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升学班“学困生”听课行为的研究

2018-06-26 09:01姜蓉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困生

姜蓉

摘 要:随着中职学校升学班的普及,越来越多中考成绩不理想、分数低于普高录取线的学生即学困生,成为了中职学校升学班的稳定生源。学困生在课堂听课中呈现出较多问题,分析其原因包括学生自身、学校以及家庭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和策略;学校教育因素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中职教育阶段的问题以及教师的教学技艺。

关键词:中职学校;升学班;学困生;听课行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120-03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在重点高校开展了“对口升学”的试点工作,即职业学校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因此,中职学校以升学为导向而组织的班集体就是升学班。随着升学班在中职学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业不良生,成为升学班的稳定生源。这些学生在课堂中,呈现出听课状态较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大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至三年级升学班为例,对学困生的课堂听课行为进行了调查。

一、听课行为的调查

我国著名教育家严济慈曾提出:“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的好,首先就要提高听课的效率。”由此可见听课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本研究将听课分为认真听、感兴趣才听、走神 、记笔记以及回应5部分。

(一)学困生听课总体情况

10名学困生认真听课的情况是:出现1人的频率是12,比率是5.6;2人的频率是36,比率是16.7;3人的频率是46,比率是21.3;4人的频率是44,比率是20.4;5人的频率是9,比率是4.2;6人的频率是16,比率是7.4;7人的频率是15,比率是6.9;8人的频率是21,比率是9.7;9人的频率是12,比率是5.6;10人的频率是5,比率是2.3。感兴趣才听课的情况:出现无人的频率是10,比率是4.6;1人的频率是25,比率是11.6;2人的频率是35,比率是16.2;3人的频率是32,比率是14.8;4人的频率是56,比率是25.9;5人的频率是46,比率是21.3;6人的频率是11,比率是5.1;7人的频率是1,比率是0.5。走神的情况,无人的频率是30,比率是13.9;1人的频率是40,比率是18.5;2人的频率是53,比率是24.5;3人的频率是56,比率是25.9;4人的频率是33,比率是15.3;5人的频率是3,比率是1.4;6人的频率是1,比率是0.5。由此可见,学困生认真听课人数集中在3人和4人之间。感兴趣才听课的人数集中在4人和5人之间。学困生走神的人数多集中在2人和3人之间。在学困生听课行为中,学困生多集中于感兴趣才听。

(二)记笔记情况

记笔记的总体情况出现无人的频率是70,比率是32.4;1人的频率是15,比率是6.9;2人的频率是29,比率是13.4;3人的频率是14,比率是6.5;4人的频率是9,比率是4.2;5人的频率是1,比率是0.5;6人的频率是7,比率是3.2;7人的频率是19,比率是8.8;8人的频率是38,比率是17.6;9人的频率11,比率是5.1;10人的频率3,比率是1.4。由此可见,记笔记的情况多集中于无人和八人。学困生记笔记的人数出现极端化情况,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只有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才会记笔记。学生缺乏主动记笔记的意识。

(三)回应老师情况

回应教师的情况,无人的频率是28,比率是13;1人的频率是34,比率是15.7;2人的频率是94,比率是43.1;3人的频率是42,比率是19.4;4人的频率是19,比率是8.8。由此可见,回应教师情况多集中于2人的比率最高,回应教师的人数多集中于2人,只占总人数的极少部分。学困生课堂回应老师的行为较差。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自身因素

1.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毅力,分为外部和内部两部分,均对学习有推动作用。学业不良生的学习动机较弱,并且这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学业不良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障碍的主要问题。

外部动机是最主要的动机,如为了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赞誉或是因欣赏某个老师等。但是外部动机的稳定性较差,当经过努力仍无法获得奖励或者给予的奖励机会不均等,这种外部动机就会逐渐消失,从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具有瞬时性。在访谈中,学生提到,选择中职学校的升学班是因为父母想让他上大学,自身对于能不能上大学并不关心;也有的同学提到选择中职学校的升学班是跟同学一起来的。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多是源于外因,而且这些外因还不足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努力学习。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接受教育就是完成目标,对于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考上什么样的学校、要從事什么样的职业,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再加上学困生的知识基础薄弱,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高中课本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产生问题行为,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学校的教育与管理较反感,对老师与家长有敌意或者有较强的叛逆与报复心理。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对学习任务活动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因为对学习之外的东西感兴趣。学困生对于所选的学校以及学科了解甚少,学科目的认识度不高,兴趣不强,从而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够,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即使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会主动加倍地学习。在访谈中,有学生提到,在听课过程中,只听感兴趣的内容,不感兴趣的就不听;也有的学生说只要是不考试的科目就不学,考试的科目会学习,但是也只局限于多记笔记。

学习行为长期由外部动机所主导,学困生缺乏正确的内部学习动机。长期下去,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系列问题行为。

2.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所持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是由对学习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要素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

