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意”和“译味”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解释

2018-06-07 09:36丁卫军
科教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丁卫军

摘 要 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一种手段,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一种主要的沟通方式。每个国家都有其各自的文字语言体系,需要依靠有效的翻译工作来实现不同文字语言的转换,进而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近年来,“译意”和“译味”这两个翻译问题引起了翻译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到既能“译意”又能“译味”成为了诸多翻译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本文主要从“译意”和“译味”这两个翻译问题出发,对其进行解读和解释,以此来为翻译理论的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译意 译味 翻译问题 系统功能语言学

既能“译意”又能“译味”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翻译界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只有同时实现“译意”和“译味”的译文,才是优秀译文。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与影响,从而导致这一目标的实现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译意”和“译味”的相关概念着手,从多个影响因素出发,实现“译意”和“译味”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解释,以此来为日后翻译工作的优化与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相关概念简述

1.1 “译意”和“译味”

近几年,“译意”和“译味”这两个词汇在国内翻译领域被给予了广泛关注,同时也作为研究热点被相关学者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解析与研究。从翻译角度来看,所谓“译意”,主要是指用不同语言将翻译作品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表述出来,“译意”是翻译的基础,是翻译工作最基本的内容。而“译味”则是要在“译意”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翻译手法和文字的仔细斟酌,将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感情挖掘出来,展示给读者。从理论上讲,最好的翻译是将“译意”和“译味”有效结合,既能表述意思,又能传递感情。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译意”和“译味”之间却只能突显一个,选择了“译意”,就势必要忽略“译味”,反之亦然。那么,我们如何决定注重“译意”还是“译味”呢?这就要根据语篇类型和翻译动机来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翻译工作中,“译意”要比“译味”容易很多,因为“译味”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情感和趣味,而这些又非习于一语言文字底结构而又同时于此语言文字底历史环境风俗习惯的人根本得不到。

1.2 元功能

从文字层面出发,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三种不同的含义,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种功能就是“元功能”。每一种功能都有其不同的体现方式,三者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我们以上述三项功能为出发点,将“朱迪和大卫在街角的咖啡厅喝咖啡”这句话进行场景重现。首先从概念功能这一层面出发,可以确定该事件是一个过程,拥有一个环境成分(街角的咖啡厅)和两个参与者(朱迪、大卫)。其次从人际功能出发,我们可以将这句话变换成很多说法,例如“街角的咖啡厅有两个人在喝咖啡”、“我看见朱迪和大卫在喝咖啡”或者“街角的咖啡厅里,朱迪和大卫在喝咖啡”等等。由此可见,针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在表述时会根据对现实经验的识解,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尽管意义上会存在一定偏差,但在交际中仍然可以接受。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在人们采用文字对某一事件进行表述时,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词语或词组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会选择不同的动词表达动作的程度和方式,同时也会通过所选词语的准确性表达环境意义。

1.3 对等

“对等”也是翻译界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从而也成为了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所谓“对等”,简单地说就是译文与原文的相似性。如果从概念功能角度来看是对等的,那么就是“译意”的结果;如果从人际功能角度来看是对等的,那么就是“译味”的结果。那么,什么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的衡量标准呢?最主要的就是看译文的概念功能是否与原文对等,如果译文与原文之间在概念上不对等,那么译文也就无需再进行进一步评价。如果译文在概念上与原文对等,但人际功能上不对等,那也不能称其为优秀的译文。换句话说,只有将译文同时做到概念功能对等、人际功能对等,才能称之为优秀的译文。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想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在有些情况下,译文翻译了原文的意义,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文的味。

2 元功能与“译意”和“译味”

在翻译工作中,我们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从概念功能入手,将小句的意义通过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即译意。如果我们用英文翻译例句,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Judy and David are having coffee at the coffee shop around the corner”、“In the corner cafe, Judy and David are having coffee now”。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无论哪一种翻译方式,都可以被读者所理解。但如果翻译这句话实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那么翻译人员就要考虑译文的准确度。例如,在回来“where”的时候,本句的翻译重点就应放在“coffee shop around the corner”上;在回答“who”的时候,翻译重点则应该放在“Judy and David”上。

但从译文对等的角度来看,“Judy and David are having coffee at the coffee shop around the corner”无疑是与原文最对等的一种翻译方式,无论从意义上还是情感上,都与原文相符。但是,“In the corner cafe, Judy and David are having coffee now”这种翻译方式不仅将原文的意义充分表达,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改变或增添了小句的情感,可以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3 对等与“译意”和“译味”

