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卉男 董奇 张咪
摘 要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高职院校教师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与北大核心期刊上的1911篇教育科研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普通教师和有领导职务者存在显著差异,有高级职称者和无高级职称者存在显著差异。而且,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论文较多涉及抽象或宏观主题,较少关注具体或微观主题,朝着“高大上”方向扎堆现象的背后可能是科研目标功利化倾向,也反映了科研资源效益不高和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晋升职称以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为必要条件的制度需统筹改进。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科研应更注重实证调查研究,更多关注解决高职院校发展和学生能力提升等现实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科研;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4-0034-05
教育科研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质量。然而,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存在着教育科研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科研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教师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科研文章的统计,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不容乐观
(一)高职院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教育科研成果很难
高职院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教育科研成果很难,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以下简称C刊)上发表科研成果更难。为了解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现状及教师发表论文难背后的因素,以此作为一个窗口考察高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包括教育科研的志趣、特征和成果的社会接受度等因素,选取2014年到2016年6月C刊及北大核心期刊等教育类杂志上高职院校教师(这里教师是统称,含党政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以下同)发表的文章,总计1911篇,作为基础样本。所发文章的分布状况如表1和图1所示,其中,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发表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教育类顶级刊物(以下称为A刊)和其他C刊的仅占6.54%,而发表于职业教育领域“四大北大核心期刊”——《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上的占74.78%。总体上看,发到北大核心期刊的占93.46%。从高职院校教师发表在教育类核心期刊文章的数量来看,相比于全国数量众多的高职教师而言,能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者很少;而其中普通教师更少。
2017年初,《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来源期刊及集刊(2017-2018)目录》公布,推出的新方案中,增设了季刊和半年刊,教育类刊物的季刊或半年刊增加了《法学教育研究》《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中国教育科学》三本,年刊则增加了《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国教育法制评论》《中国教育政策评论》三本,但目录中适合发表职业教育类文章的刊物增加并不多。
(二)高职院校普通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更为困难
无行政职务、无高级职称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更难。从表2来看,高职院校具有中高级行政职务和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在C刊和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可能性,比无行政职务、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可能性要大,前者发表的文章在所有样本文章中占1/4以上,与以上行政职务有交叉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能够占到54.64%。这里,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仅统计教授、副教授和研究员、副研究员,不包括高级经济师、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高级设计师和高级实验师等。若将具有高级职称者和有博士学位的相加,可以占58.03%;若将上述职务、职称教师扣除,其余无行政职务、无博士学位、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仅占37.10%。
为分析不同职务职称及学位背景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差异,采用独立两样本T-检验法对“有院长等职务”和“无院长等职务”的两个群体作了分析,用“等级指数”表示高职院校人员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的级别,计分规则为:在教育类A类期刊发表一篇文章计3分,在C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计2分,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计1分①,“等级指数”实际上反映了高职院校人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等级上的状况,指数越大,曾发表文章的刊物等级越高,次数也越多,亦即机会愈多。为防止误判,在采用独立两样本T检验的同时,还采用效应量(effect size)作为检验数据差异实际意义的补充手段。效应量是两个变量间关联关系强弱的一种度量。科恩(Cohen,1988)认为,对独立两样本进行显著性检验时用d作为效应量,变量间关联强度分为小效应量(d<0.2)、中效应量(0.2
经过独立两样本T检验和科尔的效应尺度(d)检驗,如表3所示,院长群体和非院长群体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等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t(1909)=5.65,p=0.000<0.05,效应值d=0.43。根据科恩(1988年)的定义,这是中等“效应尺度”。同样,正高群体和非正高群体也存在显著差异,也达到中等“效应尺度”;博士群体和非博士群体不存在显著差异。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有职务、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群体和没有职务、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普通教师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t(1909)=3.67,p=0.000<0.05,效应值d=0.22,达中等“效应尺度”(见表3),这说明没有职务、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普通教师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相对处于弱势。
2015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341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高职专科院校)总数的52.4%;专任教师共有45.5万人,其中,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的分别为1.98万人、11.46万人,共18.6万名中级职称教师[2],除已获得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外,其余大多都有晋升职称而发表论文的需要。而且,已获得正高职称的教师中还有一部分有发表成果的需要,而每年可为高职教师提供发表职教类文章的核心期刊所能提供的版面大约有800篇左右,而按照目前的比例,“三无”教师可争取到的机会大约是其中的1/3,即270篇左右。再加上每年有众多的相关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也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使高职教师的发文空间进一步缩减。同时,表3的差异性也显示,在高职院校教育科研领域依然呈现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本来紧缺的教育科研资源集中在有行政职务、有正高级职称者身上。高职院校一般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如果仅以核心期刊发文作为评价指标,显然具有很大局限性。