在访谈中问到“你为什么选择中职学校的升学班?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这些问题的时候,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回答“是父母帮着选的,选择电子信息技术是因为这个专业好就业”。可见,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还不具备完全准确的判断,从而导致了学生现在的状况,就读中职学校升学班和所学专业多数是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下。而且,父母为孩子选择的专业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来判断,只希望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的孩子能够通过升学班的对口考试获得通往大学的捷径。而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他们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从而导致了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缺乏兴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符合课堂目标的行为。

学业不良生的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导致在课堂学习行为上留存很多疑难。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就退缩,不会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在自习课上,学习行为更是少之又少,在访谈中,学生提到自习课就是看课外书、趴着、发呆,等着放学;也有的学生提到会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发呆等待放学。

3.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与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学困生缺乏元认知策略,即学生缺乏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以及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知识的认知和控制。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老师都会强调的学习习惯,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多数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个默认的学习过程,对于课前预习的强调逐渐减少。然而,笔者在课后访谈中发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困生能做到两者之一的近乎没有。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一件事情的完成情况来看,也能反映出大多数学困生不愿意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升学班学生学习侧重于概念和理论,而非学习一些技艺。理论性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然而,学困生没有自己的学习策略,他们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欲望低下、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这是目前升学班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访谈中,有的学生提到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有的学生说记好笔记、写作业就是目标。

在访谈中,访问学生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会不会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大多数学困生都回答的是能够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但是,在笔者的观察过程中,极少出现请教老师和同学的行为。学困生在遇到问题时,对于是否能解决问题在脑海里是一个模糊的感觉,不知道自己会解不会解,体现在做题中就是对成功解题的把握不大,往往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学困生就会对所遇到的问题失去兴趣,从而放弃继续学习。

(二) 学校教育问题

1.中职教育阶段的因素。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学习氛围与普通高中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学习氛围差、学习风气消极,大多数都是被中考淘汰的学生,即使是上了中职也是带着初中时候的本能意识,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面对学习。虽是与就业班有所差异,但是老师对于学困生的要求仍与义务教育阶段相似,能安稳地待在校园里、坐在课堂里就行了,至于学不学习都是次要的。从而导致了学困生继续混日子的想法。

进入中职后,虽然是继续升学,但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的学习更强调学生自觉管理、自我学习。学生寄宿在学校,自我支配的时间多了,却不会合理运用,多数学生的业余时间均花费在了玩游戏、玩手机等与学习无关的项目上。这些均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思想被唤醒、被强化,并且非常明显的表现在课堂上。其次,升学班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与将来的高考有直接密切的联系,升学班的教学目标虽与普通的学校类似,但是如果还以学业成绩好坏为准则来评价学生,就会使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受挫,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针对升学班,学校需要解决的就是建立新型的学业考评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学业不良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2.教师的教育技艺。

对于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外部因素,教师因素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因素主要从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两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首先,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以传授课本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沉闷、无趣,不被学生所喜爱,因此,造成了部分学生并不喜欢听该类型的课,认为上课没有意思而导致经常走神,不注意听讲。

其次,教师教学方法缺乏时代性,没有切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教学几乎不考虑学生方面的条件,只是在课前规划好教学的内容,而且课堂上只传授现成的书本上的知识。经过笔者观察发现,升学班的课堂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来呈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丧失了话语权,成了知识的奴隶。

再次,师生关系也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行為。在与学生的访谈中谈到比较喜欢的科目时,学生回答的喜欢科目大多数倾向于该教学科目的老师在课上或课后与学生有较多互动或者是本班的班主任所教学的科目。教师有课的时候就来上课,没有课的时候就可以不来学校。由此导致了学生在课后与教师沟通过少,对于学困生的各种行为漠不关心,只要他们没有过分的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就对学困生的行为熟视无睹,缺少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三)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因此,在教育因素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来自父母的不同教育观念使学生在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之前就已经从家庭中获得了不同的文化资本。不同的文化资本致使各个阶层的子女在家庭教育中所传承和习得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变革,引起了家庭教育背景的多元化。如独生子女、离异、单亲、隔代、寄养、空巢、打工、下岗等各式各样类型的家庭显露,使家庭教育面临着更复杂的问题。家庭教育背景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通过对三个年级学困生的访谈,发现中职学校升学班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乡镇,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城市。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基本在高中水平以下,并且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稳定的收入。往往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外出打工。家长的教育能力有限,导致了对于孩子教育的忽视,学困生就产生了。

此外,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在访谈中,发现父母对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关心成极端化趋势,有的学生提到家长对他的学习漠不关心,也有的学生提到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基本无关注。对于学习成绩的关心也只停留在考试分数的多少,教育方式通常不是权威、武断,就是过度溺爱、放任自由。

因此,父母对于孩子没有要求或者要求过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过低甚至没有要求,会导致中职生缺乏学习的压力,从而缺乏进取的动力;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会使中职生产生的厌烦心理,从而影响学习行为。最终,都会导致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存在问题。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JZD04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新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英彦.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J].教育探索,1998,(6).

[3]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如何让学困生走进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