前文说到,对等是判断一篇译文是否算作优秀译文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我们从对等的角度来看例句的两种英文翻译方式,那么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种翻译方式与原文在“译意”上是对等的,但在“译味”上却显得有些生硬,与原文所表达的意思还存在一定差距。而第二种翻译方式,虽然句式变了、过程类型变了,但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从翻译角度来看,我们更为注重的是句意的表达,不需要拘泥于固定的表达方式。正如Halliday的观点所说:在翻译过程中,译文与原文的概念功能必须是对等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对等虽然同样十分重要,但并不是一定要实现。换句话说,“译意”是必须的,“译味”则是要力求。但就目前翻译工作中,大部分翻译人员过度追求“译味”,所以往往在“译意”的同时,加入一些原文没有的“味”,导致的结果就是原文的“意”没有充分表达,“味”也没有有效传递,大幅度降低了译文的整体水平。

4 语篇类型对“译意”和“译味”的影响分析

同时实现“译意”和“译味”是当前翻译界追求的一个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往往会根据语篇类型决定注重“译意”还是注重“译味”。比如说,对于科技文本类作品的翻译,应该注重“译意”。因为原文本身就不存在多少程度的感情,只是简单或详细地阐述某些事实或理论。如果对此类作品过于注重“译味”,那么结果就是词不达意,表述不明晰,进而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掌握。但如果是翻译一些诗歌或散文作品,那么就应该注重“译味”。诗歌和散文等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具有文艺价值,作品本身就蕴含了诸多情感在里面,只有将翻译重点放在“译味”上,才能够将原文的情感抒发出来,传递给读者。由此可见,语篇类型对“译意”和“译味”的选择也存在这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译味”并不单单指的是情感的挖掘和表达,同时也是文本形式的设计和选择,因为特定的文本形式可以创造出特定的意境和味道。以孟浩然的《春晓》为例,到目前为止,这首诗的英译本有很多,大多翻译者在文本形式的选择上都是四行诗的形式,但翁显良却另辟蹊径,将这首诗以散文的文本形式翻译出来:

One Morning in Spring

Late!This Spring morning as I awake I know. All round me the birds are crying,crying. The storm last night,I sensed its fury.How many ,I wonder, are fallen,poor dear flowers!

將这篇译文与原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翁显良在翻译过程中,在原文的基础上,增添和减少了很多成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和译者所认定的意境充分表达出来。这种翻译所选用的文本形式虽然新颖,但这篇译文却并非优秀译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篇译文与孟浩然的《春晓》所表达的意境相差甚远,虽然译者在翻译时十分注重对全诗意境的构建,但却忽略了原诗意念上的意义。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认为诗歌可译,那就要在翻译时对其进行重新创作,为了保证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性,在重新创作时,必须做到对原诗歌意境的充分理解,并以此为依据对译文的语言、意境和文本形式进行科学构建,诗歌的翻译需要注重“译味”,而不是“译意”。译文的语言变了,所创造的意境自然也就变了。

5 结语

总而言之,“译意”和“译味”作为当前翻译界的两个主要问题,引起了广大翻译人员的高度重视。从翻译工作的角度来看,对于某一作品的翻译是否到位,不单单要看作品所表达的意思是否表述明确,同时还要注重作品情感的表达。所以,既能“译意”又能“译味”的翻译,才能体现翻译工作的本质。可以说,“译意”是“译味”的基础,“译味”是“译意”的升华。所以,二者在作品翻译时缺一不可。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译意”和“译味”进行解释与研究,可以更好地完善翻译工作,对翻译界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译意”和“译味”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

[2] 陈大亮.金岳霖翻译思想的悖论解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

[3] 赵小兵.文学翻译:意义筹划与突显论,以《静静的顿河》中译为例[J].俄罗斯文艺,2016(2).

[4] 张旭.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操纵现象探析——以葛浩文英译版《红高粱家族》为例[D].西南大学,2014.

[5] 李阅静.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交替传译质量评价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语言学中元语言功能分析电影《美人计》的字幕翻译
语域理论指导下的药品说明书翻译
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枫桥夜泊》及其三种译文
《爸爸去哪儿》中的儿童话语分析