二、当前教师评价体系影响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质量
学术论文是反映科研成果的最直接载体,科研人员把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与同行交流切磋,这本是国际学术界的通行做法,但在我国评价体系中,论文逐渐成为主要评价指标,并与职称晋升等紧密挂钩,大多数科研人员表示,各种不同的科研活动若都用论文这一指标来衡量,结果很可能弊大于利[3]。近年来,高职院校尤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作为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和评价其科研水平的必要条件,但因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很难,于是不少教师并非真正为了解决问题而進行教育科研,而是为了评职称或完成考评任务,导致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下降和资源效益不高[4]。
1911篇教育科研类文章大致反映了近两年来高职院校教师发表论文的格局。有关文章内容质量暂不宜评论,从图2可以看出,发文整体上偏向于“体系”“模式”“策略”“对策”“战略”等关键词组成的维度,而在“方法”“实证”“调查”等关键词所组成的维度是“塌陷”的,文章选题方向和标题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实证研究和调查研究类文章所占比例过小
据统计,社会科学类文章中,实证研究和调查研究类文章占到20%左右,而本次调查的高职院校教师近两年半发表的1911篇论文中,实证研究和调查研究类文章只有87篇,仅占4.6%(其中,调查类50篇,实证类仅37篇)。相比于高职领域需进行调查和实证研究的问题以及本次调查样本的总量,所占比例是相当小的。可见,高职院校教师在实证研究和调查研究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二)不少选题涉及“高大上”的宏观主题
有关“对策”“策略”“战略”主题的论文共有239篇,占12.5%,其中,“对策”94篇,“策略”128篇,“战略”17篇。相比之下,主题涉及“方法”关键词的仅有15篇,约占样本总量的0.8%。这种现象反映出研究者对于宏观研究的偏好,但也有部分教育类刊物对高职院校聚焦教学微观领域的论文不感兴趣。这也印证了高职院校拥有领导职务的人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占据优势,因为身居领导岗位的人员,其研究选题大多是宏观领域的,较少聚焦具体的教育问题。
(三)“模式”和“体系”等词频频作为论文标题关键词
关于“模式”为主题的论文多达249篇,占样本总量的13.0%,“体系”为主题的论文也有181篇,占样本总量的9.5%。尽管有些论文冠以“模式”或者“体系”等标题,但其内容不过是零碎介绍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并不具备“模式”和“体系”相关的系统性、完整性、结构性等基本要求。王法勇等认为,高职科研定位模糊、科研意识不强,这种模糊性和忽视性表现在高职院校缺乏明确的科研发展战略,教师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5]。正是由于缺少教育科研发展战略,导致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问题意识淡薄,不擅长从课堂和教学及管理一线捕获有价值的真问题。
实际上,宏观研究需要持续开展,重点是提高质量和影响决策能力。确有不少高职院校党政领导发表了深刻洞悉高职发展方向、对院校建设富有建设性意义的高水平论文,但总体上看还不够多。有行政职务的教师往往容易争取到宏观主题的研究课题,既有外部经费资助,又有内部人员参与实施,关键是研究成果要努力避免落入无关痛痒的议论或老生常谈的俗套。但是,这决不能苛责论文的作者,因为有部分教育类刊物对高职院校聚焦课堂和教学微观领域的论文不感兴趣。
相比之下,微观研究“短板”还要加快补上,由于实证调查类研究需要更多时间和人财物力,高职院校的院长书记们承担繁多行政事务,用于潜心实证调研的精力显然不够,有些正高级职称教师动力不足,也不太愿意做耗时耗力的实证调查类研究。但是,处于科研活力旺盛时期的青年教师又往往拿不到课题,没有经费支持来完成对院校发展的有意义研究,这需要在制度机制上锐意创新。由于高职院校科研机制缺乏活力,许多教师缺乏科研动机。有学者认为,高职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后继乏力。有的重在挂名、不下深水,有的认识不足、畏难观望,有的申报积极、结项消极等[6]。也有人认为,科研工作经费少,配备的管理人员少,作为科研主体的教师,其科研工作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且多由教师业余时间去做,学校和教师在对待科研的问题上都处于被动状态,将其作为评审职称或年度工作量的考核依据,造成教师在教学任务很重的前提下挤出时间摸索着搞科研,很多是闭门造车,浪费大量人力物力[7]。
三、科研成果导向有利于解决高职院校现实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一批具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涌现出来。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文摘》(2014-2015)的文献分析来看,近年来研究前沿的关注点包括慕课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大学治理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研究[8]。而在以上文献分析涉及高等教育论文的作者中尚无高职院校教师。显然,与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机构人员在核心刊物发文方面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处于一定弱势。苏有刚等认为,高职科研工作既不能因为条件不足而无所作为,又不能要求过高, 不恰当地与普通高校攀比,应立足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及服务对象,做好准确定位[9]。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导向亟需调整
今后,调整高等院校科研成果导向势在必行。有专家认为,目前高职系统科研进展缓慢,许多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盲目无序、定位不明确、科研平台不健全、科研经费严重不足,这成为高职科研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10]。还有专家认为,“以发表论文和主持课题项目为依据,其中,学术论文水平以‘核心期刊发表数量为基本依据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基于应用研究研发、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成果撰写的应用型学术论文难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1],这些问题在高职院校教育科研领域有一定普遍性。因此,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在于形成独特的教育科研方向和风格,尽量与大学及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错位竞争。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不同于本科院校,更不同于研究型大学。高职的基本职能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基于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高职科研的作用是为教学服务,应当将研究重点聚焦于课堂和办学实践中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应注重服务实践
当前,在党和国家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下,高职院校功能定位不同于本科院校,更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国务院文件明确要求“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12]。为此,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作用是为教学与实践环节服务,应将研究重点聚焦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以及现代学徒制等相关制度创新上,基本导向应能有利于解决高职院校现实问题。有专家提出,高职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院校的科研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标,以高职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开发研究为内容,以技术开发、实证研究为方法[13]。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要特别注重“接地气”,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及其特色,这才是对高职科研成果质量的根本要求。
