位是要从培养一般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成培养熟悉“云、物、大、智”技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未来因为新技术而带来的职业、岗位、工作的巨大变化,这是决定未来产业大军是否优秀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建立新职教下的公共基础课体系。例如,各职业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分期分批地将电商技术基础、物联网技术基础、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注入新的计算机公共课,不分文理,让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掌握这几门新的跨界技术;将大数据应用最基本的技术基础注入公共数学课的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养;将公共英语部改为公共外语部,只要有条件,可将除英语之外的小语种作为电商外语引入公共外语教学内容,以适应“一带一路”的需要。
3.新职教的学校定位。新时代的职业院校不仅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而且要成为企业的技术应用源、技术创新源和新技术的信息源,大大提升职业院校直接面向现代化主战场的贡献率。例如,通过与企业或行业合作来共建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密切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具体的攻关项目,使这些中心成为行业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基地,成为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反求、转移、再创新的基地,这是新时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目标、新任务。
4.新职教的专业设置。由于“云、物、大、智”技术的高度渗透和介入,将会出现诸如新商贸、新物流、新金融、新零售、新外语、新电信、新制造、新农商、新交通、新医护等一大批相互跨界、嫁接和融合的新兴专业。这些专业之间虽然还存在分类,但区分的边界空前模糊了,不再是传统的文科专业或工科专业,而是文科、工科高度综合、融合的专业,培养的是熟悉“云、物、大、智”技术的专门化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今天,无论是优质校建设,还是高水平专业、高水平院校建设,离开了这一思路就无所谓“优质”或“高水平”。
5.新职教的实践教学基地。要将“文科实训室”改名为“实训创研室”,“工科实训室”改名为“实训技研室”,这种改动将促使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全面接轨,成为提升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使“实训创研室”“实训技研室”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产业大军的“战场”。同时,要将TRIZ基础、反求工程基础之类的指导学生创新的课程引进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按照工位、流程、实务来布置之外,还要留下空间,配置适当的仪器、设备、工具和材料,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面向生活产业(如宜家等特色商城的产品)、美丽产业、智慧家居或智慧家电产业等,用“云、物、大、智”技术进行产品改良、革新或优化。
6.新職教的教学质量评价尺度。新职教的教学质量评价尺度主要有三条:一是推行课程专题制作或专题报告、学期专题制作或专题报告的制度,用以评价学生本门课或本学期的学习成绩以及举一反三的技术技能水平;二是取得国际证照的人数、比例和档次,以此来评价专业或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平及国际化程度;三是学生的创新成果及其应用状况,以此来评价学生面向一线、面向未来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三大评价尺度是新职教应对中国创造的需要提出的,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创新措施。
7.新职教的师资队伍。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评价过程中,不能将职业院校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绝对化,不能把论文发表等学术性评价指标绝对化。评价新职教的师资队伍,首先要看教师能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指导学生学习、创新的良师益友,变成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者和引领者;其次要关注教师手上是否有“绝活”、有“真功”,是否具有解决行业企业疑难杂症的“行业气质”,是否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这些才是职业院校真正需要关注的。只有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引导教师朝着专业化的方向提升和前进。
8.新职教的教养课。职业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之外,当前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所谓的“羞耻文化”教育。要结合行业产业的行规行风和负面案例,教育学生分清哪些是光荣的,哪些是羞耻的;哪些是合规合法的,哪些是违规违法的;哪些是正当经营,哪些是非法牟利;哪些是诚信守法,哪些是坑蒙拐骗;哪些是货真价实,哪些是偷工减料;等等。要让他们能够辨明是非,坚持正确的立场,成为技术精湛、技能过人、仁爱守法、遵约诚信的中国新一代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继承发扬黄炎培的职教思想,大力推进新职教的新发展
首先,要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加以改进和纠正。特别要重视纠正在管理和政策上存在的以下八种现象,即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合理、歧视不少见、标准不统一、学制不连贯、投入不公平、待遇不出彩、自主办学不自主、社会力量举办职教途径不顺畅,让职业教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引下,在职教界人和全社会的努力下,成为令人羡慕、令人尊重、令人满意的优质教育。
其次,要继承和发扬黄炎培先生的职教思想,将时代内容充实进黄炎培先生的思想和观点中,让这一“职教宝库”在新时代与时俱进,充满活力。例如,我们不仅要研究职业教育如何“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而且还要研究如何“使乐业者兴业”;将“教学做合一”变成“教学做创合一”,将“手口脑并用”变成“手口脑机(计算机等)并用”;要让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下一个百年之际发展为中华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社,不仅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园地,而且成为职业教育界与产业界共生共长共发展的园地。
[参考文献]
俞仲文.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呼唤新职教[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