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平
摘 要 本文针对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现状分析,提出了通过加强体育教师师资建设、获得各级的支持以及加强体育特长生思想和文化课成绩等五方面的培养策略,发现培养体育人才,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212-01
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吸收全校体育运动水平较高和对某些运动项目有特别爱好的学生参加,是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拥有的高水平体育特长生队伍,既能促进学风、校风的建设,也能扩大学校知名度,助推学校的发展。
笔者所处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由于受农村经济和教育水平限制,以及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偏差,使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难度较大。如何做好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现状分析
1.得不到家长支持
首先,绝大部分家长只看重子女的文化成绩,认为练体育会耽误学习,不让孩子参加训练。其次,在农村,大部分家长把升学就业看成子女们的唯一出路,认为搞体育“没出路”,这就使得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特长生训练不积极、不支持。第三,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担心子女参加体育特长生训练太累,会受伤,即使他们有体育方面的天赋,也很难进入校队进行系统的训练。
2.受学校自身条件限制
农村学校重智轻体,学校体育工作得不到有力的支持,经费缺乏,场地和器材不足,学生却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学生有兴趣参加的项目学校满足不了,使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不能被选拔出来。
3.学校对体育特长生训练认识偏颇
忽视了特长生日常的,系统性的训练管理,往往比赛在即,才“高度”重视起来,赛后学校、学生便偃旗息鼓,又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事宜束之高阁。部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觉得班上学生参加体育特长生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会产生冲突,影响学习成绩,是不务正业,不让班上的学生参加训练。
4.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培训教师的待遇不能落实,导致谁来承担培养任务的问题解决不好
有的学校体育特长生培训教师有一定的待遇,但待遇和工作量和工作成绩不成正比。更多的学校甚至没有待遇,这很大程度影响了训练老师的积极性,导致有的学校体育特长生训练不认真干,应付了事,甚至没人干。
5.学校体育师资水平不高
农村初中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很多是兼职教师或者中途转岗的教师,体育师资匮乏,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对体育尖子生的选拔没有一个科学的选拔标准,只是凭一些表面现象,往往一些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被拒之门外。
6.体育特长生文化基础差
体育特长生生性好动,课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坐不住,对教师的文化知识教育听不进去,而文化课教师往往把这些学生当成学困生看待,听之任之,学习文化知识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文化成绩当然就不好,也就不能升入更好的高一级学校。
所以,家长的不支持,学校软硬件较差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农村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及培养问题越来越突出,致使农村初中的体育工作比较滞后。
二、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1.加强体育特长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体育特长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是训练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体育特长生给师生的印象是:经常违反校纪校规,打架、逃课、抽烟时有发生,因此担任训练的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狠抓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约束他们的言行,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成才。
2.狠抓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
在初中阶段,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和特长训练二者相比,二者同样重要,甚至文化成绩更重要一些,因为只有有了好的文化成绩,体育特长才能更好地发展,特长生才能进入更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和学习,才有更好的前途和出路,所以训练教师要协助文化课教师培养体育特长生良好的文化学习习惯,使之明确文化成绩的重要性,学好文化课。
3.强化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师资建设
一是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学习,掌握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文化素养,建立较完整的体育知识结构,指导体育实践工作,使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二是加强训练教师团结协作。比如有的学生篮球、田径都不错,可能两种都可以训练发展,这是就应增强各训练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争取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到时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多种选择需要。第三,加强体育特长生训练跟踪管理。学校教务处、班主任、训练教师组成一体,加强对体育特长生初中三年的跟踪管理,如训练教师的训练计划,参训学生每学期文化课学习成绩情况、竞技成绩等,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及时沟通,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体育特长生的文化、体育双丰收。
4.争取家长、教师、社会的支持
第一,學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宣传,让大家全方位了解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获得社会的支持。第二,做好体育特长生所在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经常联系,取得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第三,通过召开体育特长生家长会,把我们培养的目标、方向明确告诉家长,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教练员要与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建立联系,定期了解队员的思想状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成绩。出现问题及时谈、及时解决,这样既能稳定特长生的思想,又能提高文化学习成绩。
5.体育特长生的体育特长培养要持之以恒
一般说来,只要经过选材参加体育特长培训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训练,特长成绩应该是很好的,至少说应付体考是没问题,但注意一点,不要因为片面追求体育特长成绩的提高,而影响或耽务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我们平时训练只是利用每天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持之以恒,特长成绩提高是很快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呼唤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倾心关注与参与。
参考文献:
[1]张树博.改革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之我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4):66-67.
[2]宋学光,张志强.农村学校体育课余训练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7(3):22-23.
[3]许维英.试论农村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8(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