(三)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质量
提高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质量需要多措并举。一是端正科研成果导向。探索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质量标准,可以成立高职院校联盟,制定符合国家部署方向和高职院校发展需求的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凡在联盟评价标准认可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等同于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是更加注重科研成果应用价值。探索建立包括委托第三方在内的教育科研成果跟踪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的教育科研更多关注解决高职院校发展和学生能力提升等现实问题,对于能够解决教学实践实际问题或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应为其加分或提高权重。三是改变科研成果评价模式。随着高职院校依据章程逐渐落实办学自主权,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逐步淡化乃至改变晋升职称以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为必要条件的做法。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应更注重立德树人、教学与实践实绩,不以论文作为教育科研成果唯一形式。肯定科研成果多样性,可将音像作品、实物、学生大赛获奖记录等作为评价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依据。四是完善课题项目申报评审机制。高职院校党政领导要多支持和帮助青年教师作为课题首席负责人申报课题。在教育科研立项程序中,建议评审专家委员会将立项机会向年富力强、具备研究能力和条件的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适度倾斜,重点对实证性调查研究、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协同创新研究等研究方向予以支持。五是各级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科研的指导和引领,国家、省市和地县等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在每年推出的科研指南中,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的针对性,要做好调查研究,细化职教科研的研究方向,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中、微观层面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研究,突显职教科研的特色。
参 考 文 献
[1]蓝石.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变量类型、方法选择及范例解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5.
[2]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7-06)[2018-01-12].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
[3]吴月辉,刘诗瑶.评价“唯论文”,危害有多大[N].人民日报,2016-09-09.
[4]李琼贤,李霞.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教育,2014(17):6-7.
[5]王法勇,欧阳丽.高职科研发展的战略重点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44-45.
[6]曾少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能力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2):36-38.
[7]冯雪姣.高职科研的地位和内容创新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3):1-3,26.
[8]谭旭.我国教育研究前沿关注点:基于2014-2015年《教育学文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69-77.
[9]苏有刚,张文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与运作[J].机械职业教育,2008(2):17-18.
[10]廖芳.高职科研的现状分析与亟待解决的问题[J].大家,2010(24):97.
[11]汪长明.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新思路探析[J].职教通讯,2016(11):56-58.
[1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13]刘松林.高职院校科研的内涵与定位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9):60-65.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chievements Published on the Core Journals of Education
Guo Huinan, Dong Qi, Zhang Mi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1911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published by teacher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CSSCI) and the Core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It finds preliminarily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ordinary teachers and leaders as well as teachers with senior title and those not having such titles. Furthermore, these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related to more abstract or macro themes rather than specific or micro themes. The phenomenon of getting together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high-end, magnificent and classy” may be the result of utilitarian tend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goals, and also reflects the low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institution that considering publishing articles in the core journals is essential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titles promo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ats more, the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mpirical research, and concern more about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students abiliti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re journals
Author Guo Huinan, vice director of Policy Research Office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ghai Education Academy(Shanghai 200012); Dong Qi, director of Curriculu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Office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ghai Education Academy; Zhang M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作者簡介
国卉男(1979- ),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终身学习(上海,200012);董奇(1964- ),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课程与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张咪,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